2025年4月,美国以“对等关税”为名掀起全球贸易战,中方迅速反制。这场关税战不仅冲击了全球产业链,更对全球产业产生了重要影响。

4月10日,美国对中国关税拉到历史新高度“125%”。意味着这场关税闹剧还远未结束。可以预见,短期内中方企业(尤其是对美出口企业)即将承受重压。那么让我们镜头聚焦,看一下对矿企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1
// 直接冲击:出口成本激增与市场份额萎缩
金属矿产品出口承压
成本飙升:125%的关税叠加此前已有税率,中国矿企对美出口成本将显著攀升。例如,美国此前对钨制品、多晶硅等关键矿产加征关税,已导致相关企业出口成本增加30%以上。此次加税后,部分金属矿产品(如稀土、铜、铝)的对美出口可能面临“零利润”甚至“亏损”风险。
市场份额转移:中国化工行业对美出口占比约18%,若无法消化关税成本,部分企业可能被迫退出美国市场,转向东南亚、非洲等“一带一路”区域开拓新需求。
非金属矿高端产品受限
技术壁垒强化:美国加税清单涵盖高纯石英砂、多晶硅等高端非金属矿产品,中国相关企业需承担更高的进口替代成本。例如,多晶硅是光伏产业链的核心材料,美国加税可能延缓中国新能源产业的技术升级节奏。
2
// 产业链重构:供应链安全与多元化布局
关键矿产供应链风险加剧
稀土管制反制升级:中国已对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直击美国军工和高科技产业软肋(美国70%稀土依赖中国进口)。加税后,中国可能进一步收紧战略资源出口,倒逼美国企业寻求替代来源(如澳大利亚、巴西),但短期内难以实现供应链脱钩。
全球供应链分化:矿企需加速布局海外生产基地。例如,河钢集团在塞尔维亚的钢厂项目,通过本地化生产规避关税壁垒,同时带动铁矿石区域化供应。
新能源需求对冲部分风险
尽管关税抬高成本,但全球新能源需求(如电动车、光伏)仍持续增长。2025年新能源领域对铜、锂的需求增速预计达10%,部分抵消传统市场下滑影响。
3
// 政策应对与企业战略调整

中国反制措施
4月8日上午,中国商务部发言人第一时间就美方威胁升级对华关税发表谈话时明确表示,倘若美方升级关税措施最终落地实施,中方必将坚决采取反制措施,全力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企业转型方向
高附加值产品开发:低端矿产品出口受阻倒逼企业向深加工领域转型。例如,稀土企业从原料出口转向永磁材料、催化剂等高端应用,提升利润率。
多元化市场布局:减少对美依赖,开拓欧盟、东盟、中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市场。

来源:矿微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