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南极平均低温是-55℃至-60℃,但有个地方的冬天,比南极还要冷。
那就是俄罗斯西伯利亚的奥伊米亚康村庄。
严冬长达7个月,最低温度达到-71℃。
对于居住在这里的村民来说,平常不是在过冬,就是在准备过冬的路上。
那么面对如此严寒的天气,他们是如何生活的?
为什么这里的女性会说,最难解决的是生理问题呢?
«——【·奥伊米亚康·】——»
奥伊米亚康的冷,可不是空穴来风。
北纬63度,接近北极圈,太阳在冬季几乎不升起;而且还三面还山,形成自然地“冷池”。
雪上加霜的是,这个地区还存在大面积的冻土,根本无法吸收太阳辐射的热量,这也让温度很难升高。
偏偏奥伊米亚康如此严寒的地带,竟然还居住着五百多口村民。
而他们的吃喝住行,更是非同一般。
«——【·过冬的准备·】——»
7月,在中国进入到最热的天气时,处于奥伊米亚康的村民们,已经在匆匆忙忙的准备着他们过冬的用品了。
毕竟他们在9月份就要进入严冬,一直到明年4月份才将将停止。
在供暖设备上,肯定不能偷工减料。
村民们的房屋墙壁非常厚实,安装的都是高效的供暖系统,窗户也大多是双层玻璃,防止寒风侵入。
为了保障安全,这些房子都是建立在地面一米以上的位置。
毕竟冬天外边冷,屋里热,万一下面的冻土融化了,地基就不稳当,一家子的生命都岌岌可危。
在如此严寒的天气下,很难保障供电或者供暖系统不会出现故障,所以他们的取暖方式也采用了传统的木柴或者煤炭取暖。
需要的木柴更是提前准备,有时候堆满一个屋子,还是不够。
所以到了后期,他们又开始隔上几天,就拿着斧头砍柴去了。
在取暖问题安排好之后,就要储蓄一家人的食物了。
肉类是必不可少的。
这里畜牧业发达,不管是鹿肉还是鱼肉等,都供大于求。
甚至捕猎完成后,直接往家门口一放,就能保鲜。而这里冰箱的作用,反而是为了保“高温”。
出行的话,一般都是马车或者雪橇。
毕竟这个天气,汽车或者摩托车只要一熄火,基本就打不着了吧。
很多村民基本都是从小生活在这里,过冬需要做什么都了然于心。
即便如此,还是有非常多的女性反应:解决生理问题实在是太难了!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解决生理问题·】——»
奥伊米亚康非常严寒,所以水的储存和运输就变成了难题。
在这种情况下,居民对于水格外看中,平常根本不浪费分毫,就更不要说用在厕所冲水上了。
此外,奥伊米亚康的厕所,大部分都是建立在室外。
毕竟要是建立在室内的话,很容易碰到水管中的水被冻结的情况,这样就根本上不了厕所,也冲不了水。
然而要是在室外上厕所,女性就要面临更多的困难了。
一方面因为生理结构的原因,女性生厕所需要暴露更大的肌肤,在零下几十度的环境下,几秒钟就能冻伤。
要是要碰上女性生理期,上厕所频率增加,就要更加的痛苦。
另一方面,在排除体内液体后,几乎会瞬间结冰。
所以很多女性在外出上厕所时,就会在手里拿着一个小木棍,避免造成尴尬的情况。
不管是奥伊米亚康的男性还是女性,在平常都会有意识的减少喝水,减少上厕所的频率。
除开这些,奥伊米亚康居民在外出时也非常注意身体上水分。
例如不小心流出的泪水,鼻涕,甚至呼出的水蒸气,这些都可能在瞬间结冰。
所以居民们很少外出,即便出去,也会穿戴上特殊的面罩或者围巾。
既然奥伊米亚康这么不方便,为什么还是居民愿意生活在这里呢?
«——【·原因·】——»
很多居民都是在奥伊米亚康生活了数代,他们的家庭还有文化都在这里。
早就习惯了这样的生活环境,并发展出了独特的生存技巧和生活方式。
而且,即便这里的基础条件确实不好,但是俄罗斯政府会给这里补助啊。
比如,在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工作的俄罗斯员工,有着远高于其他地区员工的收入和福利。
在工资上,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不止,而且每年还能享受其他地区工人两倍的假期,就连员工家属都可以在黑海的阳光海岸享受公司提供的福利。
奥伊米亚康虽然严寒,但是这里的资源非常丰富。
这里的畜牧业、狩猎还有渔业,可以为居民提供生计和生活环境。
在地下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包括金、银、铜、铁、煤炭等。而且在附近可能都存在未被充分开发的矿产资源。
此外,独特的气候条件,不仅吸引了全球各国的人来旅游,就连在科学研究上都有着非常特殊的价值,可以开展气候变化、极端环境生物学、地质学等方面的研究。
«——【·结语·】——»
尽管奥伊米亚康的自然环境非常恶劣,但是这里的居民们已经找到了在这片冰天雪地里的生存方式。
即便不管是在解决生理问题还是在其他生活方式上,都有些困难。
但他们都一一克服,在这里狩猎、捕鱼和养殖,建立了自己的社会秩序和社区生活。
信息来源:央视网,2023年1月15日,零下73摄氏度!西伯利亚打破北半球历史最低气温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