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算子:13岁上北大,给自己算命后果断弃妻,并成功把自己算死

嘉志阅览过去 2025-03-09 17:52:40

在命运的长河中,林庚白的名字如同一颗划过夜空的流星,短暂却耀眼,自幼被誉为“神童”,13岁便考入北大,展现出惊人的才华与智慧。

然而,这样一位天才,为何会在命运的预言中迷失自我?

他一生才情横溢,却在感情与命运的漩涡中挣扎徘徊,从北大的讲堂到政坛的风云,从文人的笔墨到算命的卦象,他试图用算命解开人生的谜题,却在命运的阴影下越陷越深。

他的故事,不仅是对命运的抗争,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他的一生,是才情与命运的交织,是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也是对“天命”与“人力”的深刻思考。

算命结缘

林庚白出生于福建省闽侯县一户并不富裕的家庭,四岁时便能写下简单的文章,七岁时已能创作出清丽的诗篇,村里的人对此惊叹不已,纷纷称他为“神童”。

当时的林庚白,喜欢将心思寄托于书本,沉浸在那一行行古人的智慧中,姐姐的支持与鼓励成了他追求梦想的动力源泉,每当林庚白因贫困而沮丧时,姐姐总会鼓励他说。

“你若不放弃,终有一天能超越这一切。”

到了七岁,林庚白便在家乡私塾开始了正规学习,他的才学让老师为之惊艳,写出的诗文常常令周围的人刮目相看,对知识的渴望也远远超出了同龄人。

其他孩子在课余时间嬉戏玩耍,他却沉浸在书籍的世界里,思考着那些大人眼中无法理解的问题,对世界充满了无尽的好奇心,渴望去探索其中的奥秘。

十二岁那年,林庚白开始接触到更加广阔的思想和文化,通过姐姐的引荐,结识了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为他提供了更多学习的机会。

他开始阅读西方经典著作,领略到那截然不同的思想和世界观,这些新兴的知识和思想给了林庚白全新的视野,也激发了他对变革的渴望。

他开始意识到,单单依靠自己的才华和努力是不够的,真正的变革需要有远见的理想和对国家、社会深刻的责任感。

十三岁时,林庚白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当时中国最高学府之一的京师大学堂,之后的他接触到了更为广泛的思想流派,世界变得更加开阔,也让他对社会、国家有了更深的思考。

当年,在课堂上,他常常激烈地与老师和同学们讨论时局、政治和未来,才智与激情很快引起了周围人的注意。

在林庚白的眼中,政治与社会变革是每一个中国人应尽的责任,他阅读了大量的政治著作,并开始将自己的理想寄托在实现国家富强与民族振兴之上。

后来,他的学术成绩和政治理想得到了孙中山等知名人士的关注,从那时起,林庚白不仅是北大的骄子,还逐渐步入了政坛,开始为国家的变革与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政后,他步伐虽然沉稳,每一步都踏实有力,充满了对社会变革的渴望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但无论他如何努力,总觉得自己始终无法真正改变命运。

生活中的种种挑战让他越来越迷茫,心中变得越发不安和焦虑,在一次晚宴上,林庚白遇到了一位来自福建的老者,只见对方言辞恳切地说道、

“命中有定数,但若能洞察天命,便可改变一切,天命不由人,时至却可知。”

这番话似乎点醒了林庚白,自此,他开始接触一些传统命理学与占卜之术,用这些方法来解开自己内心的疑惑与困扰。

最初,他只是出于好奇,偶尔为身边的朋友试探性地算上一卦,没成想,每一次的测算都应验无误,“神算”名声开始在上海的文人圈和政坛中悄然传开。

真正让林庚白成为名震一时的“神算子”,是一次关于袁世凯的命运预言,那是林庚白在一次与朋友的私谈中突然说道。

“袁世凯称帝,命运注定,半年之后,必定暴卒。”

听到这番话,朋友们皆笑而不信,认为他不过是信口开河,如何能预测如此重大的事件,不久后,袁世凯在复辟之后果真因病去世,死于尿毒症。

命运预言应验,让林庚白震惊之余,也让整个政界和社会为之侧目,无论是政界名流还是商界巨头,甚至一些知名文人都纷纷来找林庚白请教命运。

每一次算命,他都能通过人的面相、言辞、身形,甚至是眼神中的一丝微弱变化,预测出对方未来的走向与命运走向,这种精准的能力使得他获得了无数的追随者。

林庚白逐渐相信,人生的轨迹早已被命运注定,人力难以改变,这种信仰深深植入了他内心,也影响了他后来人生的每一次选择与行动。

命运阴影

林庚白在经历了无数次为他人算命后,逐渐陷入了对命运的深刻思考与自我怀疑之中,他开始不禁思考,是否能通过同样的方式去揭示自己的未来?能否改变不完美的命运?

终于,在一次漫长的夜晚,林庚白决定为自己算上一卦,拿起桌上的卦筒轻轻摇晃,随着卦筒中竹签的响动,他闭上眼睛,内心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与焦虑。

当最终的卦象呈现出来时,林庚白的目光凝视着眼前的符号,内心一阵不安,他反复思索、反复计算,试图找到些许偏差,但最终的结果还是令他愣住了。

“命中有一吉一凶,”

“一吉,是因为我将遇到一位才貌双全的妻子,一凶,则是预示着我的生命将不会长久,命运多舛,活不过四十五岁。”

林庚白不愿相信,这样的结局会属于自己,他曾无数次证明过,努力与才华能够改变命运,能够改变人生的轨迹,如今,他竟然无法从这简单的卦象中挣脱出来。

他开始一次又一次地为自己算命,每次都是如此,吉凶分明无法改变,他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算命中,不停地寻找突破口,试图找到能够改变命运的办法。

然而,无论他如何尝试,命运的轮回始终如一,仿佛已经在天意中刻下了不容改变的轨迹,最令他无法接受的是,命中所言的“吉”与“凶”似乎已经成为了他生活中的真实写照。

林庚白的妻子徐金心温婉贤淑,但她并不是他认为命中注定的“那个她”,夫妻感情始终缺乏真正的热情与依赖。

他开始反思自己的选择,或许,自己从未真正找过那个“命中注定”的伴侣,那个能够让他心灵契合、激发他所有潜能的女人,他开始渴望重新找到自己真正的归属。

某次宴会中,林庚白遇到了一位名叫张璧的女子,对方的美丽、聪慧和气质深深吸引了他,林庚白意识到,这或许就是自己命中注定的伴侣。

1931年,林庚白做出决定,他选择净身出户,把所有家产全部交给徐金心,孩子们也由她抚养,他相信,这样的选择将会给自己带来真正的“吉”,带来他所渴望的命运与归属。

尽管他做出如此果断的选择,与张璧的关系一度让他满心欢喜,但他最终却发现,这段感情并不像他所期望的那样完美无缺,两人之间的关系也逐渐变得冷淡与疏远。

林庚白依旧未能摆脱命运的束缚,内心的纠结与困惑愈发加深,他只能深深叹息,接受那从未改变的结局。

命运吞噬

林庚白的一生经历了几段感情纠葛,每一次他以为自己找到了归属,命运却总是戏剧性地将他推向了更深的绝望,特别是在面对“凶运”时,那种无力感愈发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终于,他遇到了林北丽,一个比他年轻十九岁的女子,对方的才情与美貌令林庚白重新点燃了内心的激情,仿佛是命运给他带来的一个美丽的“吉”。

林庚白心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幻想着与林北丽共同度过余生,重新寻找内心的宁静与幸福,即便如此,他依然无法摆脱那根深蒂固的“凶运”。

每当夜深人静时,那个他从命运中算出的结局便会浮现在他的脑海里,“活不过四十五岁”,他总是无法从这句话中挣脱,心中的恐惧始终无法消散。

即便他与林北丽共同生活,尽管他们相互依偎,彼此倾心,但林庚白始终感到一种无形的压迫,仿佛命运的阴影时刻悬在他的头顶,等待着他到来。

“淞沪会战”爆发后,林庚白带着林北丽和家人一起逃离了战乱的南京,前往了暂时较为安稳的武汉,随着战事的加剧,林庚白又决定带着林北丽前往重庆。

重庆也未能免于战火的摧残,在生死存亡边缘,林庚白的心境变得越来越沉重,他知道,自己的“凶运”已经悄然逼近,逃亡的每一步都是与命运的角力。

终于,林庚白的恐惧成真了。

1941年12月19日,林庚白和林北丽外出拜访朋友,行走在香港街头,空气中弥漫着敌军占领城市后的压迫感。

当两人走到一个日军路障前,一名日军士兵怒斥着两人停下,林庚白显得毫不在意,依旧坚定地迈步前行,就在这一瞬间,士兵举起了手中的步枪,朝着林庚白开火。

枪声刺破了寂静,林庚白胸口中枪,当场倒地,这一枪意味着林庚白的生命终结于45岁,正如他早在许多年前算命时所预示的那样。

林庚白的死仿佛是对他一生命运的最终验证,他曾试图超越命运,追求自我的解放与幸福,但无论他如何努力,最终还是无法逃脱那条注定的轨迹。

无论是战争的炮火,还是他对命运的深刻反思,林庚白的一生都在不断地证明着一个不可改变的事实。

命运终究是无常的,而人的生命则在无常中如尘土般飘零,他的死正如他算命时的预言,既是命运的轮回,也是他未能摆脱的宿命。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为提高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文中部分观点仅为个人看法,请理性阅读!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1 阅读: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