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灭南越国,置广信县(今梧州至封开一带),取汉武帝圣旨中“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语句而命名。后世广东和广西的名称由来,便是源自广信县。
二战末美军航空测绘封川周边地形图
汉廷将统领岭南九都的交趾刺史部和苍梧郡治均设置在广信县,其治所在今封开江口。
南梁天监年间,将广信县一分为二,西部依旧称广信县,东部新设梁信县,县治仍设封开江口。又置梁信郡及成州。
康熙封川古城图
隋开皇九年,平灭南陈,废梁信郡。并改成州为封州,以梁信县属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梁信县为封川县。大业三年,废封州,又将封兴县废并入封川县,同时封川改属苍梧郡。
唐武德四年,恢复封州,辖封川县。
南宋绍兴七年,废封州,封川县改隶德庆府。未过三年,当地父老请愿恢复封州。
道光封川县图
元至元十六年立封州路,至元十九年又降为散州。
明洪武二年,废封州,封川改属德庆府。洪武九年,德庆府改州后,封川县从属德庆州并归肇庆府下。封川旧城建筑年代不可考,城池周长仅一百七十步,至明代时已经仅剩残基。
国民政府陆军部测绘封川县
正统十四年(1449年),顺德黄萧养起义席卷岭南大部分地区,封川典史陈顺因旧址修筑城墙,上置串楼(可移动的木质城楼)。
50年代封川县
天顺二年(1458年),因县城狭小不堪,守备指挥王英拓建外城,环栅种植刺竹以作防护,并以砖石包砌北城三十一丈。外城城周长二百六十丈,南临大江,北倚崇山,开设三个城门:东门遵化、南门长清、西门镇宁。
封川县城范围示意
成化五年(1469年),都御史韩雍拨银一千七百两,命肇庆知府黄瑜、同知马襄、知县万显、守备指挥冯斌等人,依旧址培筑城墙,加高加厚,内外皆甃砖石。新建镇北、巩南两座门楼。
1941年广东省封川县图
成化二十年,知县丁华开小东门,命名为遵化门,原遵化门则称大东门。
弘治十四年,知县李煦改四门名为:大东门文兴、小东门遵化,南门长清、西门长宁。正德年间,改长清门为永清门。万历十九年,改遵化门为八圣门。
1942年封川县图
清雍正八年,德庆州降为散州不再辖县,封川县专属肇庆府。
1952年3月,封川、开建两县合署办公,此后几经分合。于1961年4月,封川、开建两县合并置封开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