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年贺子珍临终前,提出欲安葬于北京,邓小平得知后连下两道命令

青春诗行无悔 2025-04-07 18:00:18

1984年4月份,在上海的华东医院里头,医护人员都默默干活,拼尽全力抢救贺子珍。可世事难料,就在当月19号,那位红军里的传奇女英雄贺子珍,结束了她传奇的一生。

快不行的时候,她说了自己的最后心愿,就是想死后葬在北京。但因为她的身份有点特别,那会儿大家都不敢轻易答应她。

【一、邓小平称其第一女英雄】

贺子珍走了以后,她闺女李敏还有好多单位里的人都挺犯难,不知道该怎么办她的后事。毕竟贺子珍身份不一样嘛,所以这事就被人报到上面,到了中央那里。

邓小平知道这事后,很快就给了答复,说先要把贺子珍的骨灰安放到八宝山,还让中央的领导都去参加葬礼,献上花圈。可能有些对历史不太熟悉的朋友看到这儿会纳闷,为啥贺子珍能让邓老这么上心呢?

其实事情并非那样,贺子珍为我们党真的付出了很多,战争年代她身上留下了不少伤疤。而且,她还是井冈山历史上的头一位女红军战士和女共产党员,对党在这里建立革命根据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我党尚未在此地扎根建立基地之前,她就已经在这里带动老百姓,跟地主和军阀干上了,真是个实实在在的革命带头人。

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听到贺子珍去世的消息后,心里真是五味杂陈。想当年,她既能上战场打仗,又能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和伟人一起抚养孩子,真算得上是头号女中豪杰。我党的很多事情,都是在她的宣传推动下发展起来的。她跟主席一起走过的那十年,可以说是我党、我们国家,还有主席最不容易的十年,所以他们俩也被叫做患难夫妻。

所以,邓小平他们决定,因为她的卓越功勋,要让她安息在八宝山,以此表达对她的敬重和怀念。这个决定,也刚好和贺子珍生前的愿望对上了。这么说吧,就是帮她完成了另一个心愿。

【革命先驱贺子珍,曾经的第一夫人】

贺子珍,1909年在江西的一个富裕地主家里呱呱坠地。那时候,世道不太平,战乱不断,但她从小就过得挺滋润,家里啥都不缺,挺有钱的。

这样的环境下,她本来可以有很多不同的人生选择,但贺子珍却偏偏挑了一条最难走、最充满挑战的路。16岁那年,她初次接触到了红色的理念,还有马列主义,没过多久,她就毅然决然地加入了共青团。

那时候,她心里就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要帮那些成千上万的苦命老百姓,她下定决心,要把自己的这一辈子都献给革命事业,一直拼到底。这想法,真的太了不起了,太没私心了。后来的事情也都看得出来,贺子珍随时随地都准备为了革命把自己的命搭上。

起初,她听从组织的调配,回到老家干起了活儿,主要就是传播红色理念、号召乡亲们集结起来闹革命、对抗不公平对待这些事儿。到了1927年,那可是个挺特别的一年,蒋介石在这一年背叛了革命,让我党吃了大亏,只好琢磨着另寻出路。

就在那一年,贺子珍带着当地的农民革命队伍,搞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起义,就是要跟国民党那些反动势力在家乡斗到底。到了那年的7月份,贺子珍接到了一个挺重要的活儿,就是要联合周围四个县的红军队伍,一块儿去救那些被敌人抓起来的八十多位自己人。

所以在这个月18号,她把四个县的农民革命队伍集合起来,一块儿去攻打永新县城,想救出我们党的同志。那时候战斗打得特别激烈,因为他们面对的是全副武装的专业军队。结果没多久,这支农民革命队伍就遭到了国民党的猛烈反击,国民党还派了两个团的兵力来对付他们。

没办法,贺子珍只好在哥哥和其他党内同志的帮助下,带着剩下的人上了井冈山避难。到了井冈山,他们跟国民党玩起了“躲猫猫”,用游击战打得敌人落花流水,最后赢得了大胜利。

没过多久,毛主席就带着一些老百姓发动了秋收起义,然后直奔井冈山。很自然地,这两路人马就合到了一起,也就是在那时候,毛主席认识了贺子珍。那时候的贺子珍,真是个女中豪杰,年纪轻轻的就能带兵打仗,特别帅气。

没多久,组织给贺子珍安排了个新工作,当上了主席的秘书。那时候的她,有文化,长得也漂亮,年纪轻轻的,还能领兵打仗。就这样,因为天天一起工作,两人很快就熟悉了。每次主席要出去执行任务,他都会到贺子珍窗前说一声,告诉她自己要出发了。

到了这个时候,贺子珍老是假装生气,说主席没必要这么做。但心里头,她其实高兴得很。过阵子,贺子珍还会悄悄地瞅瞅毛主席,看他整夜读书,琢磨咱们中国以后的路该怎么走。

有一次,她不小心被主席撞见了,主席笑着招呼她进来,然后直接跟她说了心里话。没多久,他们俩就成了夫妻,这一过就是十年,一直在一起。

这十年,可以说是中国革命碰上的最棘手十年,前路一片漆黑,还老被敌军追着打,损失真的很大。对毛主席来说,更是他人生里最不容易的一段日子,起起伏伏,未来完全看不清。但就算情况再怎么糟糕,贺子珍还是始终陪在毛主席身旁。他们俩一起聊革命的方向,互相给对方打气,慢慢地,就成了对方坚持下去的最大依靠。

那段时间,贺子珍不光跟着部队打仗,肚子里还怀着孩子,身体特别差。就像长征那会儿,就碰上个特别吓人的事儿。贺子珍眼看就要生了,可敌人还在后面死命地追,他们甚至都能听到敌人的脚步声越来越近。

在万分火急的情况下,这个孩子竟然在逃跑的路上来到了这个世界。贺子珍匆匆看了一眼新生儿,接着就失去了意识。而这个孩子,后来也没了消息,成了贺子珍心头一道无法愈合的伤疤。

比如说没多久前,她在长征路上为了救队友,被敌人的炮火打得浑身是伤。那时候,炸弹碎片深深地扎进了她的后背、头部等17个地方,她一连昏迷了好几天,血一直流个不停。那时候主席因为工作忙,没在她身边,其他人一看这情况,立马动手救人,同时赶紧给主席送信。

主席最后一次看到贺子珍受伤的样子,居然忍不住掉了眼泪,紧紧抱着她的头,默默地哭着。很明显,贺子珍直到这个时候,都还记得当初加入我们党的那份承诺,就是要冲在前面,随时做好为革命献身的准备。主席看到她这样,心里肯定是更加感动了。

走完那段超难的长征路后,我们党终于在延安安稳下来,革命的路子也开始看清了。就在这时,贺子珍又怀上了孩子,没多久,他们的女儿李敏就来到了世上。毛主席对这个小丫头特别喜欢,还给她起了个小名叫娇娇,真的是疼得不行。

可没想到,正当所有事情都往好的方向进行时,贺子珍却没了踪影。

【三、赌气远走苏联,再见已物是人非】

1937年,毛主席开完洛川会议回到延安后,突然发现老婆贺子珍不见了,只留下一个手帕在那。这到底是啥情况呢?

贺子珍突然离开这事儿,大家说法都不一样,真实情况估计也就那么几个人清楚。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毛主席那时候刚从洛川开会回来,一听说贺子珍走了,他立马就写了信劝她别离开,而且二话不说就往机场赶。但没办法,贺子珍铁了心要走,对毛主席的多次挽留就是不理不睬。

那时候,她因为生孩子太多、投身革命,还有身上受的伤,整个人身体和精神都垮了。后来,组织上给她安排了去莫斯科疗养治病。那时的贺子珍压根儿没想到,这一走,跟主席就二十多年没再见了。

离别之后,一切都变了样,心里话儿说不完。贺子珍走那会儿,小女儿李敏还没满周岁呢,她啥也没拿,就只带着她们母女间那份特别的东西。

那时候,她一气之下跑到了莫斯科,所以打死她也不会主动给主席写信,她那高傲的脾气根本不允许。可结果呢,也正是因为这脾气,让她抱憾终身。

到了莫斯科后,她得面对那里的天寒地冻,还得治病,其实心病更让她头疼。更没想到的是,到了莫斯科她还发现自己又怀上了。所以,她心里老盼着主席能给她来信,这样她就能跟主席说这事儿了。

可谁能想到,那段时间里,他们俩竟然连一封信都没通。旁边的人都看她挺难受的,就劝她还是先服个软,但贺子珍性格那么要强,哪能愿意呢?她根本听不进去,最后,她一个人在外国孤孤单单地把孩子给生了。

但她怎么也没想到,那孩子没多久就因为生病,早早地离开了人世。没了孩子,她的心像被刀割一样,痛得无法用药物来缓解。这事儿,毛主席压根儿不知道。贺子珍硬是把所有的苦都憋在心里,没跟任何人提。

到了1939年那会儿,她总算是收到了延安寄来的一封信。她心里头那个激动啊,手都抖了,赶紧把信给拆了。可一看信里头说的,贺子珍心里头那叫一个难受。

那封信开头先关心了贺子珍的身体,接着就说以后他们之间的关系就是同志了。就这么一封信,两人的十年感情就画上了句号,也成了贺子珍心里一直过不去的坎儿。可能,她心里也偷偷懊恼过自己当初的决定。

没过多久,他们俩就开始频繁地通信。为了缓解寂寞,主席后来决定把他们的女儿送到莫斯科。后面的事大家也都清楚了,从1943年起,莫斯科被纳粹疯狂攻击,贺子珍住的地方不仅缺煤少柴,还没啥生活收入。所以,她只能在大冷天里出去干活,赚点生活费。

那时候,岸英和岸青都在莫斯科上学,贺子珍就挑起了照顾这些孩子的担子。她身体不太好,但还是从早到晚不停地忙活,就为了挣点钱补贴家里。

1947年的时候,贺子珍在组织的帮忙下,终于带着女儿回到了祖国。原本她打算直接去找主席,但没想到在火车站就被别人给拦住了,没办法,她只能去哥哥家住段时间。后来,她又给主席写了封信,说得挺真诚的,可是一直没收到主席的回信。这事儿没过多久,主席就决定把女儿娇娇接到北京来,还给她改名叫李敏了。

到了1950年,主席终于给贺子珍回了信,信里让她多保重身体,要考虑大局。这话其实就是说,他们之间已经没可能了。贺子珍看了信,心里更难受了。这心病到了1954年,越来越厉害,最后她直接病倒了,再也起不来了。

这时候,李敏就像一根线,把两个人紧紧连在了一起。她跟主席说了他母亲病得很重的事,没想到主席一听,眼眶就红了,好一会儿都没说话。然后,他就给贺子珍写了封信,让她记得吃药,照顾好自己。从那以后,每次李敏要去看贺子珍,主席都会帮她把行李收拾得整整齐齐,里面大部分都是给贺子珍的东西。从这里就能看出,他们俩虽然分开了十年,但感情一直没变。

【四、晚年的贺子珍】

但这些事情根本没法让贺子珍好受点,她只要一听见主席的声音,心里就难受得不行,有时候还会直接昏倒。很明显,贺子珍心里从头到尾就只有主席,可那时候的他们,不管怎样,都已经回不到过去了。

因此,贺子珍晚年一直饱受精神上的煎熬。她既深深怀念着主席,又对六个孩子失踪或病故的事心怀愧疚和不舍,苏联那段经历更是成了她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在莫斯科,贺子珍后来莫名其妙就被送进了精神病医院。至于为啥,没人清楚。每当提起这事儿,贺子珍总是泪流满面,不想再提。

这些阴影成了她心里的一块大石头,尤其在主席离世后,这块石头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她经常一个人自言自语,情绪忽高忽低,一会儿流泪,一会儿又笑了起来。看到妈妈这么痛苦,李敏实在不忍心,就向上面提出,想让妈妈去祭拜一下爸爸。

1979年,贺子珍历经重重困难,终于踏进了北京的大门,去缅怀那个她深爱并无比敬仰的男人。从那以后,她的老毛病开始不断找上门来,身体日渐虚弱,大部分时间都只能躺在床上。到了晚年,她经常跟女儿聊起和那个人过往的点点滴滴,心里头还盼着,将来能葬在北京,好离他近一些。

贺子珍这辈子,真的是挺传奇的,也特别让人佩服。她经历了好多苦难,但在主席眼里,她可能还是井冈山上最耀眼的那朵花。

3 阅读:1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