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可卿死后,贾府众人齐聚操办葬礼。历经七七四十九日,才起灵送往家庙铁槛寺收容,待择日送回南京祖坟。这就是宁国府出殡之事。
秦可卿死后没提贾母出场,邢王二夫人却常在宁国府中坐镇。一家人出了丧事,长辈们总要到场帮着照管一二。尤其尤氏病后,女主人不能主事,书中写到:
接着又听喝道之声,原来是忠靖侯史鼎的夫人来了。王夫人、邢夫人、凤姐等刚迎入正房,又见锦乡侯、川宁侯、寿山伯三家祭礼也摆在灵前;少时,三人下轿,贾珍接上大厅。(引程甲本第十三回)
邢王二夫人在宁国府,代替贾家接待那些王公诰命夫人,是责无旁贷。
不过,让人意外的是秦可卿出殡铁槛寺,邢王二夫人竟然也跟着去了。多少有些说法。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中国很大,各地风俗不同。一般来说葬礼人人都可参加。但出殡至坟地则大多是男人的事。出殡当天,女性长辈不随灵去,孝女则多送灵柩至重要地点时停住回返。
当然,以上讲的是我所知道的葬礼出殡方式,肯定还有不同风俗。起码《红楼梦》中出殡的情况与现在世俗有区别。身为“奶奶”级辈分,邢夫人、王夫人并没有呆在家中,也都跟着去了铁槛寺。
少时到了寺中,另演佛事,重设香坛,安灵于内殿偏室之中,宝珠安理寝室为伴。外面贾珍款待一应亲友,也有扰饭的,也有就告辞的,一一谢过乏,从公、侯、伯、子、男,一起一起的,散至未末方散尽了。里面的堂客皆是凤姐陪伴接待,先从诰命散起,也到晌午方散完了。只有几个近亲本族,等做过三日道场方去呢。那时邢王二夫人知凤姐必不能回家,便要进城。王夫人要带了宝玉同去,宝玉乍到郊外,哪里肯回去?只要跟凤姐住着,王夫人只得交与凤姐而去。(引程甲本第十五回)
抛开各地习俗论,会发现秦可卿的出殡与日常所见出殡不同,才是邢王二夫人,甚至贾赦、贾政等长辈都跟随送灵至铁槛寺的原因。
秦可卿灵柩到了铁槛寺只是安放,并没有下葬。相当于葬礼没有真正结束。长辈们肯定不会现身入土为安那个环节。但因为葬礼没结束,也只是换个地方而已。才是众人需要参加的主因。
而贾家是四大家族之首,两国公世袭之家。朝廷中势力盘根错节,姻亲故旧更多。
秦可卿辈分虽低,但贾府葬礼规模巨大,属于“大操大办”之列,这就导致别人来祭奠和送葬的档次相应提高。
书中明确提到送殡之人皆是各王公贵族、世家子弟、诰命夫人等。上至北静王路边设祭棚,亲身路祭,下至贾府下属交好人家随灵送至铁槛寺,这些“公侯伯子男”“达官显贵”们的人情,都需要款待不能有失。贾赦邢夫人、贾政王夫人随行也是负责接待这等人物。
豪门的婚丧嫁娶,有很多规矩细节。但更是一场重要的“社交”。关系亲疏可由此时表现而定。别看秦可卿死了一个多月,这些人家来来往往可能多次,但真正关键还在于死后头七与出殡两项。贾家不可以失了礼数,必须有重要长辈坐镇才好。
不过,灵柩安放在铁槛寺,礼节也就尽了。等挨个送完这些人,邢夫人、王夫人等长辈任务完成可以回家了。随后庙里再办三日法会不需要他们,只由王熙凤在内,贾珍在外操持就够了。
秦可卿出殡属于葬礼最后一道程序,除关键几处会要求“哭灵”外,其他时候众人已经如常。不说喜笑颜开,却也不可能悲悲切切。
人已死近两月,该有的悲伤已经哭过。此时不过是从宁国府将灵柩挪至铁槛寺,再择日送回南京入土为安,已与悲伤无关。即便是秦业、秦钟父子,斯人已逝,也不太会一直伤心难过。
有观点对秦钟得趣馒头庵不以为然,认为他是狼心狗肺之徒,倒有些吹毛求疵了。
秦钟与智能儿有情,小儿女一年难得见到一次。如果秦可卿死的当晚,他乱来是无耻之尤。但时过一个多月,已将灵柩安放在铁槛寺,代表“葬礼”基本结束。他与智能儿生情倒也无可厚非。其他人也都是嘻嘻哈哈欢喜状,这就是世俗,人死如灯灭。
❂从原文找线索,还原最真实的《红楼梦》。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我觉得还是刘心武的观点比较靠谱,秦可卿的葬礼规格这么高因为她的出身高贵,所以才有这么超高规格的葬礼和四王八公的路祭。否则很难解释一个养生堂抱来的弃婴、背分这么小的孙媳妇去世了有这么高规格的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