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家抄家,绝不是彻底一败涂地。像贾府这种传承百年的大族,自有底蕴死而不僵。所以,书中不但留有荣国府被平反,贾环继承爵位的线索。更有贾兰金榜题名复兴贾府的伏笔。
而且,复兴贾家的子弟并不只有贾兰一个。根据原文线索,结合脂砚斋批语,贾家起码还有一个人,也是通过自己努力而成才,这人就是贾菌。
第一回甄士隐注释《好了歌》: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甲戌侧批:贾兰、贾菌一干人。甲戌眉批:一段功名升黜无时,强夺苦争,喜惧不了。】此条批语的意思是指贾兰、贾菌等一干人在贾家抄家后,通过自身努力,也成功成才,复兴了贾家。只是兴亡早有定数,最终仍逃不过兴亡往复的结局。正是,问古今将相今何在?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
但不管如何,贾兰与贾菌携手复兴了贾家,尽管功勋可能不如宁荣二公,却也算是第五代的双子星。在后《红楼梦》时代,贾家的希望肯定不是贾环这等人,而是贾兰与贾菌的自立自强。
关于贾菌,书中提到的出场极少。第一次是在第九回的玩童闹学堂,他助贾宝玉打架。第二次是第五十四回,贾母元宵节夜宴,他随母亲娄氏参加老祖的宴会。
这贾菌亦系荣国府近派的重孙,其母亦少寡,独守着贾菌。这贾菌与贾兰最好,所以二人同桌而坐。谁知菌年纪虽小,志气最大,极是淘气不怕人的。他在座上冷眼看见金荣的朋友暗助金荣,飞砚来打茗烟,偏没打着茗烟,便落在他桌上,正打在面前,将一个磁砚水壶打了个粉碎,溅了一书黑水。贾菌如何依得,便骂:好囚攮的们,这不都动了手了么!骂着,也便抓起砚砖来要打回去。贾兰是个省事的,忙按住砚,极口劝道:好兄弟,不与咱们相干。贾菌如何忍得住,便两手抱起书匣子来,照那边抡了去。(第九回)
曹雪芹这段文字写得很有意思。他说贾菌是极淘气不怕人的,写贾兰是个省事的,将二人性格互补,似乎也有对应宁荣二公之意。
尽管书中没有提到宁荣二公性格,但从焦大从死人堆里救出宁国公,赖嬷嬷说贾代化是块“爆碳”,以及先帝赐给宁国公封号“宁”,可知宁国公性格更悍勇直接,一如贾菌的志气最大,淘气不怕人。而荣国公后来兴学崇尚教育,则反应出他有大局观,更稳重的特点。贾兰性格更与乃祖近似。
曹雪芹赋予了贾菌与贾兰类似宁荣二公的个性,也就注定他二人未来将要扛鼎贾家的破而后立大业。书中关于贾菌,也只有这么多的内容。后面尽管元宵节出场,也只是提了一句和母亲一起就罢了。想要尝试解读贾菌,也就只有上面这些线索。
首先,贾菌与贾兰、贾芸一样,也是荣国公的嫡派玄孙,具体出自哪一房不得而知。但比较宁国公的玄孙贾蓉、贾蔷和贾芹,荣国公的玄孙素质明显要高。他们也成为未来复兴的主力。
其次,贾菌与贾兰最好,作为分支,在贾家抄家后受到的波及也就要更小。
贾府抄家后,是抄没了家产一无所有。贾宝玉都面临“寒冬噎酸齑,雪夜围破毡”的窘境,李纨母子也一度“昨怜破袄寒”,可见当时承受之苦。
如果当时没有人伸出援手,肯定要冻饿而死的。贾宝玉父母先得了袭人夫妇赡养,又投奔了薛姨妈;巧姐得了刘姥姥收养;李纨母子除了娘家和李婶娘之外,最可能帮他们一把的,就是娄氏、贾菌母子。
李纨投桃报李,也肯定会对贾菌施以与贾兰相同的教育方法和前程规划。贾菌有贾兰扶持伴学,也是最有可能与贾兰一同科举成才的。
最后,贾菌忍不得自己亲人受欺负,自然也是个热心肠的暖男,也侧面佐证他肯定会与贾兰互相扶持共渡难关。
曹雪芹写这一段,就将贾菌热血、侠义和爽直的性格交代清楚,也铺垫出未来复兴贾家的“宁荣二公”第二,非他与贾兰莫属。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从原文找线索,还原最真实的《红楼梦》。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