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左右逢源著称的莫迪,最近可是碰上了一件大糗事。
他那雄心勃勃的千亿高铁项目竟然在全球招标中无人问津。
想想当初莫迪推出“铁路3.0升级计划”时那意气风发的样子,再看看如今这尴尬的局面,真是让人不禁感叹:莫迪的如意算盘这次彻底打空了。
这可是个1000亿美元的大项目,却连个问价的都没有,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掉进“印度陷阱”的先驱者们印度高铁项目之所以无人接手,主要还是因为他们国家毫无诚信可言。
毕竟在印度基建上,可是有很多国家切切实实摔过跟头的。
因此,当印度再次提出合作的时候,大家都慎之又慎。
比如说在2008年,咱们的一家电气公司就跟印度搞了场大合作,说好的印度出资,咱们出力。
这本来是一笔互惠互利的合作,结果却成了上海电气的一场噩梦。
电厂于2015年建成并开始发电,可印度方面却一直拖欠工程款,13亿美元哎,一拖就是遥遥无期。
这不明摆着欺负老实人嘛,协商无果的上海电气只能将印度告上了国际仲裁组织,结果你猜怎么着?
印度竟然反咬一口,声称上海电气施工质量有问题。
不仅不愿意结账,还反过来要求上海电气赔偿21亿美元,要把已经建好的电厂拆了重建,这简直是无稽之谈。
最终在中国政府的强力介入下,印度才在2020年不情不愿地支付了拖欠的工程款。
这场旷日持久的纠纷,让上海电气付出了巨大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损失,也让国际社会对印度的商业信誉产生了严重的质疑。
再说说日本,2016年日本使出浑身解数,以极其优惠的条件拿下了巴德高铁项目的修建工程。
不仅提供了80%的低息贷款,还承诺帮助印度培养高铁技术人才,可谓是诚意满满,可惜日本的好心并没有得到好报。
首先就是是印度的土地所有制极其复杂,70%的土地属于私人所有,所以在项目开工后,进展极其缓慢。
然而更让人头疼的是,印度政府办事效率那叫一个慢,尤其是在征地这事儿上,拖拖拉拉,半天没个动静,项目就因为这征地问题,一直卡在那儿,没法推进。
截至2024年,这条高铁项目已经开工7年了,却只修建了区区11公里,和原定计划相差甚远,日本企业直接被拖进泥潭,进退两难,继续吧?遥遥无期,不继续吧?投入的巨额资金就打了水漂。
印度政府的各种问题真是让外国企业苦不堪言,这些前车之鉴,足以让任何一家企业在投资印度市场时三思而后行。
二、“铁路3.0升级计划”遭遇滑铁卢印度总理莫迪一直以来都以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而闻名,2024年他推出了重磅的“铁路3.0升级计划”,意图把印度的铁路系统提升到世界先进水平。
这计划的核心简单说就是砸一千亿美元,修一条高铁,从孟买到新德里,叫孟新高铁。
印度不像中国那样要面对崇山峻岭、沙漠戈壁等复杂地貌,印度大部分地区都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
最高海拔也只有600米的小山丘,根本不会对高铁建设造成太大的阻碍,从工程角度来看,在印度修建高铁比在中国容易得多,成本也应该更低。
千亿美元的投资,足够让任何一家基建企业心动不已,那么为何这些企业却对这块“肥肉”视而不见,难道真的是对印度市场没兴趣?
当然不是,真正的原因在于,印度政府开出的条件实在让人难以接受,说是“霸王条款”也不为过。
印度政府表示自己只掏五分之一的钱,然后中标企业自己掏钱建好印度的高铁,最后再慢慢向他们收回成本。
这种做法无疑加大了企业的投资风险。毕竟高铁可是个大项目,要是因为这个而让自己资金链断裂可就得不偿失了。
毕竟印度政府的信用记录并不怎么好,谁也不敢保证这笔巨款最终能否顺利收回。
印度政府还要求中标企业无偿转让核心技术,并负责培训印度的技术人员,这相当于要求企业“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自己辛苦研发的技术拱手相让,而自己却得不到任何实质性的回报,这种“空手套白狼”的做法,自然让那些掌握核心技术的高铁建设企业望而却步。
三、印度的“烂尾”基因印度的基建项目,就像中了某种“魔咒”一般,屡屡受挫,甚至沦为全球笑柄,这可不是简单的运气不好,而是印度自身深层次体制问题的集中体现。
除了前面提到的印度的土地所有制本身的问题之外,其中还充斥着各种黑幕交易。
一些印度富豪和官员沆瀣一气,提前低价收购土地,然后高价卖给政府,从中牟取暴利。
这种明目张胆的腐败行为,严重阻碍了基建项目的推进,也让外国投资者望而却步。
而且在印度,一个项目审批下来,可能需要耗费数年时间,导致项目严重延误,成本急剧上升。
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也让人担忧,2024年11月,印度在建的首条高铁就发生了坍塌事故,造成3人死亡。
这起事故也让人们对印度的工程质量产生了严重的怀疑。
印度复杂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矛盾也给基建项目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印度社会阶层分化严重,种姓制度根深蒂固,不同宗教、不同族群之间矛盾重重。
这些社会问题闹腾起来,经常就变成大规模的抗议,甚至爆发冲突,项目要么停工,要么干脆就取消了。
毕竟想要实现自己的“基建梦”,可不是光喊口号就能行的,得拿出点真本事,解决那些深层次的体制问题,创造一个公平、透明、高效的商业环境。
不然,就算再画饼,也吸引不来真正的投资者,“基建狂魔”的称号,可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戴上的,这事儿还得慢慢来。
信源
中国网印度高铁穿越隧道?外电释疑:不,这是在湖南
观察者网印度想修高铁,不期待美国,找中国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