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公豹这真是人设大翻盘了,从大反派成了被命运诅咒的无奈者,看完电影后满脑子都是他冲向无量仙翁的背影,忽然就懂了他的苦楚和心酸,也更深刻看见了国漫人物立体化的突破。
电影里的人设反转感觉挺多人都看懂了么,申公豹本来的剧情走向应该是继续当反派才对,可这一部愣是把他塑造成了一个被现实打压后才变形的普通人,就像咱们生活中那些本来很有能力却在体制内碰了一鼻子灰的职场中年人,慢慢变得扭曲却又在关键时刻保留着良知。
申公豹的出身背景其实反映了很多基层努力奋斗的形象,他是靠自己的坚持和刻苦考上了仙界编制,结果发现即使进了体制内也没人真正愿意给他机会,可能是因为他不是什么豪门出身吧。
他其实完全可以自暴自弃放弃抗争,但他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选择了通过培养徒弟来曲线实现梦想,敖丙就是他翻身的希望,所以才会不惜计算盗取灵珠这种事情。
这点挺像社会上很多人为了出人头地不得不走歪门邪道,虽然方法不对但内心那种被逼无奈的感觉却很真实,特别是那些被社会压榨却又不甘心的年轻人。
所以有些网友看完电影后会对申公豹产生共鸣,因为他的挣扎过程太像现实生活中许多普通人了,明明很有能力却因为各种原因被埋没,最后只能靠一些不那么光明正大的方式求生存。
如果换个角度看,申公豹的经历也像是职场中被上级压制的中层管理者,明明有才华有想法却总是得不到重用,时间一长难免会有怨气和不满。
虽然他做了坏事,但内心深处还保留着那个想做好人的少年,所以在控制陈塘关期间才会暗中给百姓送药材和食物,说到底他不是纯粹的坏人。
可能很多人都能理解这种矛盾心理,表面上我们可能为了生存做一些违心的事,但在无人注视的角落,那些善良的本性还是会不自觉地流露出来。
李我帮的不着有点扎心但也暗示了什么啊,其实李靖也看出申公豹内心深处还是那个正直的人,只是被现实逼到了绝境不得不走上歧途,所以他愿意在申小豹面前维护这个哥哥的形象。
对申公豹来说,弟弟的崇拜可能是他最后的精神支柱了,那种被人真心敬仰的感觉是他在仙界从未体验过的,所以即使是做坏事的时候也要维护在弟弟心中的完美形象。
这种心理其实很多人都能体会,尤其是那些在外打拼的人,可能日子过得很苦但回家时总会装作一切顺利,不想让关心自己的人担心,这种倔强的自尊心是很多中国人的通病。
申公豹对弟弟说自己在准备考取十二金仙,这个谎言背后藏着他不愿意让纯真的弟弟看到现实的丑陋,他希望弟弟能够保持对世界的美好想象,这其实是一种保护。
即使自己已经被现实磨平了棱角,申公豹依然希望弟弟能够怀揣梦想,这种心态很像是中国家庭里的长兄,愿意自己吃苦也要给弟弟妹妹营造一个温暖的环境。
申小豹那种单纯的崇拜其实也反映了很多年轻人对成功的向往,他把哥哥当成自己的榜样,梦想着有朝一日也能像哥哥一样考上编制,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仙人。
所以当无量仙翁杀害了申公豹的父亲和弟弟后,对申公豹的打击是致命的,因为他丧失了最后的精神寄托,这时候他反而获得了一种解脱,不再需要伪装和顾虑。
这种失去一切后的决绝感很让人动容,就像那些在绝境中反而找到真我的人,当没什么可失去的时候,人反而能看清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在陈塘关的对峙中好像能看出点什么,那个时候申公豹完全可以置百姓死活于不顾,但他不仅按照清单提供了药材,还额外送了海产品,说明他内心深处还是关心普通百姓的生活的。
这种小细节其实很能体现一个人的本性,就像我们平时可能嘴上不饶人,但在关键时刻还是会伸出援手,因为那种善良的本能是压抑不住的。
电影里没有过多解释申公豹为什么要额外送海产品,但我猜测可能是因为他知道药材虽然能治病救命,但人们还需要补充营养才能更快恢复,这种细致入微的关怀很感人。
其实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可能是申公豹对自己所作所为的一种赎罪,他知道自己做错了事,所以想通过这些小善举来平衡内心的愧疚。
人性就是这么复杂,我们可能一边做着错事一边又试图弥补,这种矛盾和挣扎才是真实的人性,没有谁是纯粹的好人或坏人。
电影里申公豹选择保护李靖夫妇的行为也很耐人寻味,明明他们是敌对关系,但在面对更大的邪恶时,他选择了站在正义这边,这种本能的选择说明他内心深处依然是个正直的人。
可能很多观众也有类似的体验,当我们看到弱者受欺负时会忍不住想要帮忙,即使平时可能并不是什么乐于助人的好人,这种本能的同情心是人性中最珍贵的部分。
申公豹的转变也提醒我们,环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但很难彻底改变一个人的本性,那些根植于内心深处的善良会在关键时刻闪耀光芒。
最戳人心的可能就是最后申公豹那个孤注一掷的背影了,他失去了父亲和弟弟,也失去了所有的顾虑,只剩下与邪恶势力抗争到底的决心。
抗争的勇气源自于什么呢,可能是出于对亲人的复仇,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可能是他终于找回了自己最初的样子,那个想做好人想正义凛然的少年。
有时候人生就是这样讽刺,我们绕了一大圈最后又回到了起点,只是这时的我们已经伤痕累累,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才明白最初的选择也许就是最好的选择。
申公豹说我的家人已死,我已经没有,这句话表面看是悲壮的,但背后其实也有一种释然,他终于不需要再为了保护什么而委曲求全,可以堂堂正正做自己想做的事。
这种绝望中的勇气特别打动人,就像我们经历了人生低谷后反而不再害怕失败,反正已经跌到谷底了,还有什么好怕的呢?
申公豹的形象也反映了很多中年人的心路历程,年轻时候满怀理想,但在现实的打磨下慢慢妥协变形,直到某个契机让我们重新找回初心,重拾那份纯粹的勇气。
作为反派的救赎之路其实比主角的成长更加动人,因为那是从谷底爬起来的自我救赎,是对命运的不屈不挠,这可能也是为什么很多观众看完后表示最有感触的是申公豹。
这种角色塑造其实是国漫的进步体现,不再是简单的二元对立,而是展现了人物的复杂性和立体感,让观众看到反派背后的故事,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动机。
申公豹设计盗取灵珠这件事看起来很坏没错,但细想一下也能理解他的无奈,他在仙界得不到认可,只能通过这种方式证明自己的价值。
可能很多人都有过这种体验,当常规途径都行不通时,我们会尝试一些捷径,虽然知道不对但又无可奈何,这是被现实压迫后的无奈选择。
盗取灵珠导致哪吒成为魔丸的过程,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可能是命运的安排,如果没有这一遭,哪吒可能也不会成长为后来那个能够掌控自己命运的英雄。
申公豹的出现打破了既定的秩序,虽然方式不对,但客观上却促成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变化,这种角色设定挺有深度的。
在仙界的体制内,申公豹可能永远只是个边缘人物,得不到晋升的机会,所以他才会铤而走险,这反映了现实社会中一些被体制排挤的人的心态。
我们判断一个人时常常只看结果而忽略过程,申公豹的初衷其实不坏,他只是想证明自己的价值,只是选择了错误的方式,这种复杂性使得他的形象更加立体。
值得思考的是,如果仙界没有那么多偏见,如果申公豹能得到公平的对待,他还会走上这条路吗?这也是对当前社会公平问题的一种隐喻。
当一个人被边缘化太久,内心自然会滋生一些负面情绪,这不是为申公豹开脱,而是理解人性的复杂性,每坏人能都有一段被忽视的伤痛。
申公豹这个角色让很多人产生共鸣的原因可能在于,他的经历映射了现实生活中太多普通人的困境,努力不一定有回报,社会阶层的固化让很多人感到无力。
职场中打拼的人都懂这种感觉吧,你可能很努力很优秀,但如果没有背景没有人脉,晋升的道路就会异常艰难,这种不公平感会慢慢消磨一个人的意志。
申公豹想通过培养徒弟敖丙来证明自己的能力,这种曲线救国的方式其实很像现实中的职场潜规则,有时候直接证明自己不如通过培养下属来侧面展示能力。
仙界的偏见也反映了社会固有的歧视,不管是出身、学历还是其他因素,人们总是容易被表面的标签所影响,而忽略了一个人真正的价值和能力。
申公豹走向反派的过程也是被逼无奈的结果,当常规的努力得不到回报,当公平正义成为空谈,人很容易走向极端,这是社会问题的集中体现。
很多年轻人看完电影后会感到共鸣,因为他们也正在经历类似的挣扎,努力工作却看不到上升的空间,这种无力感在当下社会尤为普遍。
申公豹最终选择与真正的邪恶抗争,或许也是他对不公正体系的一种反抗,他终于认清了谁是真正应该对抗的敌人,这种觉醒也很有现实意义。
故事中暗含了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当一个人为了生存不得不违背初心,这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整个社会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