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拍爆了,房价要涨?

米米宅 2025-03-31 15:50:34

1

地王潮又来了!

2月26日,上海静安寺,拍出一块楼面价16万1的地王。

3月18日,北京海淀树村,拍出一块楼面价10万2的地王。

如果说一线城市拍出地王不足为奇,那么杭州和成都的发力,则彻底点燃了市场的热情。

3月25日,杭州四宗宅地全部溢价成交,总成交额突破百亿。其中水电新村地块以7.7万元/㎡的楼面价刷新纪录,按此推算未来售价将达14-15万元/㎡,价格水平直逼北上深等一线城市地王。

——来源真叫卢俊

这股热潮并未止步于长三角——

成都3月27日拍出金融城三期地块,楼面价达到4万元/㎡,这是继半月前大源板块创纪录后的再次突破。尽管房价天花板不及杭州,但成都新房价格已实现连续12个月稳健上涨。

除了北京、杭州、成都在竭力拿出"压箱底"好地,多个热点城市也在近期加大了土地供应。

对于市场而言,实在是沉寂太久了,这一轮土拍,就这么水灵灵的爆了!

土地市场的躁动迅速传导至交易端。实际上,最近多地的成交量确实也在好转,特别是一线城市的成交量,转变得非常快。

深圳龙岗大运项目1月开盘即告售罄;

上海新房及二手房日均成交突破千套。

Wind数据显示,3月1-24日:

北京商品住宅网签套数为3416套,较2月全月增加48.8%。同期二手房网签13675套,较2月全月增长15%。

上海、广州、深圳商品住宅成交套数(广州为网签套数,下同)分别为7288套、4659套和2157套,均已超过2月整月水平和去年同期。

当然,狂欢属于一线,属于核心二线,中小城市仍面临较大去化压力。

2

市场的分化越来越明显,资金也越来越聚焦核心城市。

具体来看,这次的“地王潮”有两个显著特点:

首先,热度并非全国性蔓延,而是集中在一线和强二线城市;

其次,地王主力军已从民企转向“央国混”企业,其拿地占比高达90%,成为本轮土拍的主导力量。

逻辑很简单,房地产开发商和购房者在某种程度上都有着相似的地方,他们都希望能够获得地理位置优越、发展潜力大的城市、地段。

这种趋同的价值观,正在重塑中国房地产的底层逻辑——

从以前的疯狂圈地,到如今只认高品质的土地资源。

这一点,其实从去年926会议之后的土拍情况来看,已经初现端倪。

从几个城市的地块分析来看,有个共同点就是:

1、位置核心,要么稀缺老城,要么共识价值区域。

2、容积率都比较低,超过3容积率的地块都不多。

比如:2025年初上海预供地公告规模72万平方米,同比上升13%,平均供地容积率从1.87下降至1.78,极少数高容积率项目也均为城市核心地块。

这也与之前上层提到的要做改善型住房,住好房子,完美契合。

一边是鼓励改善的政策、一边是各个城市祭出的好地块,开发商们要各显神通了。

在好地块上,开发商充分发挥设计创意,让新房市场上的改善户型扎堆出现。

由此形成的闭环已清晰可见——

土地价格上涨→新房售价上涨→开发商合理利润→强化买高价地能力。

今后这个循环会逐步显性化,但这种显性并不体现在整个大盘,而是聚焦于核心城市、优质地段。

反观非核心城市,恐怕只会越来越冷清。

3

当我们把这些城市放在地图上,很明显的特点,都聚焦在长三角、大湾区、以及区域性核心城市,这是中国城市格局,更是未来房地产的格局。

房价就是资源集中的体现。

未来的房产价值,一定是只聚集于全中国5%的房子了,15%的房子可买但不够优质,5%的是没问题的,跑赢市场。

这背后折射出一个残酷的现实:

曾经的"闭眼买房"逻辑已彻底失效,背后是人口、资源。即是租金、杠杆、区域价值的深度思考。

最近看到一个数据很有趣,叫房价回收期。

通俗来讲,就是购买一套房子后,依靠租金收入多少年能够回本。

我们以一线城市为例:

2022年8月,四大一线城市平均回收期高达74.8年;

2024年9月,随着房价回落,回收期骤降至59.1年;

2025年2月,数据回升至61.1年。

有人说了,一线城市尚且需要60年回本,买房的意义是什么呢?

房地产难道没有投资价值了吗?

答案并非绝对否定,但逻辑必须转变——

从资产配置角度看,你的资产盘子里不能没有房子,否则,你的杠杆没办法扩大,货币之水你也没办法承接。

只是房地产的投资逻辑变了。

中国正在进入后城市化、后房地产和人口老龄化时代,大部分房地产已失去资产投资价值,转变为消费品,不再用以前的短线或炒房视角。

一线强二线还是以涨幅为主,但三四线、甚至弱二线,可以用回本周期倒推入手价格,跟股票的算法类似,比较适合房价没有任何上涨希望的三四线。

所以,房产投资,要看至少5-10年周期,全力盯租金现金流,并收缩资产安全边界。

这一趋势在全球早有先例——

日本是一个很典型的案例。最近三十年多,人口老龄化加速,同时人口不断地往东京湾区集中,如今只有东京的房价回到泡沫巅峰水平,其它城市还相去甚远。

所以,房地产投资必须跟着人走,往人口流入的核心大城市集中。

因此,置换策略显得尤为关键——

把二三四线、非核心区、老破小置换成一线城市、区域性核心大城市的核心区的优质物业。

如果你是正在置换改善的朋友,请一定谨记住以下的忠告。

1、在你预算可以的情况下,尽量选产品形态更加低密的小区。

2、尽量选择核心地段具有稀缺资源的小区和户型。

3、最好是全新一代产品,得房率超高的新产品。

4

最后想再聊一聊消费贷。

这两天总有读者问,消费贷利率这么低,那我拿消费贷去买房做首付行不行?

大家要知道,这一次的消费贷大放松,目的是拉消费+抗通缩。

钱少,就真的不要激进上杠杆、借钱、高杠杆、高负债的买房了。

如果首付不足、收入不稳定,就不要急于上车,因为房价上涨的威胁已经解除。当下和未来几年,降杠杆是主流趋势,而不是加杠杆。

中国房地产,经历了30多年的风风雨雨,地产行业已沦为少数巨头的竞技场。

此刻,风向正在改变。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