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降息,央行换了一种玩法!

米米宅 2025-03-24 15:56:32

昨天,又到了每个月决定降息不降息的时间。

而公布的结果显示,不降息!

于是,不少人疑惑,明明去年底央行说要“适度宽松”,3月开完会又强调“择机降准降息”,可为什么连续5个月都没有降息呢?

是经济企稳了,不需要降息,还是有其他什么更深层次的原因?

我只能说很多人根本不明白央行货币政策的核心玩法,更没有意识到今年“宽信用”才是内核,才是主基调!!

为什么不降息?

因为降息不是目的,只是手段!

由于过往经验,很多人天然地把“适度宽松”等价于“大幅降准降息”,这是错的。

最直接的经验证据就是2008年、2009年,当年多次定调“适度宽松”,但2009年没有降息,2010年甚至还加息了。

此外,要明白央行是否降息取决于它要实现什么目的。

而在央行的工作目标清单中主要有三个,稳经济、稳汇率和稳金融(或者说叫“流动性支持”)。

其中,稳经济目标会更多地用到降息。

其逻辑是这样的:

央行主动把手里的钱变便宜(政策利率下调),鼓励银行去借→银行有利润空间,也愿意适当便宜地把钱借给企业和老百姓(我们见到的LPR下调)→投资和消费活跃,稳住经济。

上述流程看似顺理成章,可一旦遇到了极端情况,无论央行借给银行的钱有多便宜,银行都会“惜贷”。

上述——

这几年,我们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或许是降息不能明显带不动投资和消费,也或许是大洋彼岸的黄毛老头上台还有更多地意外需要对冲,央行一直在避免将手里的子弹打光(利率大幅下降)。

再加上,黄毛老头上台,我们的汇率压力很大,保汇率一时也成了三个目标中的首要目标。这迫使央行更加谨慎地降息,甚至不停地从市场回笼货币,抽水抽的钱都变贵了,债市也调整了。

所以,最近5个月不降息,跟央行迫不得已的“惜降(息)”和保汇率的无奈息息相关。

有人会问了,那不降息,今年稳经济怎么办?

央行换一种玩法!

上文也展示了,降息只是靠市场化手段自我实现稳经济的一种方式,但它的内核是如何让人贷款,这才是货币政策的灵魂!

相信最近高层提出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大家都看到了,也接到了不少银行发放消费贷的电话,其中有两个信息跟央行密切相关:

其一,金某局鼓励银行给居民发放低利率、大额度、长时间的消费贷;

其二,央行准备设计“结构性货币工具”去定向支持居民消费。

说白了,每次降那么点利息刺激不了大家借钱,那么就不降息,直接把借钱的“福利”降一降送到愿意借钱人的手里,并把“贷款的某些限制”也降一降,覆盖到原来想借钱借不到的人群。

这叫宽信用,站在央行的角度,这属于非常规货币政策。

不仅如此,赤字率提高,“试点专项债审批权下放”也明确反映高层对地方借钱的严格限制有所放宽。

是不是想起来去年高层提出的要丰富“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了?!

所以,很多人还停留在今年央行会继续“宽货币”、大搞降准降息的旧模式里,却根本没有意识到今年是自2017年以来高层首次真正意义上的“宽信用”,鼓励所有人主动借钱、加杠杆消费,意图稳住经济!

这对我们又有什么影响呢?

首先,思维要变。

今年,央行传统地降准降息方式只是稳经济的“备选方案”,而今年的主基调是“宽信用”。即,想方设法让更多的人去借钱、去消费,从而稳住经济。

其次,过去两年对债的偏爱要放一放了。

因为如果经过上述操作达到了目的,那么社融数据就会漂亮起来,整个利率会往上抬升,那么债市就有风险,股市和大宗商品会表现的更好一些。

当然,如果经过上述操作还是没人借钱,或者外部冲击特别大,那么更大尺度的宽信用手段就还会出,出了还不行,我们才能预期央行会降准降息。

总之,今年跟过去两年的经济政策大有不同,请紧紧地盯着“社融”看看借钱的人多不多,它才是央行今年想要达到的目的,而非会降息多少!!

15 阅读:9587
评论列表
  • 2025-03-25 06:02

    利息降到零0️⃣,老百姓也不会大宗消费,老百姓必须为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存钱!

  • 2025-03-24 22:16

    不到俄死的时候那个馒头就不给你吃,快饿死了再拿出来让你吃上两口

    迷失幻境 回复:
    馒头是有下毒的,不过放心他们有解药,想要是要付很大代价了[笑着哭]
  • 2025-03-25 08:44

    越降。越是不花钱是绝对的

  • 2025-03-25 09:20

    加杠杆买房已经一地鸡毛了,还要加杠杆消费?借了不用还吗?谁有那么大的勇气[呲牙笑]

  • 2025-03-25 09:34

    中国的银行行长们除了放贷赚利息,其他的根本就啥也不会,啥也不懂!他们的强项是烟酒烟酒![笑着哭][点赞] [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 2025-03-25 09:53

    加杠杆导致越来越债台高筑,这种透支信用的疗伤总感觉会有后遗症的[滑稽笑]

  • 2025-03-25 11:15

    [得瑟]下一步就是次贷危机了

  • 2025-03-25 07:35

    宽信用直接转稼压力到银行

  • 2025-03-25 15:03

    如果不算复利的话,能还房贷不

  • 2025-03-25 08:55

    首先,得(预期)有钱还贷款——贷款去创业???[捂脸哭][捂脸哭][捂脸哭]

  • 美国不降,中国降,资金会外流,总而言之,都不好受。

  • 2025-03-25 12:50

    连续、小幅度降息,只会造成更悲观的预期。前几年,经济好,利率高达五六个点,老百姓照样舍得花钱。信心才是最重要的

  • 2025-03-25 16:27

    为什么不给大家发购物券?为什么非要叫大家贷款呀?

  • 2025-03-25 11:43

    如果经济金融一直用西方的经济学原理来指导中国经济金融,那肯定难以着地。因为中国的文化理念与西方有本质区别,中国传统文化带来是储蓄型社会,西方传统文化带来的是借贷型社会。社会基础不同。怎能用一套手法去解决同样的问题?

  • 2025-03-25 10:34

    前几年说不能出门就出不去门了,许多单位继续开工资,很多的不能,那么问题来了,国外给个人直接发钱国内为什么不?这期间应该全部国家单位全部停发工资,把钱收起来改为全民平均发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