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院子的人,最懂人间四季

丹南生活 2025-03-21 04:13:17

推门即是江湖,闭户自成桃源。院墙内外,两种人间。

春有繁花,夏有浓荫,秋赏红叶,冬拥暖雪。有院的人,最懂四时有信,万物有序。院墙之内,春夏秋冬,皆是良辰。

春生:听雨煮茶,看花满园

春风吹皱檐下光影,墙角红杏总是第一个探头。紫藤自架上垂落,层层叠叠,如瀑如帘,石阶上新生的苔藓,一夜之间泛起嫩绿。

晨起,随手扫几片花瓣,不必太勤,让香雪自成一景;暮时,煮一壶新摘的明前茶,静看嫩叶舒展,恰似一幅碧水流云图。

春雨不请自来,搬张竹椅坐在檐下,听雨打芭蕉,任瓦檐垂珠成串。此刻,最适合翻开陶渊明的诗篇,字里行间,皆是草木初发的清香。

桃李自有花期,开落无声,仿佛在提醒世人:世事自有时序,不必强求。

夏长:荷风满庭,蝉鸣入梦

端午过后,院门挂起一束艾草,蝉声便穿过青瓦,与午后的日光交错。老槐树洒下斑驳树影,竹帘卷起南风,带来池塘边荷叶的清凉气息。

午后,冰镇西瓜已剖开,果汁渗入青瓷碟,甜意沁人心脾。黄昏时分,打井水、浇花,惊起几尾闲游的锦鲤,激起一圈圈波光粼粼的涟漪。

夜幕降临,藤椅轻摇,数着飞舞的流萤,手中蒲扇缓缓拂动,感受“绿阴生昼静”的夏日惬意。

暴雨突至,并不扫兴,倚窗静观雨点敲打荷叶,溅起晶莹水珠,顿觉穿越千年,回到了李清照的“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夏夜。

秋收:一庭明月,半院诗书

桂花香浮动时,柿树已缀满枝头,果实沉甸甸地垂着,像一盏盏微黄的灯。落叶无需扫尽,让它们铺满青砖,便成一幅天然而成的画卷。

霜降夜,煨一壶黄酒,就着清朗月光,翻读苏东坡的诗篇,字字句句,皆是“明月如霜,好风如水”的秋意。

重阳时节,折一枝黄菊入瓶,举杯时,不免想起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感叹人生至味,莫过于此。

最美是中秋之夜,石案上摆满菱角、石榴,家人围坐,分食月饼,抬头望月,才真正懂得“千里共婵娟”的深意。

冬藏:围炉煮雪,静待岁寒

冬日深深,初雪落时,竹枝被压弯,发出清脆的声响,如同时间缓缓走动的回音。腊梅冒寒而开,檐角的冰凌,在晨光下闪着微光。

清晨扫雪,院中小径蜿蜒,脚印深深浅浅,像是写在冬日里的诗行。午后闭门围炉,煮一壶老白茶,书页翻动的声音,伴着火炉里炭火噼啪作响,一室皆暖。

冬至包饺子,热气氤氲,窗棂上的霜花慢慢融化。除夕夜,院门前的红灯笼随风轻晃,爆竹声远远传来,雪光映红了夜色。此刻才明白,年味并不在喧闹里,而在这围炉夜话的温暖中。

再多的山川湖海,终究要落在一碗人间烟火里。

当世界疾驰向前,我们更需要一方院子,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回归生命节奏,让琴棋书画、诗酒茶香找到物质依托。

真正的风雅,从不在远方,而在俯身嗅梅的刹那;所谓的修行,不必深山,扫雪烹茶即是禅境。院子是立体的诗篇,有院的人,最懂人间四季。

- End -

来源|黛青,图片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删除。

0 阅读:21

丹南生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