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风撕开“豆腐渣”墙面:外卖员的命只值一单配送费?

潮汐日志 2025-04-14 14:24:49

当你在暴雨天点下“准时送达”时,可曾想过有人正在为你搏命?

01#事件梳理

·4月11日:芜湖市气象台发布大风蓝色预警,提示未来24小时将出现平均风力5~6级、阵风8级以上的极端天气,建议市民减少户外活动,加固广告牌等设施。

·4月12日上午:芜湖鸠江区某小区外墙装饰物因大风脱落,砸中一名正在送餐的外卖员,致其受伤倒地。监控画面里,黄衣骑手连人带车被掀翻在地,鲜血顺着安全帽缝隙渗出,电动车被砸毁,医护人员紧急处理伤口。

·社区回应:伤者无生命危险,已送医并安排人员陪护;相关部门介入排查小区其他安全隐患。

当普通人躲进屋内刷手机点外卖时,算法却把另一群人推向了风暴中心。

02#争议焦点

极端天气下,外卖平台是否应暂停配送服务?用户是否应主动取消点餐需求?

正方观点:极端天气应暂停配送,保障安全

1. 人命优先于效率

外卖员在狂风暴雨、高空坠物风险中穿梭,本质是用生命换效率。平台有责任建立极端天气熔断机制,暂停接单或延长配送时间。

2. 企业社会责任缺失

平台依赖算法驱动,却未将天气风险纳入配送规则。预警发布后仍强制派单,变相将风险转嫁给骑手和用户。

3. 用户道德责任

明知极端天气可能危及他人,仍下单要求“准时达”是一种隐形剥削。社会应倡导“恶劣天气非必要不点餐”的公序良俗。

反方观点:不能因噎废食,需优化机制而非取消

1. 刚性需求客观存在

老弱病残孕、独居者等群体依赖外卖解决基本生活需求,一刀切取消服务可能引发更大民生问题。

2. 骑手收入与就业权益

外卖员多按单计酬,暂停配送等同切断其收入来源。与其强制停工,不如提供极端天气补贴、保险和避灾培训。

3. 平台技术可化解风险

通过动态调整配送范围(如避开高层建筑密集区)、延长时限、启用无人配送车等方式,平衡安全与需求。

03#这场悲剧背后,藏着三个令人窒息的现实:

“准时率”是比台风更可怕的怪兽某平台数据显示,暴雨天订单量反增23%,超时罚款却同步提升50%。骑手老张苦笑:“系统说‘极端天气加补贴’,结果每单多给2毛钱,罚款照旧扣5块。”

城市暗处的“定时炸弹”住建部统计,全国超30%高层建筑存在外墙脱落隐患。但在资本眼里,检修成本远高于“砸伤人赔偿金”——直到血溅街头前,这些楼宇都是财报上的优质资产。

消费者的道德悖论社交媒体上,“打工人心疼打工人”的声浪,永远敌不过“我的酸菜鱼怎么还没到”的差评。一位母亲留言:“我知道大风天不该点餐,但孩子哭着要吃汉堡...”

04#破局方向:

1. 平台:建立极端天气分级响应机制,自动触发“暴雨保护模式”(如加价50%由用户选择是否加急);

2. 政府:强制要求物业定期检修高空设施,对隐患建筑实时预警;

3. 公众:培养“天气敏感型消费观”,大风天优先选择无需即时配送的生活服务

一场大风刮出的不仅是墙皮,还有社会协作中的权责失衡。保护外卖员的安全,不是靠“取消配送”的消极逃避,而是需要平台让利、用户共情、监管发力的三位一体改革——毕竟,谁也无法保证,下一次被坠物砸中的不会是站在楼下的自己。

【今日互动】暴雨天的一单外卖,可能是他人用命换来的生存权。如果知道狂风中有骑手为你冒险,你还会按下“立即下单”吗?评论区说出你的选择:A. 坚决不点,安全大于口腹之欲B. 加价20%支持骑手避险C. 要求平台强制关闭极端天气配送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