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张旭,相信大多数的人的反应是:书法家。
他确实是著名的书法家,尤其以狂草著名,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说他:“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后世因此称他为“草圣”。
据说他常常喝醉,呼叫狂走,然后才下笔。有时候竟用长头发蘸着墨写字,人们也叫他“张癫”。
殊不知,草圣也写诗,他的诗,是否同样狂放呢?
张旭的诗不多,「全唐诗」仅存了他的六首绝句,但几乎每首都很有味,自然流畅、轻灵新巧。
其中,《山中留客》一诗最为脍炙人口,短短28字,唯美又富有哲理,惊艳了世人千年。
山中留客
唐·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
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
入云深处亦沾衣。
春天到了,诗人邀请远方的客人到山中的家里做客,然后一起携手登山。
山中景物美不胜收,倘若写得太具体,花草、树木、山峰、泉水,就会写不胜写,弄不好还会分散读者的注意力。
如果浮光掠影地写上一两句,又无法留给读者深刻的印象。?
这首诗的开头就写得很好:“山光物态弄春晖”,青山里的所有景物,在春日阳光沐浴下都散发出光彩。
“山光”、“物态”、“春晖”都是偏正结构,光有这三个词组,还不能从根本上摆脱静态,加了一个“弄”字,立刻化静为动,显得栩栩如生,更含有一种亲切温暖、融洽无间的感情色彩。
这句诗又形象又概括,虽没有一一写来,却把山中的美好景物都包罗无遗。?
人们常说春天是孩儿面,天气变化较多,可能是天上的云多起来了,客人担心下雨,便产生了下山归去的念头。
诗人不是这样,他像一个高明的心理学家,体贴入微地做劝说工作:“莫为轻阴便拟归。”
“轻阴”不像乌云堆积那么可怕,春天即使真的下雨,也不过是牛毛细雨而已。?
针对客人的顾虑,诗人又劝说道:“入云深处亦沾衣。”
这里是山里,即使是晴朗的日子,游山走入云深之处,水汽和露珠还是会沾湿你的衣服的。
这里诗人换了一个角度来劝说,他没有去推测是否真的会下雨,而只就山行的情趣来发挥——
是的,天气晴朗固然是一种情趣,但细雨湿衣又何尝不是一种情趣?而且,恐怕后一种情趣更富于山行的色彩。
这里,以“反弹琵琶”的手法,写出了山中之美和留客之诚,隐约中透露了一种旷达洒脱。
这首诗其实并不难懂,有口语化的色彩,质朴纯净,同时又充满哲思。
距美丽只差一步,我们可能永远与她失之交臂。
距成功只差一步,我们可能永远失去成功的机会。
自然界的变化气象万千,魅力无限。万物的姿态争奇斗艳,瑰丽无比。我们要览得其中的精彩,必然要付出相应的努力。
我们只有坚持,只有深入,自然的盛景,人生的佳境,属于那些持之以恒的人。
“张癫”的精细,使他的草书臻至化境,登临极顶。
《山中留客》这首诗所写,也许就是他成功的感言,形象,深刻,有丰富的意蕴。
能够读懂自然的人,也同样能读懂人生。
张旭尽管嗜酒如命,常常处于癫狂之境,等他清醒的时候,却实实在在地干好了清醒时应该干的事。
因此,张旭饮酒被列入了大唐帝国的排行榜,被誉为“饮中八仙”。
他的草书更是出神入化,精妙无比,进去了大唐“三绝”之列。
书法既已成“绝”,张旭嗜酒,也算没有白喝。
他酒醒以后所得诗歌,清绝隽永,情理相生,给人以别样的意趣。
那时,书法和诗歌有相同之处,都要通过笔墨的挥洒,将人的心灵轨迹印在一页页空白的纸上。
于是,这一页页撒满墨迹的纸,就有了永恒的艺术生命,艺术的光芒。
现在呢?
书法残存,诗歌也失去了灵韵,再难寻芳迹。
张旭在这两个领域,都留下了他心神飞扬的印记,或许,这就是我们仍对他新生敬意的原因吧!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风格,关注我,领略更多诗词,感悟更多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