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柯凯因综合征 (CS) 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由CSA或CSB基因突变引起。CSB基因在生物进化中高度保守,但先前研究显示,CSB基因突变在小鼠中主要导致癌症,而在人类中却引发早衰和严重的神经发育缺陷【1,2】。CSB蛋白功能多样,涉及染色质重塑、核仁蛋白调控等过程。作为SWI/SNF家族的ATP酶,CSB在RNA聚合酶II的转录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但其缺陷与CS的直接关联仍不明确【3】。尽管CSB在TC-NER和转录延伸等方面作用显著,但CS的临床表现常常在无明显DNA损伤迹象的情况下出现,这表明CSB的单一功能缺陷不足以全面解释疾病机理。目前普遍认为CS与基因组不稳定性及转录中断有关,但CSB这种普遍性调控机制如何特异性地影响神经元相关基因表达仍不清楚。最新研究在携带CSB截断突变的小鼠中发现了小脑皮层显著萎缩及脱髓鞘现象,但这些发现仍不足以全面反映CS的复杂病理全貌【4,5】。因此,深入揭示CSB突变如何从分子层面逐步累积,并最终导致从小鼠到人类的神经病理表型显著恶化的分子机制,是该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
7月17日,西湖大学付向东教授团队联合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王栋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发表了题为Cockayne Syndrome Linked to Elevated R-Loops Induced by Stalled RNA Polymerase II during Transcription Elongation的研究论文【6】。该研究以R-loop结构为锚点深入探讨了CSB蛋白分别在小鼠和人源神经元细胞基因组复制和转录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揭示了CSB基因突变导致衰老以及癌症的过程中可能存在共同病理机制。

图1 转录延长过程中T-run区域依赖CSB的R-loop形成机制(Credit: Nature Communications)
参考文献
1.https://doi.org/10.1002/ajmg.13204201152. https://doi.org/10.1016/j.arr.2016.08.0023. https://doi.org/10.1590/1678-4685-gmb-2019-00854. https://www.pnas.org/doi/full/10.1073/pnas.06106191045. https://doi.org/10.1016/S0092-8674(00)80223-86.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4-50298-w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4-50298-w责编|探索君
排版|探索君
文章来源|“BioArt”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