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f8a07a0b8061bc9e4968a5ad89550210.jpg)
人生百味,每个人都会在这纷繁的红尘中品尝到无尽的苦辣酸甜,有人会在这无尽的苦辣酸甜中苦苦挣扎而不能自释,最终被苦难深深地淹没。
然而,同样会有人在历经无数次的悲欢离合后,却依然潇洒淡定,笑看人生,从而表现出与众不同的超然与从容。
比如宋代的大文豪苏轼,他一生历尽坎坷,在尘世中不断地起起伏伏。饱尝无数次的打击和被贬的痛苦后,他辗转飘零,漂泊四方。可他却仍然淡定从容,不为所动。
面对人生的种种困境,他更是从不气馁,从不放弃他的人生目标。而且他还能在无数的绝境中找到一线生机,找到一丝光亮,照亮他前行的道路。
而且,在挣脱困境的过程中,他总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坚定。而这种内心的平静与坚定,也会时时刻刻地体现在他的诗词中。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532c32835ff1ad91c9f613700b516232.jpg)
因此可以说,苏轼的诗词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人生的百态。无论在人生的哪个阶段,无论我们身处何种境地,我们都能在苏轼的诗词中找到共鸣和力量。
比如大雪封冻天地之时,苏轼就写下了一首令人温暖人心的词。表达了自己对好友最美的思念,情谊无限,令人羡慕不已,其词如下:
江神子·黄昏犹是雨纤纤
宋·苏轼
公旧序云:大雪有怀朱康叔使君,亦知使君之念我也,作《江神子》以寄之。
黄昏犹是雨纤纤。晓开帘,欲平檐。江阔天低、无处认青帘。孤坐冻吟谁伴我?揩病目,撚衰髯。
使君留客醉厌厌。水晶盐,为谁甜?手把梅花、东望忆陶潜。雪似故人人似雪,虽可爱,有人嫌。
《江神子·黄昏犹是雨纤纤》深度赏析:苏轼的这首《江神子·黄昏犹是雨纤纤》作于1081年冬天。此时,失势的苏轼被贬黄州已将近一年。
此时的苏轼在黄州举目无亲,更无一个可居之所。定慧院的海常禅师见此情形,对其多方照顾,还在寺内为其修建寓所,使得苏轼不至于流落街头。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1d207a81fe4be6c52348470b0a2148c4.jpg)
此时的苏轼,算得上是天涯沦落人。但是,苏轼毕竟是一个天生乐观的人,这小小的苦难,对他来说根本算不了什么。
因此,再大的愁苦,对苏轼来说不过是一场普通的风;再大的困难,不过是一场普通的雨,瞬间即过,不足为惧。由此可见,苏轼的自愈力是何等的惊人。
而在苏轼最困难的这段时间,苏轼一个叫朱寿昌的好友也经常给予他生活上的帮助。这朱寿昌是我国二十四孝中非常有名的一个孝子,27岁便考上了进士。
做了宋朝的官员后,朱寿昌得知自己生母流落到了民间,毅然辞官,八方寻找自己的生母,他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他乡找回自己的生母,还把她接到自己家中精心赡养,直到她去世。
苏轼这首词的序中的朱康叔便是与苏轼相交了十多年的好友朱寿昌。苏轼被贬黄州之时,朱朱寿昌正在当时的鄂州任太守。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385c41d0e587864a45addc8dfc289d8b.jpg)
初到黄州的苏轼,由于深受打压排挤,使他连最简单的柴米油盐都不能自给。朱寿昌得知后,不仅及时伸出援手,还用温暖的文字给他带来精神上的安慰。
为了答谢朱寿昌的援助与安慰,苏轼也及时修书到鄂州,以充满了感激的文字进行感谢。于是,书信便成了他们之间沟通的桥梁。
光阴飞逝,转眼便到了冬天,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冰雪封冻于天地之间,却冻不住苏轼与朱寿昌的友谊,更冻不住苏轼对好友的思念。
这种思念越来越浓烈,越来越让苏轼坐卧不宁。因此,苏轼觉得,他之所以坐卧不宁,一定是因为他在思念朱康叔的时候,朱康叔也一定在思念着他。
在这个世界上,人与人之间最美的思念莫过于:“我在想你的时候,你也在想着我”,这是一种情感的契合,更是一种心灵上的感应。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15d57fd8c49d127963993516e681e718.jpg)
正是有感于此,苏轼当即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充满了温暖与情谊的《江神子·黄昏犹是雨纤纤》,寄给了远方的朱寿昌。
而这首词中的每一个字,都充满了苏轼深深的思念和无尽的感慨,仿佛是他们之间深情厚谊的最好注解。
在这首词中,上阕“黄昏犹是雨纤纤。晓开帘,欲平檐”中的“雨纤纤”是形容细雨绵长,如油坠牵丝的样子。
这是说,黄州的天气,昨日黄昏明明还是细雨绵绵,雨似油滴成丝,连绵不断的。没想到今日清晨推门一看,大雪都要淹没了房檐。
这一句,苏轼只是形容大雪来得突然,来得迅猛,来了便封天冻地,差点连房屋都掩盖了,使人没有一点心理准备。
紧接着,“江阔天低、无处认青帘”一句中的“青帘”指的是一种青布做的旗帜,是古人开酒馆用以引起人们注意的酒旗。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d08e9a666451a0475ffe3611a5516b21.jpg)
这一句继续描写大雪使得平日里宽阔的江面,此时却只能看到雾凇茫茫的一片,而平日里那随风摇曳的酒馆的青帘,也早已模糊不清。
“孤坐冻吟谁伴我?揩病目,撚衰髯”中的“撚衰髯”是形容用手指捻搓衰老胡须的样子。
在这样孤寂的日子,除了寒冷的陪伴,再也无人作伴。一人独坐的苏轼只得揉着眼睛,捻着胡须,吟诗来排遣内心的孤寂,试图找到一丝慰藉。
此处苏轼用“病目”和“衰髯”来形容40多岁的自己,看似有点夸张,实则也是实实在在的情况。
“乌台诗案”之后,苏轼被打入大牢,他一度差点被处死,而他也认为自己再也没有生还的希望。
为此,他还在狱中给弟弟苏辙写下一首《狱中寄子由》,其中的“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两句便流露出苏轼必死的心态。
可见,“乌台诗案”对苏轼的打击有多大,以至于40多岁的苏轼,看起来却像60多岁的样子。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131bf27b5cd9c2d8e293f856e251bf6e.jpg)
下阕“使君留客醉厌厌。水晶盐,为谁甜?”中的“使君”指的是好友朱寿昌;“厌厌”是指欢饮后大醉的样子;“水晶”则是指极其珍贵。
这几句是苏轼想象好友朱寿昌此时大概正在招待贵客欢宴狂饮的情形。此时,大家都醉意朦胧,恣意狂欢,共赏雪景。
而在此时此刻,大家都醉意阑珊,东倒西歪。眼前这一桌美美的盛宴,其中水晶般一样的甜美美食,又有谁来品尝?眼前这一年中难得见到几回的水晶般醉人的雪景,又有谁能够来品尝呢?
如此一问呢?苏轼又把笔触从友人那里引向了自己。所以诗人写下了“手把梅花、东望忆陶潜”这样的词句。
“陶潜”本指陶渊明,而苏轼在这里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好友就在鄂州,而向东望,不正是向苏轼所在地黄州望去吗?
所以这一句的意思即是,在这样的大雪天,你拿着梅花向东而望,一定是在想,要是能邀请到我加入你宾客满座的宴会,那该有多好!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276d9305b5a9699bd336871163f839c6.jpg)
此处苏轼以陶潜自比,并不是说苏轼有多高尚,有多闲适,有多悠然自得,而是以一种自嘲的方式说明此时的自己落魄,使得自己不得不像陶渊明一样,过着躬耕自足的日子。
最后的几句“雪似故人人似雪,虽可爱,有人嫌”还是苏轼的想象,他想象好友朱寿昌此时应该拿着梅花,看着洁白无比的雪花说:
“想想我的好友苏轼,一生光明磊落,德性高尚,品行高洁,正如这暗香浮动的梅花,正如这洁白无瑕的白雪,虽然可爱,却仍有人嫌弃他”。
这里的“有人嫌”是指谁嫌呢?显然是指在那些在“乌台诗案”中构陷苏轼入狱的人,以及那些欲置苏轼于死地的人。
然而,苏轼就是苏轼,他又岂会因为遭人嫌弃而改其品性?又岂会因为遭人嫌弃而随波逐流?
纵观整首词,苏轼表达了在那个远去的飘雪的日子里,对鄂州的好友产生了无尽的思念。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974bc1fab173b13b864f616c6256fdf3.jpg)
他与好友虽然身处异地,但他的心中始终有好友。而好友的存在,也像一缕温暖的阳光,照亮了苏轼内心的每一个角落。
他深知,这种思念在他的心中荡漾,也在好友朱寿昌的心中荡漾,它在寒冷的冬日里,化作了一股暖流,流遍彼此的心田。
苏轼与好友的这份友谊,千百年来也如同我们与好友的友谊一样,它不仅在冬日里,也在无数个孤寂的日子里。
因为我有了你思念的陪伴,你也感觉到我思念的陪伴,这种相互之间的双向奔赴,便成为了人世间最美的温暖和幸福。
而苏轼这首绝美写雪词,写出人间最美的思念,胜过了世间的千言万语。
【图片来源于网络,不妥之处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