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早在清朝时期,就有人选择自由职业,成为一名独立创作者。比如生活在乾隆盛世的袁枚,他33岁就因仕途不顺辞官回家,从此在“随园”中写诗作画,招收学生授课,靠卖自己的诗文获取稿费。
也许你会问,袁枚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又过着怎样的一生?其实想要了解他,我们可以读一读他笔下的一首小诗,其中流露出来的正是作者本人的真性情。
这首诗短短20字蕴含人生哲理,却因为鲜为人知已经沉寂三百年,若你读完一定能得到感动和启发。

也许,你不熟悉袁枚这个人,但你一定读过他那首著名的诗: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3岁时,袁枚高中进士。袁枚是清朝诗人、散文家、文学批评家,像他这样才华横溢之人,却不爱做官,一心想要归隐。

1947年,33岁的袁枚终于主动辞官,回家赡养母亲。他辞官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不会溜须拍马,也没空读书。像他这样性情直率的人,活得潇洒任性,自然也是不适合官场的,倒不如回家做个自由人。
34岁那年,袁枚购置并重建了曹寅家族旧址隋园,改名为随园。没错,这座随园就是曹寅孙子曹雪芹写的《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原型。园子买到手的时候相当破烂,袁枚花了很大精力才改造成自己理想中的院子,他在里面居住,过上了读书喝茶种花养鸟的诗意生活,后来还通过开放园区吸引游客,增加收入来源。

袁枚不仅写诗文赚取稿费,还自己经营出版社,他的作品《随园诗话》畅销海内外,给他带来丰厚的收入。他还打破传统,公开招收女弟子,因此培养出了一批杰出的女诗人。
很难相信,即使生活在封建社会,袁枚也能依靠个人才华作出如此大的成就,通过多种方式实现财务自由,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苔》
(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阳光无法抵达的角落,青苔正在悄然生长,它们的青春刚好在这寂静中绽放,朝气蓬勃,毫不逊色。青苔开出的花像米粒一般微不足道,虽然不受人关注,但它也是花儿,也像牡丹一样尽情盛开。

这首诗以青苔为题材,通过简洁平白的语言,传达出极为深刻的生命哲理。它告诉我们,无论环境多么恶劣,无论你我的身份多么平凡不起眼,都有权利绽放自己的光彩。
生长在潮湿阴暗角落里的微小青苔,也能展现出令人惊叹的生命力。即使没有阳光的滋养,没有温暖的支持,它都未放弃生长。它用自己的坚韧和毅力,诠释着生命的顽强与不屈。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两句诗是全诗的高潮部分,也是备受世人喜爱的金句。在袁枚笔下,春天不只属于被人欣赏和喜爱的牡丹和樱花,同样也属于不起眼的苔花。只要你是朵花,就要勇敢地迎着春天,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美丽。

这首诗表面上写的诗青苔的性情,其实也是袁枚本人的性情。袁枚正如他笔下的青苔一样,自由绽放着自己的光彩,虽然这光彩不是那么耀眼夺目,却有着自己独特的美与价值。
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会像袁枚一样选择自由职业,希望通过自己的才华和努力过上想要的生活。袁枚这首《苔》不仅是写给他自己,也是写给所有正在奋斗的你和我。他告诉我们要在平凡中发现美好,也告诉我们即使身处困境,不被关注,也要像青苔一样勇敢面对生活,积极地追求梦想。
当你觉得生活艰难时,当你觉得内心孤独时,当你付出努力却不被看好时,不如翻开袁枚的这首《苔》,也许能从中汲取力量和勇气,继续勇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