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墨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为人都比较产肃,不太习惯热情地表达情绪,连关怀子女都显得合素。在这样的家庭中,冯墨自然也养成了一样的性格,在去达感情的时候有点过分羞涩,那个“爱”字在嘴里有千斤重,压住了舌头,怎么也说不出来。
丈夫知道冯墨的性格,倒也不强求冯墨说什么甜言蜜语,于是冯墨也不觉得自己这么内向有什么不好。
那天儿子回家后一直阴着脸,突然问:“妈妈,我是不是你亲生的?”
冯墨吓了一跳:“当然是,你怎么问这个?”
原来今天上课的时候说起母爱,大家都炫耀着妈妈对自己的宠爱,这个说“我是妈妈的心肝”,那个说“我“疼”
是妈妈的宝贝”,反正别人家似乎都是“爱”呀、呀不离嘴,但为什么自己的妈妈从没这样对自己呢?
儿子越想越觉得不对,加上受电影、电视的影响,竟然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我难道不是妈妈亲生的?
冯墨宽慰了孩子一番,总算打消了儿子的顾虑,可是面对儿子渴望自己说些“肉麻话”的眼睛,冯墨还是感到万分为难。难为情了半天,冯墨细声细气地说了句
“你是妈妈的儿子,妈妈很喜欢你,关心你”的话后,红着脸假装镇定地走开了。
在大多数的家庭中,父母习惯于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感情,特别喜欢默默地做而不是大声地说。对于成年人来说,这样的表达方式自然问题不大,彼此能够根据对方种种行为来判断对方的心意,但是对于理解能力和观察能力都相对较低的孩子来说,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可能会造成如上文李楠儿子那样的误会,认为父母不爱自己,甚至怀疑自己是否是亲生的。
“你会对孩子说‘我爱你’吗?”某网站对此话题曾做过一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75%的父母在孩子处于婴儿懵懂的时期表达过,大部分父母在孩子3岁上幼儿园以后就很少直接地表达对孩子的爱了,相应地,孩子更少向父母表达感情。鉴于家庭表白爱的气氛严重缺失的现状,某亲子网举行了一场亲子活动,20多个家庭参加了此次活动,其中的“真情告白”环节引发了全场高潮。当音乐响起时,父母向孩子读了事先准备好的真心话:“孩子,你真听话,真有出息。”“孩子,你是我们的宝贝,爸爸妈妈永远爱你!”……也许是受到父母热情的感染,天真无邪的孩子们也用稚嫩的声音回应道:“爸爸妈妈,我爱您!”顿时,温馨的气氛感染了所有在场的人,不少人热泪盈眶,感动得说不出话来。活动中,亲子之间互相传达爱的信息,拉近了彼此的感情。父母们怎么也没有想到,轻轻地一声“我爱你”,竟会产生如此神奇的效果。
向孩子表达爱有很多好处。向孩子表达爱,可以消除孩子生活中的消极情绪,特别是孩子的焦虑。有的孩子学习成绩不佳,他们闷闷不乐的主要原因是担心与父母的关系变差。如果父母让孩子认为,他成绩不好就再也不配得到父母的爱,也没资格去爱父母,那么孩子一定会陷入极大的焦虑中,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孩子无论看起来多么在乎朋友和老师的评价,但他们最在乎的仍是父母的认可。因而,如果父母与孩子能保持一种稳如磐石的关系,父母经常对孩子说“无论你怎么样,我们都一如既往地爱你,认可你”,那么孩子的焦虑就会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
在适当的时机向孩子直接表达自己的爱意,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感。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就像一面镜子,不断地反射出孩子的一切,当听到那些鼓励、赞许以及充满爱意的话时,孩子会觉得自己得到了认可,他会感到骄傲,自信心由此也会增长。而那些长期得不到肯定的孩子,则会变得胆小、没主见,长大后习惯被他人安排做事情,缺乏创造性。
生活中,父母一句充满爱意的话往往会让孩子感到极大满足。当孩子做了一件让父母高兴的事时,父母要及时说:“孩子,你真棒,我们爱你。”当孩子遇到挫折时,父母要说:“不要怕,我们爱你,我们都希望你能坚持下去。”当孩子犯错时,父母要说:“你做的事情我们不同意,但我们爱你,并希望你改正错误。”孩子是很敏感的,很在乎父母对自己说的话,一句真真切切的话能抚慰他们的心灵,尤其对于懂事的孩子来说,父母爱的表达可能会消除彼此之间的隔阂,令亲子关系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