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铁狮子,又称“镇海吼”,铸成于后周广顺三年(953年) ,距今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
它体型巨大,身长6.264米,体宽2.981米,通高5.47米,重约32吨。1961年就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沧州铁狮子与定州开元寺塔、正定隆兴寺铜菩萨像,并称为“河北三宝”。还有另一种说法,说“沧州狮子定州塔,正定菩萨赵州桥”。不管哪种说法,沧州铁狮子都位列其中,这也说明了铁狮子在河北文物界的地位。另外,这在沧州的别称“狮城”中,也可见一斑。
铁狮子不光体型巨大,而且造型精美,它身披障泥,肩负巨大莲花盆,狮身毛发呈波浪状或作卷曲状,胸前及臀部飘有束带,带端分垂于两肩及胯部。此外,狮身内外还有许多铸文。
威风凛凛的铁狮子引来无数文人骚客的吟咏赞美。清代文人李云峥作了一首《铁狮赋》:飙生奋鬣,星若悬眸爪排若锯,牙列如钩既狰狞而蹀躞乍奔突而淹留昂首西倾,吸波涛于广淀掉尾东扫,抗潮汐于蜃楼。
可以想见,当时铁狮子的壮美威风。
在技术条件有限的条件下,这么巨大的铁狮子是怎么做的呢?原来,古人采用的是一种特殊的“泥范明铸法”分节叠铸,这为研究中国古代的冶金、雕塑和佛教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
0
2
如此壮美的铁狮子却是命运多舛。清嘉庆八年(1803年),它被大风吹倒。《沧县志》是这么记载的:因“有怪风自东北来,风过狮仆”。
32吨重啊!那得多大的风啊,难以想象。
铁狮子倒了,那个年代,再把它立起来就很难。所以,铁狮子就这么静静躺了90年,一直到光绪年间的1893年,才又被立起来,可是它的下颌、腹部和尾部都已被严重损毁了。
祸不单行,再到20世纪50年代,夏季涝雨,淹到了狮子腹部,狮腿在雨中连泡好几个月,斑驳锈蚀严重。
自然的力量是巨大的。本以为有人工干预,铁狮子的命运会得以改变,谁知更糟了!
1956年,在苏联专家的建议下,沧州文保所为了让铁狮子免于风吹雨淋,就在柿子上面修建了八角亭。八角亭将狮子严密地遮盖在下面。这下不得了,阳光被遮住了,积水也蒸发不出去了,铁狮子锈蚀得更严重了。不得已,1975年,又把八角亭拆掉了。
1984年,专家又琢磨上了,铁狮子不是地势低洼吗,干脆在北边8米处新建个高台吧,用吊车把铁狮子吊起来放到台座。
心是好心,但操作过程中却出现纰漏。吊装时在狮子腿部灌注的东西忘了取走,加速了狮子腿部断裂。当时,狮子尾巴、脚都缺损了,肚子也漏了一个大洞,可谓伤痕累累。
0
3
又过了10年,又给它拄上拐了,用铁管支撑,灌注了膨胀系数小一些的炉渣、砂子、石灰。但这些材料遇水还是会膨胀,导致狮子腿部裂纹更大了。6年后,才终于给它清理了。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缝缝补补,补补缝缝,铁狮子的损坏已经无法收拾,随时都可能轰然倒塌。
2009年,为抢救保护沧州铁狮子,沧州市政府决定重铸铁狮子。新狮子因为个头大,吨位重,还创造了世界纪录。
可是人们却不买账。新建的铁狮子,它还能叫文物吗?文物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它经历了沧桑的岁月,呼吸过千百年前的空气,沐浴过千百年前的日光,身上承载了无数的历史和故事。新建的,总觉得缺了点什么,商周的,和上周的,那能一样吗……
沧州铁狮子的保护历程,当然也不能全怪专家,毕竟他们也是好心,但在知识水平和技术条件的限制下,好心办了坏事。这也给文物保护敲响警钟,文物一旦破坏就很难恢复,即使修复了也难有往日的风采神韵。
文物和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保护好文物和文化遗产,就是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
希望有更多孩子在文物中感受中华灿烂文明和悠久历史,希望有更多人投身到文物的保护中,上历史悲剧不再重演,让文物在利用中得到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