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在国内可谓是妇孺皆知,而作为四大名著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功不可没。
我刚上初一时,便有幸通读一遍《三国演义》。但少小不懂事,我跟大多数人一样,将诸葛亮奉为天人,刘备为礼贤下士的真命天子,而视曹操为奸诈的大反派。
后来在语文课本上接触到曹操的一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我便逐渐对这位真性情的男人转变了态度。尤其是在《西南大学古文课》,听了萧涤非老师对曹操的诗歌散文的讲解,更是被其才情和傲气所折服。
曹操何许人也?
汉末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完美执行者,三国时期北方的实际统治者。
在萧涤非老师看来,曹操“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更是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并非戏台上那狡诈的白脸奸雄(无疑是受到了三国演义的影响)。
曹操在政治和军事上的成就,我们大抵能从三国题材的文学作品中窥视一二,但很多人忽略了他在文学上的造诣和成就。
所以,萧涤非老师分别从曹操的诗歌和散文入手,更为全面地展现了一位胸襟宽广的文学家形象。
曹操的诗全部都是乐府歌辞,而且极为本色。
他的诗继承了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精神,并且继往开来,反映了新的现实,表现出新的面貌。其诗风“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可以说诗如其人。
便于大家深入分析和品鉴,萧涤非老师非常细心地将曹操的诗分成两部分。
一是反映汉末动乱的现实。
如《薤露行》和《蒿里行》,均描写了汉末董卓作乱京师,百姓处于水深火热的史实,并表达了诗人伤时悯乱的感情。
明代文学家钟惺更是对曹操反映时事的诗,给出极高的评价:“汉末实录,真史诗也。”除此之外,曹操的《苦寒行》《却东西门行》,也在反映汉末动乱中的军旅征戍生活。
二是表现了他统一天下的雄心和顽强的进取心。
这一部分的乐府诗歌,有传诵至今的《短歌行》、《龟虽寿》和《观沧海》三首,均是大家九年义务教育逃不掉的必背诗篇,在语文试卷上的出题频率也不低。
这类诗歌悲歌慷慨,具有浓厚的抒情气氛,而且朗朗上口,只要你读上几遍,很难不被其中的气氛所感染。
如“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更是被无数年轻人用来表达生活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心情,并借机以酒浇愁。
除此之外,《龟虽寿》和《观沧海》中的名句频出,值得全文背诵。简单一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足以表达诗人曹操老当益壮的壮士胸怀。
曹操的散文更富有创造性和个性,文笔虽简洁朴素,却具有政治家雄伟的气魄和斗争的锋芒,所以萧涤非老师直接称他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文中列举了《让县自明本志令》中的“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如此通脱的语气,只有兼具文学家和政治家的曹操,才有有资格写出来吧!
而这种文风,直接打破汉代散文骈偶化的条条框框,对魏晋散文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这本书,我对曹操的形象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作为三国时期第一人,是不世出的政治和军事天才,他极高的文学造诣更像是锦上添花的存在。
而且,他的诗歌简短有力、气势恢宏且慷慨之气跃然纸上,直接打破原本大家对文人手无缚鸡之力的印象。
我想,我的追星对象又多出一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