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南齐在先,高欢的北齐,为什么还以“齐”为国号?

耀耀谈国际 2024-03-18 05:16:00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几年,开创北齐的神武帝高欢,知名度越来越高。

为什么呢?高欢太帅了,绝对是个美男子,史称“目有精光,长头高颧,齿白如玉。”虽是汉人,却已经鲜卑化,再加上对手宇文泰有点“土”,南朝梁武帝又是个万念皆尘的老和尚。这么一来,高欢的帅就突显出来了,非常符合各种视频制作。

高欢生于公元496年,北魏分裂后,高欢实际控制着东魏,和实际控制西魏的宇文泰成天鸡毛大战。不过,有一个问题让后人很感兴趣,就是在已经有了萧齐的情况下,高欢建立的这个王朝,国号为什么也是齐?

实际上,在相隔不算远的时代中,国号重复也不是没有。比如曹魏灭亡于公元256年,一百多年后的386年,拓跋珪就建立了代国,后改为魏。而且,这还不包括那些大小军阀自称为王建立的国号,那就太多了。

以齐为例,周武王灭商后封姜子牙为齐国,后为田齐取代。田齐灭亡后二百多年,一个子孙又灭掉了西汉,这就是王莽建立的新朝。五胡十六国时,后赵皇帝石虎死后,天下大乱,有个叫段龛的鲜卑军阀,控制着广固(今山东省青州市一带)。这里古代就是齐国之地,所以段龛自称齐王。作为正统王朝出现的萧齐,萧道成准备篡宋时,本来定了“梁”作国号。但大臣崔祖思认为呼应民间的一句谶语——“金刀利刃齊刈之”,所以,萧道成这才更改国号。只是讽刺的是,萧道成建立的大齐朝,只存在了23年,就被同族的萧衍取代,萧衍则定国号为梁。

就在高欢起兵之前几年,北魏末年闹出了轰轰烈烈的葛荣之乱,把北魏的国运彻底给埋葬了,葛荣就自称大齐皇帝,葛荣正是高欢的前老板之一。

因为看到葛荣成不了大事,高欢又投奔了尔朱荣。在北齐统治者眼中,葛荣是乱贼,而作为正统王朝,高氏定国号,为何与葛荣相同,没有忌讳吗?

实际上,高欢定国号为齐,根本没有选择,齐国号,是高欢非用不可的。国号事关一个王朝的国运兴衰,是头等大事之一,万不可糊弄自己。王朝定国号有一个原则,就是“著从初起之地名”。意思是说开国皇帝要从自己起家的地方为准定国号,或者是和自己家族有渊源之地的原属国号。举个例子,宋武帝刘裕之所以定国号为宋,因为他不是刘邦的直系子孙,没必须用“汉”,但他的祖先刘交封在彭城(江苏徐州),而徐州为楚国占据之前为宋国的彭城邑,所以定国号为宋。

高欢也是如此。有些国号和高欢没有特别渊源的,高欢没法用。高欢是渤海郡蓚人(现在的河北省沧州市景县),战国时为齐国之地,又与赵国交界。高欢可以用赵为国号。但因为后赵皇帝石虎的历史名声实在太臭了。燕、秦、宋、楚、郑这些国号,和高欢实在扯不上关系,同样没法用。

高欢建立的北齐(前身东魏),有两个统治中心,邺城更像是政治中心,晋阳(山西太原)是军事中心。

在北齐与北周的对抗中,晋阳的作用非常大,高氏皇帝经常住在晋阳,高欢就死在晋阳。晋阳是春秋时晋国之地,高欢完全可以用晋为国号,但是他的出身决定了他不能用晋。

高欢是不是渤海高氏,史学界有争议。但是,高欢既然认了渤海高氏这样的名门为郡望,他就要本集团的利益和渤海高氏紧紧联系起来。

渤海古为齐之地,和晋国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如果用晋为国号,等于是高欢承认自己不是渤海高氏,那是在拆自己的台,给敌人送炮弹,这还了得?

北魏后期,社会上流行着一句不知道是从哪冒出来的话,叫做“东海做天子”,东海就是现在的黄海,而高氏最有名的郡是渤海,高欢又必须认渤海高氏。如此一来,高欢的国号就被限制在一点——临海的国号。古代临海的国号,也就是燕、齐、楚、吴。楚吴都不能用。燕国临海,但燕国和渤海郡没关系。所以,高欢能选择的国号,只能是齐,至于萧道成之前用过齐,这不是高欢要放弃齐国号的理由。

当然,高欢生前都没有当过齐王,他的封爵是渤海王。高欢死后,长子高澄掌权,继的也是渤海王,父子二人都没有当过齐王。高澄被杀后,高洋继位,受封齐郡王,然后齐王,然后建立齐朝。高欢控制东魏后,他当然是要为自己的子孙建立新王朝做准备,建国定国号的事情一定考虑过。受封渤海王,就已经确定高氏王朝将来的国号一定是齐。而且在高澄掌权之后,傀儡的魏静帝就封高澄为齐王,只不过高澄觉得时机还不熟悉,没有接受。

如果高澄没有遇害而顺利建立新朝,国号肯定是齐。高洋受封齐郡王,只不过是完成了父亲和兄长未竟的事业而已。

0 阅读:0

耀耀谈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