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友反映,自己所在地区的中心校近20人都是高级职称但是都不带课。
他留言称:“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简直是教育界的“怪胎”!现在的职称制度严重违背按劳分配。就拿湖南来讲,乡镇中心校班子近20人都是高级职称却不带课,校长和行政人员也多是高级职称,可一线教学的中级、初级职称教师,任务繁重,工资极低,这就是典型的“多劳少得”呀!”
网友们针对中小学职称制度与绩效工资制度展开了激烈且广泛的讨论,各种观点层出不穷。其中一部分网友言辞激烈地表示:“中小学职称制度与绩效工资制度与‘按劳分配’的原则背道而驰,应当毫不犹豫地立即取消。因为合格的教师理应按照教龄来进行薪资的晋升,唯有如此,才称得上是合理的分配制度!!!”
还有网友不无感慨地说道:“职称和职没有关系,和称直接有关,就看你被称为领导还是教师,领导称呼高职称也高,教师属于老九称呼低职称也低。很现实!”
更有网友明确提出:“行政、后勤人员不能参评职称,并且,中、小学教师职称标准要与大学教师评职称标准一样,不能滥竽充数。”这一观点强调了职称评定的严格性和专业性。从历史角度来看,过去曾出现过职称评定标准不统一、不严格的情况,导致一些不具备相应专业素养和能力的人员获得了职称。
这位网友所阐述的情况究竟是否属实呢?毋庸置疑,这的确是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而且已然成为了一种极为普遍且引人深思的现象。
首先来看,如今在教育领域,领导不带课这一现象竟然逐渐演变成了一种风气,实在令人忧心忡忡。回溯到七八十年代,几乎所有学校的校长、副校长、主任不仅亲自授课,而且承担的都是主课教学任务。然而,时过境迁,到了当下,教育行业中的领导纷纷不再踏上讲台,尤其是近些年来,这种趋势愈发严重,众多学校里甚至连中层干部都不再上课了。
一方面,领导们早早便评上了高级职称,享受着最高的职称待遇和薪资水平;另一方面,他们却脱离了教学一线。这种状况显然是有悖常理的,可它却真实地存在着,只因为他们占据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掌控着绝对的话语权。
比如,在某些学校,领导们凭借自身的地位和影响力,轻易获取了各种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发展机会,而一线教师却只能望洋兴叹。
其次,在教育界还存在着这样一个令人无奈的现状:越是那些在一线兢兢业业授课的老师,越难以评上职称。教师职称的评定机制似乎出现了偏差,仿佛职称是靠评选而非靠实际工作成果得来的,即便工作干得再出色也无济于事。
要知道,评职称所必需的荣誉证件大多掌控在领导手中,如何发放全凭他们做主。虽说如今发放荣誉会进行公示,可公示并不意味着就绝对公平公正。
许多时候,众多荣誉一线老师压根儿都不知情,就已经被发放给了某个人;甚至有些后勤老师从未上过课,却依然能够荣获优秀班主任的称号。这种情况在不少学校时有发生,严重挫伤了一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
教育本应是一个崇尚公平、尊重努力和才华的领域,可如今这种不公平的职称评定现象却与教育的本质背道而驰。从社会角度出发,这种不合理的现象若长期存在且得不到有效改善,必然会对整个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亲爱的读者,对于中心学校班子成员近20人,个个都是副高职称,却不带课这件事,你有什么想要说的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