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块看起来不足半个手掌大的透明薄片,其中却内含氧气、培养液以及各类细胞,能够“复制”人体器官的各种功能和微环境,供科研人员进行疾病模拟、药物研发等工作。这块儿薄片被称为“器官芯片”。
在行业最初的设想里,器官芯片可以创造出一种更符合伦理的实验图景:科学家每年不必“人道处理”几百甚至上千万只实验动物,而是在芯片上完成所有关于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测试。经济性上,这份蓝图也极其诱人。高特佳数据称,不计入饲养费用的前提下,动物实验的价格区间能达到6500-80万美元不等。但现有部分器官芯片实验的成本仅为动物实验的10%。
2022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现代化法案2.0被批准;2024年,美国国会又推出FDA现代化法案3.0,加速实施2.0法案在药企中的推广和应用。这个原本小众的赛道正式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Allied Market Research数据称,2030年时,器官芯片市场有望突破16亿美元。
这种可能“颠覆”传统新药研发方式的技术革命,如今在行业内的应用究竟如何?最近,我们和从事器官芯片产品开发的耀速科技聊了聊这个话题。耀速科技于2021年底成立,现已在波士顿、上海、深圳、郑州等地设立运营主体,并联合多家医院和科研院所共同搭建AI+类器官临床应用中心。
谢鑫提到,如果说十多年前行业对类器官和器官芯片的预期在于取代动物实验,当前的共性认知其实已变得更为理性:不是替代,而是“利用器官芯片和动物模型一起构建更完整、科学的临床前药物测试模型,开展IND申报”,进而提高药物管线进入临床阶段后的准确率,同时实现降本增效的目的。
“整体而言,海外大药企在这个方向上的认知更高,头部MNC基本都会设立微生理系统(MPS)相关的研发部门,并与器官芯片公司进行合作。FDA也参与和牵头了一些例如OASIS Consortium的合作组织,联合药企制定行业标准。目前,我们的相关业务主要集中在海外,服务客户包括赛诺菲、欧莱雅等企业。今年开始,我们也会重点发力与国内药企的合作,用AI和器官芯片帮助药企加速新药上市。”谢鑫介绍。
以耀速科技近期与赛诺菲达成的合作为例,双方将合作开发一款用于血管毒性评估的器官芯片模型。研究由赛诺菲数据探索与分析创新奖(Innovations in Data ExplorationAnalytics Awards)进行资助。
在新药研发过程中,血管毒性是重要的安全性评估指标。作为药物传递和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血管的功能性损伤可能造成血栓等严重不良反应。传统方法中,评估血管或其他器官毒性的方法以动物模型为主,但“由于物种差异,转化效率往往非常低,就容易造成一些在动物模型上看起来安全、有效,一旦进入临床试验就失败的情况”。相较之下,器官芯片则可以通过微流控和生物工程手段,精准模拟人类血管的微环境,提高毒性评估的效率与准确性,从而为药物开发提供更可靠的技术保障。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16a15279e639481527f2ebc04c43704.jpg)
器官芯片产品示意(图源:耀速科技)
不过,作为一类仍然相对前沿的技术应用,投身器官芯片相关产品开发的MNC们,在选择合作伙伴时都会衡量哪些能力?
据介绍,与赛诺菲的这些合作从开始商谈到落地,大致经历8个月的准备期。“从技术优势上来说,除了在血管相关的器官芯片研究上做了很多前期技术积累之外,我们在AI方向上的布局,比如通过构建、开发相关数据库,设计一个判定药物效果的新方法,也是受MNC关注的能力之一。”
谢鑫提到,近两年,在海外创办的器官芯片公司的共性特点之一就是“和AI的结合非常紧密”,无论其初始阶段以检测服务还是临床业务为主,其最终目的大多在于通过高通量器官芯片和AI的结合构建数据库,进而“在这个数据库中利用三维数据集,发现一些以前在动物模型或二维细胞片中没有发现的新药管线”。
“我们认为,和AI的结合是下一代器官芯片公司需要具备的能力。器官芯片本质上是底层的工程性平台,更具价值的是基于这个平台产出的生物数据。那么,如何挖掘这些生物数据可能产生的东西,比如新药管线,或许是我们将来的优势所在。”
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行业当前对这一赛道企业未来发展的预期路径之一。除了向精密仪器设备制造和CRO方向发展之外,定位基于类器官/器官芯片技术进行新药开发的Biotech,也被视为一种在未来可能广泛出现的商业模式。“我们希望,未来,将发现的新药管线授权给大药企可以成为耀速科技营收的第二增长曲线。”
另据了解,2024年7月官宣亿元级天使+轮融资后,耀速科技即将完成新一轮的天使系列融资。此外,公司预期于2025年年底启动Pre-A轮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