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官渡之战前的实力的实力是优于曹操但也没有那么离谱,演义中更是说袁绍有70万兵马,曹操拥有七万兵马,这是不可信的,根据古代东汉的记载军队有29万人当时人口巅峰是5600万,大概是200个百姓养一个兵,按照极端的情况100个百姓养一个兵来说,70万大军需要7000万人口来养,真正的官渡之战袁绍是11万兵马,曹操只有两万兵马,兵力没有那么悬殊。
袁绍所占的冀、青、幽、并四州实际上也有着很大的水分。
先从袁绍的大本营冀州来说,冀州拥有九个郡国,随着汉景帝时期开始削藩,汉朝的诸侯国和郡的大小一样,刘备此后所任的北海国相,是北海国的丞相位置等同于郡守,冀州是北方的大州,每个郡国的人口都在60万以上,袁绍最早担任的冀州的渤海郡人口百万,人口不亚于一个州,隆中对所说益州人口百万,兵甲已足。渤海郡的人口相当于一个益州的人口,冀州南临黄河,有着黄河天险,
袁绍虽然赶走了韩馥成为了冀州牧,冀州实际上的控制人,但是袁绍实际上只控制魏郡、清河国和东部的渤海郡。巨鹿郡是张角的老家,巨鹿郡旁边的安平国也是黄巾军的大本营,虽然黄巾军被平定,但这两个郡还有黄巾军的残余势力,袁绍依靠吕布和乌桓等势力平定了河北地区的黑山军,但是黑山军退居于常山、赵郡、中山等地,这些黑山军的残余势力依然威胁着袁绍的后方,等到曹操平定北方之时,派张辽进入赵国和常山招降黑山孙轻等人,可见当时各郡国依然有黑山军的势力,这些残余势力依然存在于冀州北部的山区中牵制袁绍的势力。
袁绍占据的第二个州青州,青州是古九州之一。最早青州包含整个山东地区,但是在战国和汉时期,为了防止山东势力过大,把山东一分为三分,分给了徐州、兖州和青州,青州大体相当于山东的北部,地形平坦是当时重要的农业区。
但青州在东汉末年是黄巾军活动最频繁的区域,兖州一战曹操曾受降。 三十万黄巾军,大部分都是青州人,黄巾军在青州的活动一直没有停止官渡之战后,曹操先后平定了乐安郡、济南郡的黄巾军势力,可见青州黄巾军势力根深蒂固,
极大破坏了青州的经济,官渡之战前青州袁绍占据的是平原、济南、乐安。平原是袁绍儿子袁谭的根据地经营了数十年,济南、乐安并没有完全控制仍有黄巾军势力的存在,齐郡、东安、北海三地当时已经落入青徐的臧霸之手,孤悬海外的东莱郡的太守是袁绍的老部下,但无法给予袁绍支援,东莱郡和乐安郡隔着北海郡,实际上已经脱离了袁绍控制,辽东的公孙度也曾派水军攻占了东莱郡的部分地区。袁绍虽然名为青州之主,在官渡之战时,袁绍实际上只能控制青州的西北三郡之地,
而此三郡由于黄巾起义和军阀混战遭受了严重的破坏,袁绍经略青州目的在于遏制黄河以南的势力北上,山东是江南势力的屏障,江南势力北上必定要占据山东作为自己北方的屏障,再依托山东东部的山势,向西可进军中原,向北可进军河北,朱元璋北伐就是占据山东为江南的屏障,再取河南,占据潼关牵制关中势力,北上夺取河北地区,对东部势力整合再取关中和四川,
南明在清和大顺军在关中激战时没有夺取山东地区,最终造成了江南势力的失败,袁绍经营青州的目的实际上把青州作为南下兖州和徐州的跳板。
幽州是东汉最北部的一州,面积大致是今河北易水河以北地区和辽宁大部,虽然占地面积广大,但由于气候原因,农业并不发达,人口稀少,在东汉人口巅峰时期,人口最多的涿郡也不过六十万,只与冀州普通的郡国相当,但在东汉末年发生了重大变化,黄巾起义爆发后,北方的幽州成为了绝好的避难之所,幽州牧刘虞收留了清徐二州的百姓达百万人,安置流民于幽州土地上,但也使得幽州充满了,加剧了本土大族和外来士族的矛盾,也增加了袁绍的经营幽州的难度。
公孙瓒杀刘虞自称幽州牧,由于幽州是游牧和农耕文明的交界地,幽州盛产战马,幽州骑兵可与凉州骑兵媲美,幽州成为足以左右天下大势的势力,但公孙瓒南下被袁绍击败于界桥,更是在199年被袁绍易京之战被袁绍彻底消灭,
到200年官渡之战,袁绍经营幽州不足一年,占据幽州还要面对北方游牧民族乌桓的威胁,汉武帝曾令乌桓各部游牧于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塞外,以监视匈奴。东汉时期乌桓入居塞内,遍布幽、并缘边诸郡国。为此袁绍为此嫁了袁家宗族的女子和乌桓和亲,由以天子加封乌桓三王为单于,对于袁绍来说可能得到了部分的乌桓马,得到了有限的帮助,其主要目的还是在于防止乌桓南下造成自己两线作战,另一个令袁绍的头疼,幽州为边塞地区,这些大族为了自保,组建了自己的武装,由于时常和北方游牧民族交战,这些武装势力战斗力远高于内地,
袁绍控制幽州的另一个障碍,即幽州地方大族的武装力量。幽州毗邻边塞,烽烟不断,为保障自身利益,大族武装的战斗力要高于内地。由于袁绍入主幽州时间太短很难得到这些大族的支持,而这些大族和曹操暗通款曲,曹操也想联合这些大族扰乱袁绍的后方,曹操以天子的名义拜鲜于辅以建忠将军督幽州六郡,鲜于辅在双方未分胜负时,也是隔岸观火采取中立,袁绍为此只能对这些大族也只能采取安抚,避免自己后方起火,无法得到大族的支持。
幽州对袁绍而言真的只是名义上的控制,辽东地区被公孙父子所控制,直到238年才被司马懿所灭,辽西地区乌桓势力,右北平、渔阳、广阳、辽西等郡是地方豪强的势力范围。。
幽州存在的意义对袁绍而言只能是冀州稳定的北方屏障,袁绍在197年出兵幽州平定公孙瓒的目的也是为了避免和河南地区的曹操作战时,被公孙瓒背刺,而此时的曹操也在和徐州的吕布激战来确保自己东部的安全。
东汉末年的并州是一片地广人稀的地区。从袁绍派出外甥高干主政并州并没有派出嫡子主政并州来看,袁绍对并州并没有重视。
主要的原因在于 并州人口最多的雁门郡在东汉人口只有二十四万,其他郡国的人口只有两三万人,并州的人口还没有渤海郡的人口多。
二来游牧民族羌族和匈奴在这里活动广泛并和白玻郡合作,鲜卑族也开始进入并州北部的朔方、五原、云中、雁门、定襄等郡郡,对这些游牧民族袁绍只能采取羁縻政策,以中央的名义对他们封官赏赐来,主要以安抚为主。
三来和幽州类似地方豪强为了抵抗羌胡组建了本土武装保护自身,袁绍对这些豪强只能进行笼络。
袁绍在并州可以有效控制的地区大致为上党、太原二郡及雁门郡南部和西河郡的河东部分。为了稳定并州袁绍布置了五万精兵在并州,人数达到了官渡之战人数的一半,并州对袁绍而言是作为冀州西边和北方游牧民族的屏障,目的在于保障冀州本部的安全。
对袁绍而言除了冀州是完全占领外,其他三州是部分占领,青州是南下的跳板,幽州和并州是北方的屏障,为了稳定后方的幽州和并州袁绍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对曹操而言虽然也是四州之地,徐、兖、司、豫,但徐州经历了黄巾军、刘备、曹操、吕布的混战早已破败不堪,豫州的汝南郡是袁氏家族的大本营,时刻威胁着曹操后方,司隶地区历经董卓之乱,在汉献帝返回洛阳时,都在司隶无处乞食,可见司隶对曹操而言,也是无所帮助,曹操在大本营兖州实行屯田,作为和袁绍争天下的基础。
汉朝以前的中央军是脱产士兵,后面那些势力的都是垃圾兵,完全不能比
2万对11万还不是实力对比悬殊,你以为打游戏呢,都是乱世厮杀出来的百战精锐,死人堆里爬出来的老兵,袁绍灭公孙瓒那是靠步兵血拼骑兵,军事实力很强的。正是实力对比太悬殊了,所以才是古代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四大经典战役。以少胜多的很多,但是本质上是对手虽然人多但实际军事水平太弱,所以能以少胜多,但都是百战精锐的话,然后以弱胜强就真的很难了。
我去,你难道不知道东汉末年的大瘟疫和黄巾之乱造成的人口巨大死亡数?尤其是冀州,那可是瘟疫重灾区,黄巾之乱的中心。还按五千万人口计算?
曹操更难[吃瓜],刘表,孙权,虽然那时候没有出兵,各有内部因素,但也比黄巾的威胁大,还有西凉军阀威胁侧方,刘备一直在大后方搞事情
袁绍地盘大还是袁术地盘大 开局就敢 做了曹老板不敢做的事
100人养一兵,那兵是脱产士兵,还有一种是农兵,平时种地,战时打仗,一百万人可以拉出来十几万军队,时间一长就缺粮食
大哥,三国时可不是100人养一个兵,那蜀汉只有不足百万人,岂不是兵不满万
[吃瓜]
[赞]
曹操才2万人,三国也是村战啊[笑着哭]
职业士兵战斗力远高于民兵,明朝时十几个日本兵攻打几万人据守南京城,宋朝时几个金兵打垮了磁州的5000宋军
袁绍内部派系太多了,主要谋士都在内斗。曹操谋士基本是颖川的,效率比袁绍那边高多了[得瑟]
小编不懂军事。春秋战国时都已经几十万人战斗了
曹魏也是一样的水货。青徐的臧霸是曹丕南征孙权,借着二十万大军将臧霸强行带回了洛阳。在幽州,虽然曹操平定了乌恒,由于主要力量在南方,导致了鲜卑人越过了长城,代朔之地的拓跋,辽河之中的慕容,由其是司马懿百日灭公孙氏,迁民入内地,放弃了许多地盘。并州,曹操平匈奴,将匈奴分成五部,安置在并州各郡,直接导致平阳西河等郡匈奴化。雍州放弃了上郡等地,退守内长城,凉州放弃了河湟,西海之地。总的来说曹魏在北部退守的非常严重[呲牙笑]
这么洗白袁绍,看看曹操当时面临的处境,都到吃人肉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