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代视角看:红灯记

龚晓说 2025-02-10 15:43:50

从现代视角看:红灯记

在那个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电影院里,人们总会看到一盏红灯。

这盏灯虽然不是道具,但它比任何道具都要明亮;它也不是主角,但观众的目光总是无法抗拒地被它吸引。

每当李玉和提着这盏灯走进粥棚时,观众们便预感到一场激动人心的戏剧即将上演。

《红灯记》的故事,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东北的铁路工人李玉和一家三代,为了传递密电码,在与日本侵略者的斗智斗勇中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

这部作品的魅力远不止于其情节的简单。

李玉和每次出场时,总是拎着那盏红灯。

据说,这一盏灯是铁路工人的标准装备,但实际上,它背后隐藏着巨大的玄机。

这盏灯从“二七”大罢工时期传下,直到抗战时期里面的灯油换了无数次,灯罩上的煤灰却越积越厚。

李奶奶曾说:“红灯是咱们的传家宝。

”铁梅接着说:“传家宝?

那我爹咋不传我个金镯子?

”在这些简简单单的台词中,革命家庭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李奶奶从年轻时候就在铁路上工作,为人非常干练。

她每天夜里都会点着这盏红灯,守护着工人们的安全。

她对孩子们说:“这盏红灯,是你们爷爷在革命时期的奋战象征,它照亮了我们的未来……”这些话虽然简单,却蕴藏着深厚的情感和动人的故事。

有一天,鸠山赴宴的那场戏堪称经典。

当李玉和穿着补丁褂子,咧开嘴往太师椅上一坐,鸠山则是一身华丽的和服,活脱脱像古董店的掌柜碰上当铺的伙计。

两人对话里一个讲“人生几何”,一个回“荣华富贵”,话语中暗藏锋芒,酒杯里暗藏阴谋。

当时饰演鸠山的演员袁世海,为了扮演好这个角色,专门研究了日本歌舞伎,他那涂油的脑门儿,让他看起来像是从浮世绘里走出来的反派。

而李玉和那句经典台词:“两股道上跑的车”,更是噎得鸠山翻白眼的样子,让人过目难忘。

样板戏《红灯记》遵循“三突出”原则:正面人物要近、大、亮,反面人物得远、小、黑。

在这部戏里,导演巧妙地利用这些框框,玩出了新花样。

当粥棚里的李玉和与宪兵周旋时,镜头一晃,他顺手把粥倒进饭盒,还不忘冲宪兵鞠躬一笑,这一细节展示了市井智慧与机智。

演员钱浩梁饰演的李玉和,人高马大,站在舞台上确实像一个铁路工人。

但让观众们记住的,不仅是他的外形,还有他被拷打时那句“狱警传似狼嚎”的唱段。

听着这样的调门,哪里像是在受刑,倒像是在刑场上给敌人上课。

据说,当时的观众看到这里时,激动地拍着大腿说:“这才叫共产党员!

另一个绝佳之处在于《红灯记》的那些唱段。

李玉和的“提篮小卖拾煤渣”一唱开,台下的老人们都会跟着哼唱;铁梅举着红灯喊“打不尽豺狼决不下战场”,嗓音稚嫩,却仿佛就是胡同里炸毛的小姑娘,让人感到非常亲切。

导演成荫在拍这部戏时,把京剧里程式化的动作掰碎了,揉进了普通人的生活中。

李玉和喝粥时习惯用袖子抹嘴,铁梅扎辫子时嫌头绳太紧,就连鸠山摔茶杯前,也要先掸掸和服袖子。

这些细节在今天看来或许有些夸张,但在那个年代的戏剧里却是吸引观众的鱼饵。

就像剧里的细节多,戏外的准备工作也同样不逊色。

成荫导演为了呈现最真实的舞台效果,派人专门去调研铁路工人的日常生活。

工作人员们跟着铁路工人吃住了几个月,了解他们的工作流程和生活习惯。

每天早晨五点,工人们便开始日复一日的工作,无论寒冬还是酷暑,不曾有任何例外。

通过戏里戏外的点滴,红灯那微弱但坚定的光芒仿佛总是在我们的心中闪烁着。

它不仅仅承载着当年的记忆,还代表着那个时代对未来的希望与信仰。

这盏灯,凝聚着一代代人的心血,将人们的心紧紧相连,唤起了我们对那个时代无限的怀念和敬意。

可以说,《红灯记》不仅仅是一部戏,它更是一种象征,代表了那个特殊年代的精神风貌和家国情怀。

它的故事不仅激励了当时的人们,同时也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成为几代人的集体记忆。

这部作品通过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情感力量,打动了无数人的心灵,使得那盏红灯在每个观众的心中长明不灭。

五十年过去了,再看《红灯记》,那些“高大全”的标签早已被时光磨淡,余下的则是夹杂着煤灰味的人情冷暖。

李玉和的坚定、铁梅的勇敢、李奶奶的智慧,这些人物形象在时代的打磨中愈发生动鲜明,红灯给了他们光明,也见证了他们的成长与奋斗。

这盏红灯,不仅仅是一盏灯,更是中华民族在那个黑暗年代中找到的希望之光。

如今,我们仍能感受到那种朴实无华但坚定不移的信念,就像李玉和赴刑前整理破棉袄的动作,影院里许多老人曾悄悄拭泪。

如今的影视剧再怎么炫酷,再怎么高科技,我却总是忘不了铁梅家那盏积满油垢的红灯。

它不炫酷,不智能,但灯芯一点燃,照亮的不只是一个家庭的传承,而是一个时代最朴素的信仰。

总结来说,《红灯记》通过丰富戏内戏外的细节展现、深入人心的情感表达,以及在不同时代、不同观众间的共鸣,不仅成为那个时代的象征,更成为中国戏剧艺术的丰碑。

这盏红灯,象征的不只是一个家庭的传承,更是时代的信仰与希望,不论时间如何流逝,它的光芒依然会在每一代人的心中温暖闪烁。

0 阅读:32
评论列表
  • 2025-02-10 19:01

    从不看这些洗脑鸡血剧

    人生如梦 回复:
    我有我的思维,谁都别想给我洗脑。想洗我的脑门儿都没有
    海风椰影 回复:
    所以你甘愿给16亿洗脑
  • 2025-02-11 06:31

    精典就是精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