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断供华大办公软件:国产软件如何扛起“自主可控”的大旗?

科技有点源 2025-04-16 19:04:33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到微软的一些小动作,比如自去年起,微软已陆续关闭460多家中国线下授权门店,并将近千名中国AI和云计算工程师调往美、澳、加等国。

今年,先是裁撤2000名在华外包员工,同时准备正式停止向华为授权Windows系统与Office软件。

而在前几天,据观察者网报道,微软还突然中断了华大基因的Office 365服务,导致用户遭遇账号登录障碍,且无法取回云端数据。

另外,还有新闻报道在4月10日,中山大学所使用的Office 365服务也突然中断了。

微软在“默默脱钩”

尽管微软否认全面退出中国,但其“默默脱钩”的趋势已显而易见。正如业内人士所言:“微软没走,只是在一点点切割。”

而此次断供事件后,华大基因全员转向WPS,中山大学也在集采流程中将其列为首选替代方案。

这款诞生于1988年的国产办公软件,曾因微软的“兼容陷阱”一度濒临破产,却凭借“死磕到底”的精神活了下来。

创始人求伯君拒绝微软高薪,雷军带队转型,最终让WPS覆盖全球220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唯一能与微软Office抗衡的产品。

开源也不一定安全

有人可能觉得,不就是个办公软件嘛,网上开源的那么多,直接用不就好?

先不说之前开源的安卓突然闭源了,就拿昨天GitHub限制中国IP的访问,就可以看出开源也不是那么的安全。

虽然官方解释说因为一项配置修改错误所导致,但鉴于其有前科,曾经俄罗斯和伊朗也曾被“封”过,这一解释实在难以服众。

开源本应无国界,但GitHub作为美国企业,不得不服从政治指令。

作为全球最大的开源社区,GitHub都能做出这种骚操作,实在让人不禁心生疑虑:这世上,还有哪一款开源产品值得毫无保留地信任呢?

国产化不是“闭门造车”,而是“活下来”的刚需

以前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非要用国产软件?国外的产品明明更成熟。但这次微软的“断供”和GitHub的锁IP给出了答案。

核心技术攥在别人手里,人家一关门,你连窗户都找不到。这次断供要是没WPS顶上,高校的科研进度、企业的项目推进,指不定得打多少个“补丁”。

珠海的“第二个WPS”正在崛起

说到珠海的国产软件,除了WPS,还有一个低调但重要的存在——云表平台。它的创始人正是从WPS出走的研发成员,专注做“无代码开发平台”。

为什么重要? 企业想开发自己的管理系统,传统模式需要找程序员写代码,成本高、周期长。他却能让普通员工用拖拽的方式自己建系统,类似“Excel+数据库”的超能力。

国产替代案例:某银行用它开发了信贷审批系统,比买国外软件省了80%费用;某制造企业用它做生产排程,效率提升40%。

它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支持无缝对接各类软硬件,比如SAP、ERP、企业微信、钉钉、PDA,以及各类终端机。而且还是纯中文界面,不用敲一点代码,二次开发起来也很方便。

小结

微软断供的新闻里,有个细节让人感慨:华大基因被“断供”后才慌忙转用WPS,但其实他们早在2020年就被美国列入制裁清单,却拖了5年才行动。

这提醒我们:国产替代不是“等被掐脖子了才跳”,而是“未雨绸缪”。就像普通用户,与其用微软Office被锁死在docx格式里,不如早用WPS的OFD格式,避免兼容性风险。

更多精彩,评论区见。

文|胖胖

0 阅读:0

科技有点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