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热议了3天贸易冲突,也没看到有什么实质性的应对之策。
全球陷入恐慌!
美股首当其冲,先跳河,之后是大宗商品,连黄金都跟着跌了。
亚洲股市假期是开盘的,所以日本股市也是跟着崩的,很正常。
A股肯定是有影响的,毕竟这是全球联动的事件,中国又是首当其冲。
但能不能周一就杀进去护盘呢?
我认为不能,这种事只能汇金去做,普通人大可不必。
你也要远离那些键盘侠,拿抄底的噱头当流量。
钱又不是大风刮来的,在重大事件刚刚出现,仍未明朗的时候去抄底,就是一种有勇无谋的行为。
所以第一个策略先摆明观点。
先看如何反制,再看如何行动,天塌下来个高先顶,肯定不是你去顶。
目前全球应对关税的情况:
妥协派:
阿根廷、越南、以色列:取消所有关税;
印度:考虑降低关税,将于 4 月 9 日前转为“接近零”关税;
加拿大 :朝着零关税迈进;
英国、日本、韩国、墨西哥、澳大利亚:没有计划征收关税。
强硬派:
中国:征收34%对等关税;
欧盟、德国、法国:计划报复。
只是对等关税,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实际问题是,中国天量的出口企业如何生存的问题。
这才是我们需要判断的应对之策。
是把关税成本转嫁给美国客户?还是通过税收减免扶持出口企业?
相信国家也在研究,等就行了。
现在如果要想买股,只要参考上一次贸易冲突的玩法就行了。
大概率去做自主可控,以及出口无关的产业(国内消费等)
而深陷中美深度绑定产业链的朋友,比如苹果供应链,特斯拉供应链,这时候你要先重视的,是风险,而不是抄底。
因为谁会慌不择路卖出?你那不争气的友军,各种大机构。
这个周末,舆论两极分化。
卖方还在打call,说着没用的祝福,这种时候还在无脑吹显得很没有职业操守,我是看不起的。
真正的买方,普遍都是忧心忡忡,想着周一能不能把仓位卸掉。
最怕是卖不了多少,然后被限制净卖出了。
如果出了这一幕,那又是历史循环了,大A鬼故事,懂得都懂。
每次出现这种局面,你可以放心的赖T1模式,以及独特的限制净卖出(机构都无法自保),绝对不会赖错。
当然有必要的话,也可以杀几个量化祭天,缓解一下市场焦虑。
所以第二个策略也给大家。
如果你真看重中国资产,觉得严重错杀。
那么我建议你,不要看A股资产,看港股资产。
港股资产也是中国资产,但不会受到以上种种限制的恶心。
明天也可以看南下资金的态度,更能说明市场偏好。
综上,两个策略合并成一句话。
不要着急选A股,但可以考虑港股。
有两个问题,在大家提问之前,先回答。
什么时候会出现底部?
这个其实是有迹可循的,上一次中美冲突,2018年7月。
之后指数磨底用了多久?5个月,一直到2019年1月企稳。
这一次有充足的时间准备,不太可能用5个月,至少缩减一半,预判在2个月内完全消除影响。
而底部一般是一个区域,其实你在18年12月或者1月或者2月抄底,并无太大差别。
但大部分人,是在12月割肉。
所以如果你在1个月后抄底,可以说是遍地都是底部机会。
手里的票要不要先止损?
有几个类型的,要先考虑止损。
第一类,美股相关的ETF。
如果跑慢了,你要挨两天打。
因为这类ETF机制太特殊了,延迟好几天,美股的锤隔两天才打到。
当然你也可以把利空当作利好,这跌麻了之后,限购不就打开了。
第二类,大宗相关个股和ETF,稀土除外。
黄金,原油,跌麻了,而且还在持续跌。
不必在意黄金是不是有避险功能,现在只有现金才有避险功能。
稀土,懂得都懂,反制用题材,资金会扎堆当作避险来做。
第三类是上述写的,中美深度供应链(如苹果、特斯拉),可能会陷入持续阴跌。
为啥是持续阴跌,因为机构重仓,他卖不出去,他只能一点点卖。
没有人来接,他又没办法通过做空来保护自己。
这就是A股最搞笑的地方,几万亿的机构资金,手无寸铁,跌的时候,像个无助的孩子,而且还被大人勒令你一天只能哭1小时,剩下时间给我憋着!
综上,美股有风险,大宗有风险,中美深度绑定供应链有风险。
反而是各种题材股,没什么风险,尤其是和出口八竿子打不到的。
说完,个人观点,只能说理性看待,但很不客观。
我也知道可能止损后,有相当多个股,很快就会反弹。
但谁知道这个幸运儿是不是你呢?
可能算力先行,也可能机器人先行,深海经济这种无关出口的也可能,机会是跌出来的,但谁先走出来,有很大的运气成分,既看政策也看事件催化。
乐观的看,这次贸易冲突,毕竟是好几轮之后的重复动作,并没有新鲜玩法,中国也提前准备了很久,可以化解。
悲观的看,用极端方法打破秩序,之后重建秩序,这个冲突没有赢家,双输局面,你面临全球陷入双输局面,最好的投资就是不要投资,看看巴菲特满手现金的选择,你就知道老江湖是怎么应对的。
每个人都是事件的亲历者,无论A股还是港股,其实都是历史经验在循环,如果你的经验已经足够,都可以预判到未来会发生什么,那就不要一次次犯一样的错。
我不会说什么热泪盈眶满仓买入的话,我只希望大家不要在历史的垃圾堆时刻里面寻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