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妾的地位很低,即便是生下子嗣,也不能亲自抚养,亲生的子女只能称呼嫡母为母亲,称生母为姨娘,但赵姨娘是个例外。赵姨娘不仅亲自抚养儿子贾环,贾环当着贾政的面还可以称呼赵姨娘为母亲。
王夫人为何同意赵姨娘抚养贾环?原来大有深意
一、排斥贾环之前曾分析过赵姨娘做妾的路子,既不是贾母赏给贾政的,也不是王夫人的陪嫁丫鬟,而是贾政自己看上的。从赵姨娘生育两个孩子后仍然受宠来看,她必定有过人之处,深得贾政的宠爱,这也是遭王夫人嫉恨的地方。
王夫人是贾政的嫡妻,她年轻时候不像现在沉默寡言,应该也是十分健谈的,刘姥姥曾提起王夫人年轻时着实爽利,会待人,性格应该与王熙凤差不多。都说侄女像姑,王熙凤的厉害多半也是学了姑妈王夫人年轻时候。
与侄女王熙凤不同,王夫人还需要做表面的贤惠,尤其是她生育了贾珠和贾元春之后,怕长辈说她善妒,不允许丈夫纳妾,就睁只眼闭只眼的接纳了赵姨娘。从贾探春和宝玉的年龄来看,赵姨娘上位是在王夫人怀孕之后。
赵姨娘能在王夫人眼皮子底下为贾政生育两个孩子,一来说明王夫人生育了两个儿子后,放松了警惕,没有像王熙凤那样赶尽杀绝。二来说明贾政对赵姨娘的宠爱,贾政虽然没有像知否中的盛弘那样宠妾灭妻,任由妾室出头,但他的宠爱也让王夫人顾忌三分。
古代妾室都希望生育儿子,将来可以母以子贵,赵姨娘也不例外。赵姨娘生育了一儿一女,女儿探春虽是庶出,自幼养在老太太贾母身边,赵姨娘是没有资格亲自抚养探春的。探春对赵姨娘的称呼是姨娘,与赵姨娘的感情也是疏远而陌生的。
赵姨娘生育了儿子,看似是幸运的,其实也是不幸的。赵姨娘生育的贾环不仅没有成为她后半生的依靠,相反却引发了王夫人对她的仇恨,当然更是引发嫡庶之争,这也是赵姨娘得以亲自抚养贾环的原因。
古代妾生育的子女,一般都要归在嫡妻名下,由嫡妻亲自抚养,王夫人却同意将贾环给赵姨娘抚养,赵姨娘高兴的同时,恐怕没有考虑太多。为了避免贾环将来对宝玉造成威胁,与宝玉争宠,王夫人既不会自己抚养贾环,也不会像探春那样将贾环养在贾母身边。宝玉是王夫人的命根子,也是王夫人将来的依靠,她不会让赵姨娘的孩子威胁到自己的儿子。
王夫人同意将贾环给赵姨娘抚养,也等于将贾环排除在了权力核心之外。贾环虽然是贾政的第三个儿子,荣国府的环三爷,但地位明显比宝玉低了很多。这里面既有庶出的原因,也有赵姨娘自身的原因。赵姨娘的粗鄙愚蠢,也影响了贾环的三观,让贾环在变坏的路上越走越远。
二、厌恶赵姨娘王夫人对赵姨娘表面上接纳,以示贤惠,事实上却非常厌恶她。正是厌恶赵姨娘,王夫人深恨相貌出众的女子,比如撵晴雯,晴雯的原罪是长得太漂亮,而不是不安分。
赵姨娘虽然没有像知否中的林小娘那样仗着宠爱欺负嫡妻,但她也经常在贾政身边吹枕头风,处处陷害宝玉。王夫人厌恶赵姨娘,又不能自己出面教训她,倒是王熙凤聪明伶俐,经常替姑妈王夫人出头教训赵姨娘。
王夫人知道赵姨娘愚蠢粗鄙,同意将贾环给她抚养,也等于拉低了贾环的身份。赵姨娘自己应该也没少在贾政面前念叨,想要抚养自己的孩子,对于一个母亲来说没有错。王夫人同意将贾环给赵姨娘抚养,既能让贾政欢喜,也能让赵姨娘感恩,同时也减少了自己的烦恼。
《大清律例》规定,“嫡庶子男,除有官荫袭先尽嫡长子孙。其分析家财、田产,不问妻、妾、婢生,止以子数均分。”
按照这个规定,不分嫡庶,在继承家产方面都是一样的。贾环是儿子,身份不同于探春,在继承贾政的家产方面,他与宝玉是一样的,只是不能袭爵。除非嫡子不在,或者嫡子失去了袭爵的资格,庶子才有可能袭爵,一般庶子不能袭爵,爱新觉罗载沣就是最好的例子。
载沣是醇亲王奕譞的第五子,生母是侧福晋刘佳氏,属于庶出,嫡母是慈禧太后的妹妹叶赫那拉氏婉贞。按照《大清律例》继承制度,载沣是没有资格继承爵位的,但他的二哥载湉入继咸丰帝为嗣,其他嫡出的哥哥除了载湉外都夭折了,载沣虽是庶出,却可以继承醇亲王的爵位。
同理,如果宝玉失去了继承资格,贾环就可以取代他,这也是赵姨娘处处视宝玉为眼中钉想要除掉他的原因。当然王夫人也不会任由赵姨娘这么做,她借贾环推蜡烛烫伤宝玉的脸这件事怒斥赵姨娘,还骂了赵姨娘。
赵姨娘受气后,愈发的憋屈,想要为儿子做点什么,于是在马道婆的撺掇下陷害宝玉和王熙凤。这件事看似轻描淡写的过去了,王夫人和贾母并未追究,事实上却为后四十回赵姨娘出事埋下伏笔。探春远嫁后,赵姨娘失去了女儿的庇护,王夫人可以用这件事让赵姨娘彻底失宠,甚至受到处置。
可见,《红楼梦》中妻妾之间的争斗,虽然不像宫斗戏中那样残酷,也不像知否中宠妾灭妻那样明显,但也会存在。毕竟妻妾之间有利益之争,王夫人自然不希望奴才出身的赵姨娘有一天与自己比肩,当然她也不希望贾环的风头盖过宝玉,威胁到宝玉的地位。她同意将贾环给赵姨娘抚养,也是不希望贾环给宝玉争宠。在王夫人心里,凡是对宝玉不利的人,都是她的仇人,对付赵姨娘这样的女人,她不会心慈手软。
我是萧梦,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故事。
参考著作:曹雪芹著,脂砚斋评《红楼梦》脂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