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瓦罐寺蜈蚣岭就能看出,鲁智深和武松的差距,根本不在一个级别

碧海蒼山玉宇 2025-01-14 11:53:54

【前言】

俗话说,凡事不过三。鲁智深和武松这两位豪杰,都各自历经了三次关乎生死的考验,最终声名远扬。在这当中,蜈蚣岭那一战,最能够彰显出他们二人的性格与本领。对这件事进行解读,自然能够增添见识,透彻了解人心的险恶,从而为自己今后的人生道路,获取智慧的养分。

【一、鲁智深杀人越货命丧黄泉】

疲惫至极的鲁智深逃出桃花山后,在小路上找寻着能吃饭住宿的地方。不经意间,他瞧见一座破旧的寺庙,寺庙大门上的石刻着“瓦罐寺”三个大字。鲁智深推开那扇许久未曾修缮的木门,只见几棵小树在寺庙中间长得有些怪异。石级和廊架上布满了苔藓,地面也被丛生的野草给遮盖住了。

寺里死沉沉的,静得让人心里发毛,鲁智深不由得打了个冷战,喉咙动了动,试着喊道:“这儿有和尚吗?”没人回应,只有风在那荒废的殿堂里呼呼吹着。鲁智深迈着大步往里走,在左右的僧房里到处找,最后在一间小屋里瞧见了三个面容憔悴、身体瘦弱的老和尚。鲁智深走上前去,很客气地说了自己的来历,想求几天的斋饭吃。哪知道这三个和尚都摇头说,他们已经好多天没吃东西了,自己都顾不过来呢。

正纳闷呢,一个道士拎着个笼子哼着歌走过来,鲁智深一把拉住他打听情况,这才知道他跟一个叫崔道成的占了寺庙,把僧人们都给赶走了。鲁智深走到大殿,瞅见崔道成坐在那笑着哼曲儿,袖子里还藏着只白狐,说自己跟那道士没干啥坏事,想请鲁智深在这儿住几天。鲁智深一时也分不清真假,就又去找那三个老僧问问。三个老僧唉声叹气地说崔道成说的不是真话,只求鲁智深把这个恶人除掉。鲁智深性子急,又饿又渴的,没功夫仔细琢磨这事儿,就想着先救自己,又回到大殿跟那两人打起来了。没打过人家,鲁智深只好赶紧逃跑。

鲁智深身处险境,待到离开寺院时,天色已近黄昏。他无奈之下打算回寺中取行李,可又清楚自己难以独自应对,便只好在一个小村里借宿。村里的老张见他一副狼狈模样,便给他准备了饭菜,还劝他别再回瓦罐寺,免得遭遇不测。鲁智深心里明白老张说得在理,可他执意要回寺里取行李,而且他那急躁的性子也改不了,最终没把老张的劝告放在心上。

天一亮,他碰巧遇见了史进,把瓦罐寺的事儿跟他说了一通。史进听完后琢磨了好一会儿,最后果断做出决定,立马就和鲁智深返回寺庙去收拾那些坏人。当他们冲进大殿的时候,崔道成早料到会有人来寻仇,早就跑得没影儿了。没办法,他俩只好一把火将瓦罐寺给烧了,免得留下祸根。

一番焚烧过后,鲁智深仔细查看,惊觉三老僧全都已上吊自尽。想来定是崔道成知晓有人寻仇,为了斩草除根、杜绝后患,竟狠心地将三老僧杀害。鲁智深满心悲痛,懊悔至极,恨自己当初若能全力除掉崔道成,而非被他的巧言令色所骗,匆忙离开,也不至酿成这般恶果。好在及时得到史进的援手,总算把这些为非作歹的恶人铲除,为百姓消除了威胁。想到这儿,鲁智深忍不住泪如雨下,把三僧安葬在寺后,并立碑祭奠以表哀思。自己的过错,导致他人丧命,这场悲剧会成为鲁智深这辈子都无法释怀的伤痛。人言难测,世事难料,可身为好汉,就该有勇气承担后果。

【二、武松除暴安良蜈蚣岭斩妖】

在鸳鸯楼行完义举后,武松独自一人向北而行,打算去见见好兄弟鲁智深。当走到蜈蚣岭时,北风呼呼地刮着,天色也暗了下来,远处的村庄里灯光稀稀落落。武松决定就在这儿休息一下,哪曾想树林里传来了嘻嘻哈哈的声音。武松轻手轻脚地靠近过去,看到一座小庵,里面有亮光透出来。他暗暗观察了一会儿,模模糊糊地看到一个道士和一个妇人在一块儿喝酒作乐。武松看到这情景,气得怒火中烧,心想这出家人居然如此堕落,跟妇人私通,简直是把佛门的名声给败坏了,当下就抽出钢刀,决定拿这个道士开刀,为百姓除去这一祸害。

武松快步奔至庵门,猛喝一声,作势就要撞门进去。一小童闻声前来应门,见武松一脸凶相,吓得浑身发抖,哆哆嗦嗦地问他深更半夜所为何事。武松心里门儿清,晓得这小童跟那恶贯满盈的道士是一伙的,二话不说,一刀就砍断了他的脖子。随后便冲进屋内,那道士见状,吓得屁滚尿流,慌里慌张地往后面窗户爬去。武松紧接着又一刀,砍断了他的胳膊,道士惨叫一声,摔倒在地。两人在这狭小的屋内展开一番激烈搏斗,没过多久,武松凭借着极其威猛的刀法,结果了这个张狂的妖道。

那妇人见武松神情严肃,吓得直哆嗦,赶忙跪了下来。原来这妇人是林子里村子里的人,被那道士从家里给抢了来,一直想着法子要逃走呢。如今得了武松搭救,算是没什么危险了。妇人连连磕头表示感谢,热情地邀请武松留下来休息。第二天一大清早,武松便潇洒地离开了。走之前,他把在庵里弄到的财物都给了这位可怜的妇人,好让她回到家乡后不用再受穷苦的折磨。

武松又踏上路途,没过多会儿,碰见个面容黝黑、身板壮实如虎背熊腰的汉子。这两人一见面就感觉特别投缘,说起在蜈蚣岭一路上的各种事儿,那叫一个兴致勃勃,都快忘了别的事儿了。旁边有个农民听得那是入了迷,一个劲儿地夸赞武松铲除强暴、安抚善良,这般仁义的行为,才真正彰显出英雄的风范呢。武松笑着对农民的夸赞表示感谢,心里琢磨着自己这次行动那叫一个迅速,干净利落,不但把自己在鸳鸯楼时那不太明智的表现给弥补了,还为老百姓除掉了一个祸患,同时也让一个可怜的妇女免遭欺负,这可真是好几件好事都让他给做成了。往后啊,就该坦坦荡荡地去帮助别人、主持正义,让老百姓得到好处,这样的日子才算有意义呢。

【三、鲁武二人差距论】

比起蜈蚣岭那事儿,鲁智深在瓦罐寺办事,确实存在一些不妥的地方。其一,鲁智深在遇到危险状况时,没能沉着冷静地去判断,而是让急躁的情绪影响了自己的决定,结果错失了好机会,这可真有点不像个大丈夫该有的样子。其二,他光凭着一股勇劲儿蛮干,不讲究战术策略,想一个人对付好多人去帮人,结果不仅没能铲除坏人、安抚好人,自己还反倒受挫了。最严重的是,他处理事情不当,害了人命,这实在是鲁智深这辈子最大的过错和污点了。

瞧瞧武松,在蜈蚣岭那事儿上,他既不卑微也不傲慢,沉着冷静且果断干脆。一旦把情况看明白了,就立刻决定铲除奸恶,安抚百姓。事情处理得妥妥当当之后,还全力去帮助那些受苦受难的妇人,真可谓是仁义两全。

打那以后,他的名声那是响当当的,深受老百姓的拥护和敬仰。要说这两人的行事差别,那可是明摆着的,武松的果断和熟练程度可比鲁智深强出不少呢。

当然啦,鲁智深这人本质不坏,事后也自责懊悔,这一点倒是可以理解。不过要是单看处理事情的方式,鲁智深做事果决但执行力欠佳,很难干成大事,确实比不上武松那般果断准确。搞清楚这两人的差别,对我们以后为人处世也能提供很重要的参考呢。

【结语】

成仇除奸,俩字就够。在蜈蚣岭那事儿上,武松沉着冷静,啥情况都能应对,将恶人铲除,立马就彰显了仁义。可鲁智深呢,行事莽撞冲动,错失了好机会,还不小心害了人命,着实有些可惜。兄弟之间互相帮衬,各自发挥长处,才能充分施展本领。这事儿给咱提了个醒:为人处世不追求处处完美,只求问心无愧就行。想想过去,只要敢正视,那就是好汉!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