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朝从秦朝到明朝的人口,大体在5000万-8000万之间波动,兵荒马乱时最低也有一两千万,王朝鼎盛时也不过一亿多。然而到了清朝中期,中原地区无战乱,边疆大规模垦荒,加上土豆、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普遍种植,人口达到4.32亿!人口多有什么用呢?我们往下看。

【从立国到鼎盛】
1644年(明朝崇祯十七年),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崇祯皇帝朱由检缢死于煤山东麓一株老槐树上。吴三桂在李自成与皇太极之间作出选择,满清八旗入山海关,进占北京并定都于此。

1646(清世祖顺治三年),清朝人口8849万。清朝的疆域比明朝大,甚至在中国历朝中面积也排在前几位,因此起步阶段人口就不少。
1661年(清世祖顺治十八年、南明昭宗永历十五年),吴三桂出兵缅甸,逼迫缅甸国王莽达交出永历帝朱由榔,南明亡。
1662(清世祖顺治十九年),人口约9179万。

1681年(清圣祖康熙二十年),清军攻陷昆明,吴世璠自杀,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结束。
1683年,清朝派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2万余人、200余艘战舰,登陆台湾岛,郑成功之孙郑克塽率众归顺清朝。

1683年,人口约1.3亿。
1712 (清圣祖康熙五十一年),康熙以1711年各地所报人丁数为基准,固定税额,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即实行“地丁合一”,把固定下来的丁税摊到地亩上,还将其他赋税劳役合并在田赋中征收。
摊丁入亩后,赋税统一以田亩为征税对象,人们不再有添丁加赋之虑,不必再为逃避赋税而流离失所。这项规定是康熙时期提出的,到乾隆时期推广到全国,人口开始急剧增长。
1741年(清高宗乾隆六年),人口约1.43亿。
1794年(清高宗乾隆五十九年),人口约3.13亿。
乾隆88岁,在位六十一年,这期间人口增长近两亿。乾隆有十大武功:平准噶尔为二,定回部为一,扫金川为二,靖台湾为一,降缅甸、安南各一,即今二次受廓尔喀降,合为十。

1812年(清仁宗嘉庆十七年),人口约3.62亿。
1820年(清仁宗嘉庆二十五年),人口约3.83亿。
1833年(清宣宗道光十三年),人口约3.99亿。

1851年(清文宗咸丰元年、太平天国元年),人口约4.32亿(43216万),达到鼎盛,也进入转折点。人口多有什么用呢?疆域大、人后多、底子厚,经得起折腾。此后十多年,发生了太平天国运动、华北捻乱、陕甘回乱等事件,要不是人口基数大,清朝恐怕会提前灭亡。
【从鼎盛到衰落】
1851年(清文宗咸丰元年、太平天国元年)1月,洪秀全在金田(今广西贵港桂平市金田镇金田村犀牛岭)起兵。

1853年(清文宗咸丰三年、太平天国三年)3月,太平军以千里席卷之势,攻克江宁(今南京),杀两江总督陆建瀛、副都统霍隆武。
1864年(清穆宗同治三年、太平天国十四年)6月,洪秀全病逝,幼天王洪天贵福继位。7月,湘军攻克天京。
1851年(清文宗咸丰元年),江苏人口4430万,浙江人口3000万。1874年(清穆宗同治十三年),江苏人口不足2000万,浙江人口不足1100万。
1862年至1873年,陕甘回乱,局部地区的人口损失比例,不亚于东南部的太平天国运动。

1861年(清文宗咸丰十一年、太平天国十一年),甘肃(今甘肃和宁夏地区)人口约1946万,陕西人口约1394万。1880年(清德宗光绪六年),甘肃人口约496万;1879年(清德宗光绪五年),陕西人口约772万。
1882年(清德宗光绪八年),人口约4.03亿(40268万) 。

1900年(清德宗光绪二十六年),列强借口义和团伤害侨民,英吉利、美利坚、法兰西、德意志、沙俄、日本、意大利、奥匈帝国,组成八国联军,攻陷大沽炮台。

八月中旬,八国联军侵华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弃城逃往西安,第二年才回京,美名其曰“两宫西狩”。
1912年,清宣统皇帝(溥仪)宣布退位,大清寿终正寝,国祚268年(1644年-1912年)。

1912年,中国人口约3.48亿。清朝留下的这三亿多人口,究竟有什么用呢,如果比较一下日本、俄国的人口,我们就知道答案了。

1897年,俄罗斯帝国人口1.26亿(12564万)。1912年,日本人口5058万。

日本从1895-1945年,一直在侵略我们,如果我们人口不是日本的六七倍,而是两倍,那清朝可能会提前灭亡,我们抵抗侵略必然要艰难得多。
1936年,我国人口4.79亿,日本人口7011万。我国是日本的六七倍,日本要吃下我们,只能是蛇吞象。抗日战争期间,关中、四川盆地这种天府之国,仍然在我们手上,只要有足够的人口支撑,胜利迟早属于我们。

从一战和二战来看,面积大、人口多的一方,即使初期处于被动,也能够逐渐顶住,最后翻盘。面积小、人口少的一方,再怎么闪击,最终都饮恨投降。打持久战,必须面积大、人口多。

2024年,我国人口14亿,日本人口1.24亿,人口数量超过十一倍,这也是我们的安全保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