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优化创新成本管理信息化水平,构建合理的成本管理信息化系统

爱车的娜娜酱 2023-02-14 14:55:31
前言

现代施工企业在运用成本信息化管理模式时,应当积极推进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尤其要体现出系统的先进性和可操作性,同时不断优化创新成本管理信息化水平,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构建更加合理地成本管理信息化系统,这样符合时代发展的基本要求,能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1.完善企业成本管理制度。

为了能够切实提高现代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成效,必须建立成本管理制度并结合信息化系统加以完善,通过刚性控制减少人为和主观因素干扰,对成本进行监管和约束。针对成本管理信息化建设,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制度。

首先,积极开展信息化人才招募管理制度,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加强对优秀成本管理人才的招募,适当提高成本管理队伍招募门槛。

其次,定期对成本管理展开全面的教育培训,不仅要对先进的成本管理理念与技术进行培训,更要加强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等信息技术教育培训,为成本管理信息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最后,应当提高成本管理人员信息化系统创新能力,这也是提升成本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的关键所在。

2.找准成本管理信息化关键。

首先,施工企业应当在构建信息化系统时,在组织内部成立专门负责成本管理信息化建设项目小组。项目小组负责人通常由企业顶层管理者担任,需要能够发挥出统筹兼顾作用,确保信息化系统建设可以高效推进,避免遇到层层阻碍。更为关键的是,要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以及战略发展规划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其次,成本管理信息化建设要体现出“横向”与“纵向”特点,真正覆盖到企业内部各个部门。而且还需要做好内部宣传工作,确保每个干部职工都对成本管理信息化建设有系统性了解,并且能够积极主动配合信息化系统平台建设。

再其次,必须立足于实际,根据承接的项目大小、企业规模等多方因素,构建最适合企业成本管理需求的信息化系统。最后,要在组织内部,确定相关部门的成本管理内容及要求,这样能够确保信息化管理模式更加完善、可行。此外,还需要做好信息化系统、软件的引进工作,可以与能力较强的系统、软件开发商进行合作,为企业量身打造成本管理信息化系统。

3.统一信息平台建设标准。

为了真实、完整、准确的反映成本信息,构建成本管理信息化系统时,需要以成本核算为中心,建立“全面、实时、可视、准确、安全、完整”的高效率运营管理体系。

①全面:将全部的收入、成本纳入统一的系统进行管理,保证业务流程化,数据真实可追溯。

②实时:针对重复的计算、核对、统计工作占用大量手工劳动力情况,可以利用系统自动化的方式来代替人工操作,将管理流程在信息化系统中固化,通过系统实时进行校验、控制并出具统计报表,提高效率,释放人力投入,可以节约人员开支成本,将更多人力资源投入到更有价值的工作中。另外也能保证工作的准确性,提高业务规范性。

③可视:公司、部门、项目按权限随时查询全部信息,一方面业务人员能持续跟踪数据进度,及时反馈,强化事前、事中调控能力,加强风险防范。另一方面各级管理人员能通过雷达图、驾驶舱、折线图等工具实现对企业经济运营情况的实时监测,为各项决策提供数据支撑,进而提高决策效率。

④准确:统一项目部与企业各部门的信息采集渠道,所有收入、成本数据实现从业务系统、财务系统自动采集、提取,避免各项目部、各部门的人工填报操作,使数据更加准确、高效。

⑤安全:打通项目部与企业总部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用线上化方式代替传统传真、聊天工具的沟通渠道,让文件资料等重要信息资料,在更加安全、高效、稳定的信息化系统中进行传输,彻底改变过去只能依赖快递或传真传输的被动局面。

⑥完整:构建公司、部门、项目三级核算体系,保障三级核算口径的一致,打通成本管理系统与财务管理系统、业务系统之间的对接,实现物流、财流、信息流三流同步,打通信息孤岛,完整反映企业各个层级的收入成本情况。

4.建立成本管理信息化平台。

在构建成本管理信息化系统时,应当做好成本管理信息化系统运行程序的构建,确保运行程序能够覆盖预算管理、合同管理、人员管理、财务管理、物料和设备管理、质量管理等多个环节,突出管理系统的集成化特点。

可以通过信息化系统实现预算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监控,严格地控制预算的使用情况,如果出现超出预算的情况,就需要提交相关资料,申请增加预算,经过预算委员会审核并批准后才能在系统中支付,依托信息系统的数据流共享,实现预算的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为实时控制、目标管理提供可靠保障,更为绩效考核管理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在合同管理中,利用信息化系统,对合约内容进行详细的检查,利用合同管理系统,将全部合约采取信息化的方式进行管理,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合约管理质量,还可以及时为成本管理各个环节提供详实的合约信息,这对于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与财务风控有着关键价值。人力成本与人员绩效是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切行为都可信息化,信息化的人力成本与人员绩效管理成为施工企业运营的核心之一,施工企业依据本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研究分析,结合企业大数据生成所需分析结论,以此为企业实时准确地提供数据支持。

同时,通过绩效考核可以全面了解职工的优缺点、个人素质、理论素养以及业务水平的高低、工作态度是否端正等综合全面的资料,依据掌握的信息资料进行分析与判断职工与岗位的适应度,为施工企业人员工作岗位调整提供参考依据。

财务管理系统的建设应实现与业务系统、成本管理系统之间的无缝对接,一方面加强与业务流程的协同,如物资出库等支持自动生成记账凭证,实现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的实时集成,真实反映发生的各种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过程,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提高核算的准确性;

另一方面财务人员在财务管理系统中记账后数据能实时同步到成本管理系统,确保成本管理系统能够广泛收集各类有价值的财务数据,也保证了财务数据的核算科目和方法等口径与成本管理的一致性,从而为成本管理系统建设带来数据支撑。

在构建物料和设备信息化系统时,应当突出系统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创新性、可升级性、数据信息资源可共享性等特征,这是提高成本管理成效的关键,可以利用信息化系统,实现施工材料等变动成本以耗定支,同时加强库存物资监管。

还可以将全部机械设施设备信息在信息平台中进行管理,对每个施工机械设备的租赁时间、租赁成本、使用情况、故障情况、占用情况、闲置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合理配置每个施工机械设备,确保施工机械设备可以发挥出最大的效益,进而将成本控制在最低,尤其能够防止某些大型机械设备闲置却无人知晓的情况再次发生。

施工质量与施工成本之间也存在紧密联系,可以通过信息化系统,计算和分析出哪些施工项目频发施工质量问题,哪些原材料供应商存在产品质量问题,加大质量监管力度,避免工程项目频频出现返工现象,进而实现控制项目成本的目标。

5.加强对大数据的开发运用。

从整体上来看,大数据技术是成本管理信息化应用的核心技术之一,能否真正运用好大数据技术,会对成本管理能效产生关键性影响。施工企业应当做好对大数据技术的开发与运用。

前期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业主方的经济实力、市场信誉、债务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尽量找有实力、有能力的业主方合作,这样能够避免在后期竣工结算过程中,出现尾款迟迟不到位的情况。

物资管理方面,可以对每个子项目的施工材料使用情况、施工流程安排情况、施工进度计划情况进行准确的模拟和分析,根据大数据的分析结果,判断每个子项目会使用多少施工材料,严格控制施工材料的采购量、出库量,从而做到对施工物料的精准配置,这样能够避免施工成本大幅度上升。

在项目进度计划管理中,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设计项目工期模型,对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进行合理计划,确定具体的工期时长、项目开工时间、项目竣工交付时间、项目尾款清算截止时间等,将各个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内容,录入到事前建立的数据模型中。

结语

这会更加直观的分析出来项目成本与项目进度之间的逻辑关系,有助于提高成本管理能效,避免出现严重的成本超支问题。

0 阅读:12

爱车的娜娜酱

简介:一个简单的爱车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