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君集之乱:贞观时代最大的谋反案,李世民诛杀最高级别开国元勋

小僧乱翻史书 2025-05-01 20:32:32

侯君集这人,打起仗来虎虎生风,做起官来风风火火。

可谁也没想到,这位堂堂凌烟阁功臣、灭国级战将,最后居然没死在战场上,反倒死在了刑场上。更让人咂舌的是,判他死的,不是仇人,是一手提拔他的老兄弟——李世民。

贞观十七年,这场震撼朝野的大案,就像一记闷雷,砸碎了所有人对“兄弟情”“功臣保”这些幻想的泡泡。你说,这事儿,是命不好,还是心太野?咱们得从头说起——

玄武门的老兄弟,为何最后站到了刀口上?

626年六月四日,长安城北,玄武门。天未亮,李世民亲率亲兵潜伏宫门之内,此战成败攸关帝位,执行层核心便是侯君集。

此人熟悉宫禁路径,部署兵力于门前要道,亲自参与斩杀李建成、李元吉。事变前夜,他与尉迟敬德曾连夜催促李世民出手,否则夜长梦多,坐失良机。

政变成功后,李渊退位,李世民即帝。在新帝登基的七月和八月,侯君集连获重赏:由左卫将军转右卫大将军,食邑千户,封潞国公。随后入主兵部,并列房玄龄、杜如晦之后,列入帝心最信赖名单。

他不仅是“手握兵符”的宿将,更是参与机要谋议的权臣。

李世民派他与李靖讨伐突厥与吐谷浑,侯君集在鄯州建议“分兵两路夹击”,亲自率轻骑二千,翻越汉哭山至星宿川,冰封之地,仍昼夜行军。至柏海大破伏允主力,迫其逃入沙漠。此役之功,为平突厥全局奠定西线胜势。

这些年,他已成帝王外事第一干将,既能谋边策,又能举政务。自吏部尚书任起,他主持朝中选官考试,制定课法,并参定奏章之制。朝堂中人皆称其“文武兼擅”,李靖亦有“可继吾之后”之誉。

高位接连加身的背后,也种下了野心的种子。尤其在房玄龄、李靖仍居高位时,他屡在朝中发怨言,称“士不遇时,埋没于下”。性情日益急躁,动辄斥责同僚,政事堂中屡次对房玄龄冷语相向。

李道宗与李靖数次私下进谏太宗,称其“恃功自矜,志大才疏,终将不臣”。太宗却始终不疑。他说:“君集材器,不让古人。朕岂惜重位?第未到耳。”

李世民太相信他了,信到什么程度?信到他掠金私赏、越制言语都只看做‘脾气大’。

可制度不是情谊的提款机。一旦触线,情义之绳也断得飞快。

贪了一口高昌的宝贝,换来了一张死刑的饭票

贞观十三年,唐与高昌关系彻底破裂。高昌王麴文泰早年曾入朝献贡,后改投西突厥,并断绝唐西域使团通行,挑动伊吾、焉耆诸国叛唐。李世民震怒,亲下征调令,派侯君集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发兵讨伐。

唐军远征高昌,共行七千里,翻越两千里戈壁,无水草、沙石广袤。侯君集率步骑三万,合契苾何力、薛万均之兵,以契苾族人为向导,从碛口进入。途中高昌王麴文泰因惊惧而死,其子麴智盛继位,调动精兵固守高昌城。

侯君集命中郎将辛獠儿为前锋,破田地城,俘虏七千人,推进至高昌都城。城坚难破,他命人筑巢车,五丈之高,居高临下,昼夜轮班监视城内动静。八月初八,高昌军力尽城破,麴智盛出降。

这一战,侯君集攻下三郡五县二十二城,得户八千零四十六,人口三万七千七百。唐遂设西州、庭州,控制西域重道。这场胜仗堪称高光时刻,唐太宗计划加封晋升,然而变数也在此埋下。

高昌宝物奇珍众多,金银成堆。侯君集未经奏请,私自取金珠佳酿,赏赐将士。部下见状效仿,军纪废弛,盗掘随行。李道宗、契苾何力劝阻无果,皆私下写信上报太宗。

回师长安不久,御史中丞上奏揭发。李世民愤怒,命将其下狱。此时的侯君集仍执迷不悟,声称:“功大于罪。”面对旧人岑文本苦劝,太宗下令免死,但撤职留家。

朝中议论四起。群臣虽未明言弹劾,但“人前恭维,背后抽刀”。尤其在政事堂中,侯的存在感逐步被边缘化。李靖曾言:“大将不制己欲,兵权便是祸机。”

可惜,侯君集非但未警醒,反而因不满封赏减少、地位边缘,内心怨念愈发炽热。一句“平国之功,无赏反狱”,开始在他心头盘旋不去。

谋反?没谋成;死刑?真死了

643年春,太子李承乾形势日危。他因过失频频受责,李世民数度召其面训,群臣多有劝废言论。东宫局势紧张,李承乾恐被废黜,暗中寻求支持。

侯君集此时正“闲赋在家”,被视作已出局的权臣。但他的女婿贺兰楚石为东宫亲军之将,与太子关系密切。承乾多次通过贺兰引侯入宫,问以“守位之策”。

最初,侯君集话语含糊,渐渐流露不臣之意。他曾在私席上向太子展示手掌,称:“此手尚可握兵,为殿下所用。”

酒宴一事亦在此时发生。太子詹事张亮被外放洛州,侯设宴饯行,酒后称:“吾平定一国,反受责难。郁郁不得志,若公能反,吾愿为之。”

张亮事后大惊,担心被设局,当即上奏太宗。李世民回复:“二人俱是功臣,此言不可信,不可轻议。”然而,侯的嫌疑已成。

四月初,东宫谋反案爆发,贺兰楚石供出全部内情。侯君集被召至大内,由李世民亲自审问。初不认罪,太宗出示密信与证人证词,他终俯首承认。

李世民向百官求情,痛言“家国未安时,君集实展其力”,但群臣坚持“律不可废”。终判死罪,籍没全家。

临刑前,侯君集神色自若,向监刑官请求:“愿留一子守我家祀。”李世民应允,将其妻子与一子流放岭南。

此案震动天下。功臣谋反,开唐律从重先例;亲王同谋,皇子被废。李靖私下叹曰:“兵法未教全者,终保国家。”

李世民行至刑场,语侯曰:“此后唯见画像。”言毕,泪如雨下。

一场谋反,一座刑场,一个时代的忠与奸、情与法,在这一刻被拉成撕裂的线。

参考资料:

侯君集:本来可做良将,一念之差成逆臣,李世民求情也不能免死罪.个人图书馆.2023-05-29.

侯君集谋反案.百度百科

玄武门之变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侯君集,晚年为何死于谋反?.趣历史网.2021-09-06.

唐灭高昌之战.百度百科

0 阅读: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