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相信,美国人类学家专门撰书,研究中国人“烧钱”的文化习俗

依柔伊印 2024-03-31 09:12:40

同样一个东西,有人说它是文化惰性,有人反而潜心研究,撰书记录,你说这东西本身,到底是好是坏呢?

没错,眼下讨论的正是关于清明的祭祖故事。

按照传统来说,人们在祭拜先祖的时候,通常会选择焚烧一些冥币纸钱,这种简单的“烧纸”行为,流传已久,可一些人却不认为这是个好现象。

(本文配图均源于网络)

从曾经说过的为环保考虑,到有人提出这是一种文化惰性,总而言之在这一部分人眼中,烧纸的行为是不够正确的,那么,用什么来代替这样一个不合适的行为?

很多人想到的是鲜花,明媚鲜艳的花朵,用来祭奠先人,这种行为在电视剧上常常能看到,可同样的,即便是在电视剧情节中,花圈等纸质作品出现的次数也不算少,毕竟这几乎可以算得上是一种传统习俗。

可是这明明是我们上百年的传统,为何到了现代,反而被批判?

对于烧纸的历史,其实没有哪一个普通人会真的去研究,因为这对很多人来说,都是记忆深刻的事,从小耳濡目染长辈这样做,长大的孩子也会继续继承父母的行为动机。

所以当烧纸的形式被网友支持时,也有人强调这是一种文化惰性。惰性一个词人人理解,不愿意改变观念就是文化惰性吗?

对于文化惰性的解释,字典里有,网络上有,可同一个普通人说文化惰性,在我看来更像是在彰显自己的学识,有一种何不食肉糜的天真感。

普通人祭祖,在乎的是文化惰性吗?这些人有些是高学历,有些是低学历,可祭祖的事情流传了那么多年,几乎是每一个人的共识,难道这么多人都没有较高的认知?难道普通人的坚持就一定是错的?

我们自己人尚且对烧纸祭祖有如此评论,可是美国一位人类学家,却特意为此撰书,研究中国人“烧纸”的文化习俗。

的确,这已经不是一个人或者两个人的选择,而是一种习俗,是文化的载体和表现。那么,对于本土化的习俗,为何我们自己内部总有人批判呢?

其实对于祭祖方式的选择,我不认为用鲜花表达敬意和思念就是不对的,同样,我也不否认一些地区愿意选择烧纸的方式,因为这本就是个人家庭的事,没有优劣之分。

如果非要用文化惰性去修饰形容,那么跨越千年的僧道以及西方传来的各种宗教,是否也属于这一归类?到底什么是该被允许的,什么是不可以被推崇的?

如果没有烧纸这样一个习俗,我想很多人会一退再退,渐渐忘记清明的初衷,因为如果只要鲜花就可以祭祖,那么花点小钱就能解决,这对很多人来说会更像是一个任务。

可是祭祖,对老人来说不是任务,而是传承,是传承他们的父亲母亲,也是传承自己的先辈血脉,只有祭祖的时候,我们才更加清楚,自己不是从无人处来,前尘往事清晰道来,这是一个人一生的履历,也是一个个家族一代一代的故事。

虽然很不愿意承认,但是既然一个西方人类学家都对此习俗有了解的兴趣,并且专门记录,为何我们不能更开放去看待这一件事?有时候兼容并济,并不是文化惰性,反而因过度自省,导致人盲目失措,才容易走入歧途。

0 阅读:1

依柔伊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