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历史,我们惊讶地发现:清朝京津地区的总兵力达数十万人,却不敌实际参战兵力仅5万余人的八国联军。其中原因,实在令人费解。

论武器装备,清朝拱卫京津地区的武卫军不仅已换装洋枪洋炮,甚至连当时世界上较先进的马克沁机枪也有。可以说与八国联军的装备不相上下。
论英勇程度,清朝官兵也曾在与八国联军作战时奋勇拼杀。武卫前军统帅——聂士成将军英勇牺牲在天津保卫战中。著名满族作家老舍的父亲当时是清朝禁卫军的一名军官,也牺牲在了与八国联军的巷战中……这足以说明,当时的清军并不贪生怕死。

既然清朝军队不是因为装备落后和不够英勇,才败给了八国联军,那么这次惨败的真正的原因又是什么呢?说到底是因为当时中国人内部的思想混乱和内斗。
在思想方面,当时中国出现了两个救国流派:既有崇尚洋务,力图改革,甚至发动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化派,也有力图恢复1840年以前的王朝旧秩序,驱逐一切外国人和西洋事物的保守派。
这两个救国思想流派在朝廷和民间都各有追随者,双方展开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对抗和斗争。
在朝廷里,开化派包括李鸿章、刘坤一、袁世凯、盛宣怀等洋务派人士以及因戊戌变法遭打压的维新派人士,甚至也包括光绪皇帝。而保守派则包括载漪、刚毅、徐桐等人。为维护自身权力,慈禧太后在八国联军侵华前倾向于支持保守派。为了更好地打压开化派,确保自身权力,慈善太后于1900年年初,一度打算废掉光绪皇帝,立载漪之子——溥儁【jùn】为帝。可是,当时西方各国并不同意慈善太后废掉光绪帝的做法。因为他们认为中国走向更守旧的路线,对他们扩大和确保在华利益并不利。于是慈善太后对洋人怀恨在心,开始整天琢磨着如何教训一下洋人。

恰在此时,山东地区出现了义和团,这里的义和团在袁世凯出任山东巡抚后,受到镇压,又转而向直隶(大致包括今天的河北省部分地区以及天津地区)和北京发展。根据清末怀来县令吴永的口述笔记《庚子西狩丛谈》的记载,这个组织最初起源于八卦教,是老百姓为对抗洋教士和教民而自发形成的。当时官府惧怕洋人,在审理案件时对教士和教民多有偏袒,这导致了部分教士和教民横行不法,肆无忌惮。该组织不仅仇视洋教,也仇视一切与外国有关的事物和人,可以视为保守派在民间的一批典型代表。为便于组织发展,取得官府支持,义和团组织逐渐打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
“扶清灭洋”的义和团的出现,让慈禧太后觉得自己有了可以依靠的力量,她在派大臣考察后,居然相信了“义和团可以刀枪不入”的鬼话。为了应付洋人,她假意公开要求官府予以弹压,可实际上却视义和团为义民,不仅要求各级官员给钱给物支持,还默许他们毁教堂、杀洋人。

慈善太后的支持,让义和团运动发展的更快,底气更足了。此时,一些地痞无赖也趁机加入了义和团,他们借着杀洋人、灭洋教的名义,四处打家劫舍。只要某人家里有外国生产的任何东西,都有可能遭到他们的打劫甚至杀害,即使是做官的人家也不能幸免,连当时北京正阳门附近的很多商铺都被他们烧了,京津地区铺设的电报线也被他们剪了。
对此,官府根本无法阻止。此外,他们还仇视天津城里穿着西式军装的清朝武卫前军官兵,经常与其发生冲突。总之,历史的真相就是:义和团在八国联军侵华前没真正杀过多少外国侵略者,反而祸害了不少中国人,把社会秩序搞得一团糟。
义和团的肆意妄为和清朝官府的不闻不问,让当时中国很多信奉天主教、基督教者不得不团结起来对付义和团,以求自保。在当时中国的很多地区,都爆发了中国教民和义和团的冲突,社会已被割裂。这就是八国联军攻打天津时,为什么有那么多中国人主动打开城门,甚至为外国人引路的重要原因。说白了,这就是民众之间,因为思想不同,而导致的内斗引起的。
除了民众内斗,当时守卫天津的义和团和清朝武卫前军也多有冲突。义和团视聂士成为“二毛子”,竟趁聂士成与八国联军交战之时,绑架其家人。聂士成对义和团也没客气,为救家人,亲自率队攻击义和团。之后,更是在义和团进攻八国联军时,用马克沁机枪从背后对义和团进行扫射。义和团发现苗头不对,又开始包抄武卫前军的后路……总之,历史的真相就是:八国联军攻城之时,义和团和武卫前军不仅没有齐心抗敌,反而自己打成了一团。此时,一些城内的教民趁机打开了天津城门,天津就此陷落。
至于北京,虽然没有教民主动打开城门的情况。但由于朝廷开化派官员并不支持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的宣战行为,所以搞起了“东南互保”,并未率兵勤王。不仅南方督抚无人增援,就连离北京近在咫尺,统帅数万装备精良的武卫右军的山东巡抚袁世凯都没派去一兵一卒。这是北京在庚子国变中迅速陷落的重要原因。

此外,当时清朝重建的海军也参加了东南互保,坐视八国联军攻打天津,并未参战。这应该也算是清朝迅速被八国联军打败的重要原因。
总之,八国联军侵华、北京陷落、《辛丑条约》签订……这一系列国耻背后的原因,其实就是当时中国民众和朝廷的思想都很混乱。有一派保守而迷信,有一派开放而崇尚西方文明。这两派在政治、文化、信仰和思想上的全面内斗和利益上的冲突,让当时的中国社会乱成了一团。这种混乱既导致了对八国不理智的宣战行为,也导致了国内两派民众的互相仇视和攻击,以及朝廷两派官员之间的互相拆台。而此时,八国联军趁着清朝内乱的机会杀了过来,攫取了更多在华利益。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保持理性,保持包容不同思想、不同文化的开放态度,永远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基石。一遇到不同意见和思想,就攻击其为“左棍”或“右棍”,执着于自己一亩三分地的私利,整天热衷于内斗是没什么意义的。只有求同存异,坚信科学、坚持实事求是,将全国有不同思想和文化观点的人都凝聚在一起,形成合力,才是真正有利于国家、有利于民族的。
汉满不两立,清政府不干人事。
满清病毒毒害中国
佛儒孔孟五术
没有立时分崩离析,谢天谢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