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埃隆·马斯克寄予厚望的特斯拉太阳能屋顶,如今怎么就成了“鸡肋”,说好的“未来屋顶”咋就照不进现实了呢?
一、特斯拉太阳能屋顶的“滑铁卢”
还记得2016年,特斯拉收购SolarCity,马斯克大手一挥,太阳能屋顶项目横空出世。
当时的目标可是雄心勃勃,要在2019年底实现周产1000套。
结果呢?
现实狠狠地打了脸。
2022年二季度,每周平均安装量才23套,区区2.5兆瓦。
你品,你细品,这数据落差,简直是天上地下。
这太阳能屋顶,为啥就这么难搞?
价格是真滴贵。
马斯克当初承诺“与高端屋顶成本相当”,但实际上,这玩意儿比普通屋顶贵多了。
而且安装还麻烦,一不小心就延误,质量问题也是层出不穷。
有些客户等了几年都没装上,好不容易装好了,还漏水、瓦片破损,这谁顶得住啊?
更扎心的是,特斯拉还把重心转移了,现在主要搞Megapack储能系统和Powerwall家用电池。
说白了,太阳能屋顶这块“心头肉”算是被“打入冷宫”了。
回想当年,马斯克可是拍着胸脯保证,太阳能屋顶要比传统屋顶加上电费的总和还便宜,现在看来,这牛吹得有点大了。
二、逆境求生:特斯拉的战略转型
眼看太阳能屋顶这块业务不太行,特斯拉赶紧调整战略,直接甩手给第三方承包商,自己不搞自主安装了。
这操作,虽然延续了产品线,但也变相承认了之前的商业化尝试失败。
特斯拉也没闲着,把更多精力放在Megapack储能系统和Powerwall家用电池上。
为啥呢?
因为储能市场潜力巨大,而且这两个产品线更赚钱,也更容易规模化。
特斯拉计划在内华达州的超级工厂扩大Megapack的产能,并持续优化Powerwall的性能和成本。
至于太阳能屋顶,未来还有没有“复活”的可能,谁也说不准。
但至少现在看来,特斯拉是打算先在储能领域大干一场了。
三、突破重围:新能源巨头的崛起之路
特斯拉这边“水逆”不断,其他新能源巨头可没闲着,都在铆足了劲往前冲。
Polestar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这家来自北欧的豪华电动汽车品牌,一直把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
他们发布的第四份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单车碳排放量降低了24.7%。
更牛的是,他们的"Polestar 0"项目,目标是到2040年实现完全碳中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Polestar成立了"Mission 0 House"联合研究中心,专门研究碳中和材料和工艺。而且,他们还加入了IRMA,将锰等材料纳入供应链追溯,确保原材料的来源可靠。
2024年1月,Polestar宣布与以色列电池技术公司StoreDot合作,共同开发极速充电电池。StoreDot的电池技术能够在短短5分钟内为电动汽车充满电,这将大大缩短电动汽车的充电时间,提升用户体验。Polestar计划将StoreDot的电池技术应用于未来的电动汽车产品中。
奔驰的智能化升级: 奔驰在智能化方面也是不遗余力。他们通过OTA升级MBUX 2.6系统,为全球200万辆汽车推送新功能。比如,导航服务新增了Google卫星视图和实时备选路线功能,电动车型还能结合“电动智能导航”优化充电站点规划。而且,MBUX语音助手还扩展了ChatGPT支持,覆盖了300万辆车。
2024年3月,奔驰宣布在欧洲部分地区推出MBUX Sound Drive功能,允许驾驶员通过声音控制车辆功能。该功能通过麦克风收集驾驶员的声音,并将其转化为指令,用于控制导航、音乐等功能。
其他企业的创新举措: 加拿大On The Run便利店推出了400kW免费快充站,让电动车主充电不再焦虑;吉利与雷诺合资公司Horse Powertrain发布了"未来混动概念"系统,为汽车提供更多动力选择;斯堪尼亚推出了三轴电动巴士底盘,拓展了中重型电动运输解决方案;大众ID.Buzz荣获2025世界年度汽车设计大奖,向世界展示了电动汽车的设计魅力。
四、危机与机遇:新能源市场的未来
新能源市场也不是一片坦途。特斯拉在太阳能屋顶领域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像CertainTeed和GAF Energy等屋顶材料制造商,都推出了易于安装、价格合理的太阳能屋顶产品,抢占市场份额。
但从整体来看,全球分布式光伏市场正在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和企业选择安装太阳能发电系统,降低能源成本,减少碳排放。在这个过程中,性价比和可扩展性才是关键。
对于新能源企业来说,既要大胆创新,又要脚踏实地。只有真正满足用户需求,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五、肌肉车电动化:道奇Charger的转型
道奇,这个以肌肉车闻名的品牌,也开始拥抱电动化了。他们推出了首款纯电动肌肉车Charger,试图在电动时代延续美式肌肉车的基因。
这款电动Charger有两个版本,分别是670马力的Scat Pack和496马力的R/T。Scat Pack百公里加速只需3.3秒,EPA续航241英里;R/T续航超过300英里。为了让电动Charger更有“味道”,道奇还创新性地采用了“Fratzonic”模拟排气系统,通过600瓦功放和低音炮重现V8声浪。
这款电动Charger也受到了不少质疑。有评测指出,它2.6吨的车重影响了操控灵活性,电子系统也限制了传统肌肉车的狂野特性。有人甚至说,它更像“披着肌肉车外衣的舒适电动轿跑”。
值得一提的是,道奇并没有完全放弃燃油车。2025年,他们还将推出双涡轮直六燃油版Charger,延续“油电并行”战略。
六、总结与反思:新能源之路的挑战与机遇
特斯拉太阳能屋顶的失败,说明技术创新和商业化落地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而其他新能源巨头的成功,则为我们展示了新能源之路的更多可能性。
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我们不能忽略现实的残酷。只有脚踏实地,才能走得更远。
新能源之路,道阻且长,行则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