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崖式降温,冠心病患者如何面对“多事之秋”?医生支招

杨尚达的记事本 2024-10-31 10:38:45

在这个季节变换、气温忽高忽低的“多事之秋”,很多冠心病患者总会格外紧张。秋季本应迎来收获满满之时,却常常变成他们健康状况波动不定的时段。这一时期的昼夜温差大,寒冷刺激引发血管收缩,加之秋冬交替之际心脑血管疾病高发,让冠心病患者不免感到压力陡增。那么,如何在“多事之秋”更好地保护心脏?

秋冬时节何以成为心脏病中的冠状动脉疾病“频发期”?

秋天的凉意一到,心脑血管疾病的“警报”就响了起来。古代医学典籍中提到“秋季主收,易伤肺”,而现代医学则指出,秋冬季节冷空气对心血管的影响尤其明显。低气温激起自主神经的应激反应,促使血管紧缩、血压上扬,从而加大对心脏的压力负荷。秋冬季节的冷空气和干燥气候容易引发呼吸道感染,这些因素叠加,会使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问题雪上加霜。

现代研究表明,秋冬季节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春夏高出15%-20%,尤其是清晨和夜间的发作尤为常见。冠心病患者面临“多事之秋”时,不仅要注重保暖,还需做好血压、血糖的监测,避免突发情况的发生。

一、天气变冷:心脏的“冷”考验

古语云“足寒则全身冷”,现代医学指出,低温可致全身血管紧缩、血流阻力提升,特别是冠状动脉易现痉挛,诱发心绞痛乃至心肌梗死。特别是在早晚温差较大的深秋,忽冷忽热的天气对心脏的“考验”无处不在。

防护举措:增进对寒冷的抵御,维持体温稳定,敏捷调整以顺应温度波动。

冠心病患者在秋冬季应格外注重身体保暖,尤其是四肢和头颈部。优选保暖性能优异的服饰,例如羊毛披肩、增绒手罩等穿戴品。当早晚气温差异显著之际,切记增添一件上衣,以防冷风侵扰身体。对于清晨喜欢晨练的患者,建议将锻炼时间适当推迟,待阳光出来后再进行。

二、饮食调理:合理饮食让心脏更“暖”

古籍《内经》记载:“杂粮滋养身心,各式鲜果辅助健康。””而现代医学强调冠心病患者饮食需控制脂肪和盐的摄入,保持合理的体重和血脂水平。在秋冬时节,很多人喜欢吃一些高热量的食物以“御寒”,但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这种做法是危险的。

限盐、控油,适时补充营养。

在秋冬季节,冠心病患者应选择一些温热的食物,如红枣、山药、莲藕等食材,既有补气养血的作用,又不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减少摄入油炸及高糖食品,以防血脂上升,加剧心血管健康风险。应留意适时补水,秋冬季节干燥,体内水分不足亦会提升血液粘滞性,诱发心血管问题。

三、情绪调节:舒缓心灵、滋养内心的心理秘诀。

中医理论指出,情感波动剧烈会损害心脏健康。秋季天气变化,白昼渐短,很多人情绪会变得低落或焦虑,这种情绪波动对冠心病患者尤其不利。情绪低沉之际,自主神经系统中的应激分支活跃,易导致血管紧缩、血压升高,加重心血管系统的压力。

应对之道:保持平和心态,避免情绪波动

冠心病患者要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避免因为小事而心烦意乱。可以多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如听音乐、读书,或者进行一些舒缓的运动,如太极拳、瑜伽等。保持一个良好的情绪状态,对于防止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非常重要。

四、合理运动:动静结合保护心脏

《内经》有云:“体动而不疲。””意指劳而不疲,贵在适度。运动对心脏健康有益,但冠心病患者在秋冬时节锻炼一定要讲究“动静结合”。秋冬时分,由于气温低且湿度小,进行高强度体能活动可能会促使心血管问题的突发。

采取恰当且平缓的身体锻炼形式

心脏病患者可选择一些轻柔的有氧运动,诸如慢跑、快走或是练习太极。在展开体育锻炼之前,务必做好全面的身体预热,以防猛然的动作给心脏带来过重的压力。秋冬季节,锻炼时尽量选择在温暖的室内,或者天气较为温暖的时段进行。运动完毕后,需重视身体保暖措施,防止因排汗后身体易受寒气侵扰。

五、定时起居:优化日常安排,确保作息有序。

秋冬季的昼短夜长让人们容易犯困,加上天气寒冷,冠心病患者容易产生懒散的情绪。这种“犯懒”其实对心脏健康非常不利,特别是昼夜温差较大时,夜间的寒冷对心脏的负担加重。

应对良策:晨起夜眠需规律,顺应时节更迭,调整作息以适之。

冠脉病患者宜维持恒定作息习惯,杜绝晚睡,清晨即起,顺应自然节奏更迭。夜晚休息空间需维持恰当温湿度,以防寒气侵袭,确保安眠无忧。小憩的时长不宜超限,20至30分钟区间最为恰当,能有效促进体力与精神状态的复原。

“多事之秋”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不仅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自我调节、改善健康的契机。通过合理的防寒保暖、饮食调理、情绪管理、适度运动和规律作息,可以有效减轻心血管的负担,平稳度过秋冬高发季节。面对季节的变化,冠心病患者们要从日常的点滴生活中做好健康管理,这样才能在“多事之秋”中守护好自己的心脏。

0 阅读: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