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发现大量稀土,号称够全球人类使用数百年,可为何没有开采?专家:日本的野心昭然若揭,你怎么看?

漆云 2025-01-15 10:55:21

你们还记得2018年日本在南鸟岛海域发现的那座储量高达1600万吨的巨型稀土矿事件吗?当时这消息一出,简直就像是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了一颗超级炸弹,炸得大家是议论纷纷。

稀土,那可是现代工业体系中的“维生素”,在电子设备、新能源、军事技术等领域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1600万吨的储量,按照日本研究团队的测算,足够全球用上好几百年呢!

五年过去了,这座被寄予厚望的稀土矿却似乎成了“纸面上的财富”。咋回事儿呢?别急,咱们慢慢聊。

其实,日本一直以来都是稀土资源的“贫国”,虽然高端制造业对稀土的需求巨大,但自己家里却没多少存货,只能依赖进口。

而中国,作为全球稀土储量和产量的领头羊,占据了超过90%的市场供应份额。日本进口的稀土中,大约有一半都是来自咱们中国。想想看,这得多依赖。

可咱们中国也不是吃素的,2010年开始实施了稀土出口管控。这一招可把日本给愁坏了,感觉就像是被人掐住了脖子一样,呼吸都不顺畅了。

怎么办呢?日本只能开始想办法自救,比如从废旧电子产品中回收稀土,甚至进口中国的废玻璃进行提炼。虽然这些努力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显然无法从根本上扭转其稀土依赖的现状。

所以,当2018年南鸟岛稀土矿被发现的时候,外界都普遍认为日本这下终于迎来了“翻身的机会”。可谁能想到,事情的发展却远远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

南鸟岛海域的水深,平均都在5400米左右,而稀土矿就藏在这一深度的海底。要知道,就算是全球最先进的深海技术,目前的作业深度也很难稳定突破4000米。这简直就是深海中的“宝藏”,却让人望而却步。

再说了,就算技术上能够实现开采,那成本也是高得吓人。有专家估算过,开采出一克南鸟岛的稀土矿,其成本可能和从陆地上提炼上百吨稀土的成本相当。这简直就是拿金子换沙子嘛。

所以 ,虽然这座稀土矿的储量巨大,但在技术和经济层面上,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日本也不是傻子,知道强行投入巨资开采风险太大,还可能拖累本就不宽裕的经济。于是,他们就开始打起了别的主意。

近年来,日本加大了从其他国家进口稀土的力度,同时积极研发稀土替代品。这一招虽然不能完全摆脱对稀土的依赖,但却有效降低了对单一来源的过度依赖。看来,日本人在这方面还是挺务实的。

不过话说回来,日本当初为什么要高调宣称发现了巨型稀土矿?这里面,其实隐藏着深层的战略意图。

一方面,是为了提振国内士气;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扰乱国际稀土市场的格局。稀土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其供应价格往往由供需关系决定。如果日本能够制造出一种“稀土储量充足”的假象,就可能在短期内拉低国际市场价格,从而降低其进口稀土的成本。这一招,可真是够狡猾的。

当然了,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日本的稀土困局也揭示了一个更大的问题:稀土资源虽然重要,但真正的难点在于提炼过程中的技术与环保问题。

咱们中国,过去几十年间通过大规模的开采和提炼,在稀土领域取得了绝对优势。但这种优势也伴随着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的代价。所以,近年来中国也开始加强稀土资源的整合与环保治理,试图实现从“稀土大国”向“稀土强国”的转型。

这一点上,日本的选择似乎更为务实。他们知道深海资源的开发难度和风险都太大,不如通过技术创新和国际合作来寻找替代方案。

近年来,日本在稀土替代技术方面确实取得了不少突破性进展。比如,他们研发出了一些不再依赖稀土金属镝的钕磁体产品。这不仅降低了对稀土的依赖程度,也为未来的高端制造业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不过话说回来,稀土替代技术真的能够完全解决问题吗?从目前的研究进展来看,答案似乎并不乐观。稀土的独特物理化学性质使其在许多领域几乎没有可以完全替代的材料。

所以,日本的替代方案更多只能作为一种“缓兵之计”。真正解决稀土短缺问题,还是需要国际间的合作与技术突破。

其实,在全球化的今天,资源竞争已经不是单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的挑战了。深海资源的开发、技术壁垒的突破、环保压力的缓解……这些问题,都需要各国共同努力来解决。

所以,我觉得未来的某一天,稀土或许将不再是国家间博弈的筹码,而是成为合作创新的纽带。

0 阅读:0

漆云

简介:科学和技术,是我们和这个世界对话所用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