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在中国正在失去魔法

小石头说趣事社会 2024-12-09 20:22:45

我是希望特斯拉能在中国很好的发展下去。

倒不是我喜欢这个品牌。

而是按照历史惯性,当我们失去这个外来品牌的时候,顾客就会从上帝变成孙子。

我是不相信特斯拉能干出什么狗屁倒灶的事,大棒就在他脑袋上,无数眼睛盯着它,眼神不对都可以给它一耳光。

国产车企么,有特斯拉在,你是上帝,没了它,你是啥反正你自己说了不算。

不知道这个结论怎么得出来的,但是事实上10月份刚提了一辆毛豆3,订单等了三个礼拜才提车,提车现场比送鸡蛋的超市还夸张,坐的地方都没有,下午三点到的,就排到了500多号,也就是当天第500多个提车的,提车流程走了接近3个小时,无他,就是人太多,等的,所以你跟我说特斯拉在中国正在失去魔法?

顺便说一下买特斯拉的经过,本来奔着问界M5去的,黑武士红卡钳那个实在是帅,问了价格也ok,落地28左右,智驾那阵子在抖音挺火,几乎是抱着下单的打算去试驾的,结果试驾完了以后,我懵逼了,胎噪比较大,后排很颠簸,音响很差,另外就是细节做的太low,28万的车座椅后袋竟然是网兜,WTF,当然智驾做的是真的好,甩我那个智障宝马十万八千里,但是个人觉得,作为一台28w的车,让人很失望

后来就失去目标,不知道买啥了,4s店一路逛过去,A5大降价,29万就能拿下,但是要求必须贷款,羊毛出在羊身上,没劲,A4两厢巨帅,但是进口车,比三厢贵好多,没啥性价比,沃尔沃s60倒是还行,价格也合适,但是销售贼难沟通,还个价费劲地不行,说了我已经换了几辆车了,对他们套路很了解,没必要跟我拉扯,给个最低价,结果一千两千跟我掰扯,没意思透了,传统4s店早点淘汰掉吧,求求了,奔驰就算了,我始终觉得奔驰至少到e才值得买,实力不允许啊,我的预算只能到c,但是对c实在无感,总之差不多的都看了,当时想着要不然不买了,随便买台二手车开开算了,等过几年换个e之类的,回家路上路过特斯拉,进去瞅了一眼,4s店很忙,几乎没人接待,自己看,表达出兴趣以后才有一个销售抽身过来,表示全国统一价,要涨一起涨,要降一起降,聊了10分钟约了第二天试驾,试驾以后直接下单,车是老公在开,他很满意,对于我来说,开惯了suv,不太适应窝着开的车,除此以外没啥不满意

讲真,我会觉得后续对特斯拉能产生冲击最有可能的是小米,最近路上保时米多了起来了,真帅,车主反馈也都很积极,我和老公也开玩笑说早知道搞一个小米开开了,雷总加油

说个题外话,s60后面给我打过好几个电话表示要降价,降价的幅度几乎是我在4s店要求的幅度,老实说,现在价格都很透明,传统4s店那种销售套路早就玩不转了,反而消耗消费者的耐心和诚意,如果当时他爽快一点,可能我们就不去看特斯拉了,油车赶紧转型直销吧求求了,现行经销商的销售模式一定会劝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

因为特斯拉最初的设计是按照美国人的普通家庭结构设计的,用在中国的家庭上出现水土不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美国人对内饰一贯不怎么上心,所以你看美国的本土车商(福特,通用,克莱斯勒)做的车内饰都稀烂,唯一还凑合能看的就是凯迪拉克。所以特斯拉简化内饰,美其名曰极简设计,科技风,说白了就是为了降成本。当然在美国这套解释行得通,所以没问题。在中国这一套内饰虽然也会有人喜欢,但是比例就少很多。

当然,内饰并不是大问题,简单点就简单点,不影响使用就好。但是特斯拉后座的问题,尤其是Model3的后座实在是。。。你非要我夸我只能说那个后座能很好的帮你锻炼意志。

我之前想买电动车的,在美国选择也不多,当然就预约了一次试驾。试驾之前我做了一些功课,知道后排不行,有点心理准备。

当我拿到试驾车的时候,我一打开后排的车门就傻眼了。我进了驾驶座,调整好座椅,让我女朋友坐在后排,然后问她感觉怎么样。

她说:最多半个小时,超过半个小时就会非常难受。我自己试了一下,呵呵,最多二十分钟。小板凳又硬又直,坐垫短的不行,完全没法坐。

但是普通的美国家庭是能接受的,为什么呢?因为美国家庭往往两辆车,而且美国家庭买车不需要考虑父母,后排都是给孩子坐的。孩子12岁以前全部儿童安全座椅,后排的功能与其说是沙发不如说是安全座椅架。12岁之后孩子也没有完全发育起来,凑合再坐个两三年还是没问题的。

而大多数中国家庭买车,后排必须考虑父母的乘坐体验。你可以参考中美两国的汽车保有量,中国是1.8户一辆车,美国是每户2.2辆车,这就决定了中国家庭购车必须要考虑老人家的乘坐体验。更何况在中国孩子小的时候往往都是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来带,你让老人家做Model3的后座,你还不如让他们做公交地铁,大概率还会有人给他们让座,比坐Model3舒服多了。Modely的后排要比Model3好一点,至少是能坐人,但是舒适程度也就那样。

但是特斯拉这么做也自然有他的道理,毕竟2022年美国市场营收406亿美元,中国市场营收181亿美元,孰轻孰重不言自明。

反观比亚迪海豹,就是完全按照中国家庭的审美做的设计。内饰吊打Model3和Modely,后排舒适程度吊打Model3和Modely。但是在驾驶体验和辅助驾驶上被特斯拉吊打。

然而在中国自动驾驶的需求并不像美国那么强烈。因为自动驾驶更多的使用场景是在高速上,而中国家庭用电动车主要是市内通勤,因为中国有最发达的高铁网络和城际铁路。那么拥堵的市内通勤,用到自动驾驶的机会真的不多。所以比亚迪的战略是正确的,先照顾中国家庭的核心需求以此占领市场,次要的需求等占领了市场之后再慢慢解决。

而且还有个很重要的因素,中国年轻人买车,往往需要父母的资助,所以父母的意见会有很大权重。老人家想法比较传统,觉得你这车连仪表都没有光秃秃的,后排坐着像坐牢。尤其是你跟他们说自动驾驶他们一听就觉得不靠谱,肯定不会同意孩子去买特斯拉。

所以特斯拉在中国渐渐失去市场完全是因为对特斯拉而言美国市场才是真正的重中之重,为了中国家庭的审美和需求去改变设计增加成本是不划算的。当然这么选择的代价就是中国的市场份额会被竞争对手占领,毕竟中国是特斯拉的20%,却是蔚小理比亚迪的100%,重视程度不同结果自然也会不同。



0 阅读:297

小石头说趣事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