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基建狂魔:十几万韩国建筑大军转战中东,筑成韩国崛起之路

伩蕊历史加油站 2025-01-08 13:09:23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心飞扬

编辑|t

引言

1975年,沙特的炽热阳光下,一条荒无人烟的铁路项目终于完工。这个项目,承建方不仅没赚钱,还赔了不少。但谁能想到,这竟成了韩国建筑大军进军中东的“敲门砖”。

此后十余年间,百万韩国劳工奔赴中东沙漠,吃着泡菜,住在帐篷,扛着烈日工作,每年都能挣下来巨额的外汇。为什么要这么拼?因为油价暴涨,韩国差点连家里的灯都点不起!

您知道吗,这帮人,不仅给沙特修铁路,还帮韩国修起了现代化的钢铁工业和造船基地。韩国,怎么就成了“基建狂魔”?这故事,得从70年代说起……

油价暴涨的“晴天霹雳”

1973年10月,中东突然爆发了第四次战争,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随即宣布限制石油出口。油价从每桶不到3美元狂飙至12美元,这对韩国无异于一次毁灭性的打击。

当时韩国的能源几乎全靠进口,光是石油费用就占到总外汇支出的30%以上。面对油价暴涨,韩国陷入了巨大的能源危机。

为了节约能源,政府号召全国上下勒紧裤腰带:工厂缩短工作时间,霓虹灯广告全面禁用,私家车每月只能开27天。

在居民区里,人们的灯泡被统一换成了耗电量更低的25瓦版本,甚至连电视节目也提倡减少播放时间。

这样的节能运动成了街头巷尾最热的话题,但背后却是深深的焦虑。有人开玩笑说:“今天喝一杯咖啡的钱,明天可能连买一桶油都不够。”

这场能源危机的直接后果,就是韩国外汇储备迅速见底。当时韩国的外汇总额仅为1.3亿美元,而需要支付的石油进口费却是它的数倍之多。在国际市场上,韩国几乎没有还手之力。

摆在朴正熙政府面前的路只有一条:拼命赚钱,填补赤字。于是,一个疯狂的计划浮出水面——将韩国的建筑业劳务输出到中东,换回急需的外汇。

沙漠中的“铁人三项”

韩国建筑业的中东传奇,始于一次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1973年,三焕接下了沙特的一条铁路项目。这条铁路位于沙特的偏远荒漠,不仅地形复杂,气候也极其恶劣。

白天气温高达50摄氏度,晚上又冷得让人直打哆嗦。这个项目利润微薄,甚至赔钱,但韩国人并不在意,他们看中的是能否打响名声。

工地上的日子,艰苦到了极点。工人们住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食物简单到只有泡菜和大米,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

一位工人后来回忆:“沙漠里的风沙像刀一样,吹得人连眼睛都睁不开。手上起了泡,泡破了继续干,因为时间拖不起。”

工地实行24小时轮班制,三班倒的工人一刻不停歇,就连机器也从不熄火。为了赶工期,他们用军事化管理将工地打理得井井有条。

1974年,一列卡车在沙特阿拉伯的荒漠中缓缓行驶,车上的工人一个个汗流浃背,却仍旧高声哼着家乡的小调。

烈日炙烤下的沙漠,没有一丝遮蔽,汗水混着沙尘,黏在皮肤上,洗澡成了奢望。但这些工人们没有怨言,因为他们知道,这不仅是为沙特建铁路,更是为韩国铺一条出路。

在远离祖国的沙漠中,他们用手中的钢筋和汗水,为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赢得了立足世界的机会。这场中东的“基建大战”,既是一次国运的豪赌,也是韩国人拼命抓住的历史机遇。

一位外国同行惊讶地说:“我从没见过这样的施工队,这些人就像战士。”项目完工时,韩国团队不仅按时交付,还得到了沙特方面的高度评价。

虽然这条铁路赔了不少钱,但它成了韩国建筑企业走向中东的敲门砖。从此,韩国的建筑队伍源源不断地涌向中东,一场规模浩大的“沙漠大迁徙”开始了。

随后不久,另一家韩国企业就在与全球众多知名单位同台竞技之时拔得头筹,赢下了一笔接近十亿美元的大项目。要知道,当时的1亿美元与今天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出口换来的工业革命

通过建筑劳务换来的外汇,迅速被注入韩国国内的重工业发展。朴正熙政府决定将这些资金用于钢铁、造船和化工行业的建设。这些行业的启动资金巨大,风险更是无法估量。

许多企业家心存疑虑,甚至不愿参与。然而,朴正熙采取了“硬核政策”:一手抓补贴和税收减免,一手威逼不愿合作的企业家“要么参与,要么进监狱”。

为了加速转型,韩国建立了数个大型重工业基地。例如,现代集团的造船厂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建成的。

当时,韩国甚至没有自己的造船技术,工人连焊接都不会。然而,现代却虎口夺食,硬是拿下了一份来自海外的大单,先拿合同,再筹建造船厂。

仅仅两年时间,这家造船厂便交付了两艘超级油轮。朴正熙对此评价道:“这是韩国重工业的起点,也是国家命运的拐点。”

与此同时,韩国政府还要求建筑企业,尽量使用本国生产的建材和机械设备。从1976年到1981年,韩国出口到中东的建材和设备总额达到28亿美元,其中1979年就超过了5亿美元。

这不仅填补了韩国的贸易赤字,也为国内工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可以说,是那些在海外挣血汗钱的人给国家打好了发展的地基。

70年代的韩国,用建筑和劳务换来的不仅是外汇,更是崛起的资本和信心。那些在沙漠中挥汗如雨的工人们,和背后那些不惜一切推动工业化的政策制定者,共同将一个贫瘠的农业国变成了新兴工业国家。

时至今日,韩国已经是全球经济的重要一员,但70年代的这段历史,仍然是韩国奇迹的见证。

这一切证明,面对困境时,一个国家的智慧和韧性能创造奇迹。韩国的中东建筑大军,正是用血汗和坚持书写了这段奇迹的历史。

参考资料:

经济发展的明珠-走访沙特朱拜勒工业城.新华网.2003-05-07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