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灾害胡锡进的话术揭露

大道至安 2024-11-05 09:23:04

胡锡进的讲话具有一种非常突出的特点,我们可以将之称为威权主义话术,俗话说就是“小骂帮大忙”。然而,公众并没有意识到这种话术在许多地方混淆视听。

1. 混淆自然灾害和不可抗力因素,减轻政府责任

现代自然灾害观念将灾害分为发生前、发生中和发生后三个阶段。胡锡进的言论与官方话术一致,都将自然灾害的破坏性集中在第三阶段,即发生后的结果。这种做法使得自然灾害看似纯粹是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而官员无责。但实际上,自然灾害的损失不仅仅是自然因素,还包括应急系统、抢险、救助等方面的失误和失职。

例如,去年京津冀洪水期间,河北官员未通知就泄洪,许多官员擅离职守,这些显然是官方失职。再如,一些地方政府斥巨资修建的“海绵城市”工程,在洪水面前全面瘫痪,显然是预案准备不力所致。这些人为因素被刻意淡化,最终将责任推给不可抗力,完全忽视了管理层面的失误。

2. 混淆灾害损失、救援不力和城市化建设的关系

胡锡进称,许多灾区在不该修房子的地方修房子,导致救援阻断。这完全是混淆视听。在中国城市化以前,大部分人口都在农村,城市化进程反而减轻了官员的救援压力。然而,官员总是避讳救援不力,将其归咎于地处偏远、道路设施中断等原因,甚至将城市化进程当作“背锅侠”。

3. 混淆官员防灾无能和救灾不力与民众期望过高

胡锡进假设“预备好了,但暴雨没有来”这种情形纯属胡说。新成立的应急管理系统过度强调集中统一和畸形的追责方式,导致官员隐瞒和逃避责任,资源分配不合理,管理低效。问题的根源在于管理,而非民众期望过高。西方国家也存在管理不当的问题,但他们有正常的追责机制,没有过度僵化的集中统一领导制度。

政治分析

胡锡进的威权主义话术,用隐蔽手段掩盖事实和混淆视听,竭力撇清官员与社会问题的关联。在一个“官员”庸政的国家,避免公众追责管理缺陷,最终为维护管理辩护。这种话术看似耐心解释官员的难处,实则将官员无能巧妙转化成问题难度。

民主国家同样面对极端天气,但它们有完整的追责机制,并且没有僵化的领导制度。在防灾救灾事务上,不会将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胡锡进的评论诱导舆论焦点,转移社会问题,这种话术在中国官场和学术界广泛存在,造成确认偏差和认知盲点。全面的僵化不仅存在于宣传系统,也存在于知识体系,极端气候带来的灾害频率增加,管理缺陷还会导致更多次生灾害。

胡锡进的言论需要被仔细审视,以防止其继续误导公众,掩盖真实问题。

0 阅读:6

大道至安

简介:有品格 有良知 有深度 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