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家乐”黑手曝光:著名“纲黑”,流量大增,准备再搞大活

每天一颗棒棒糖 2024-11-28 10:11:51

闹剧背后,捧哏变捧人——“于家乐”事件反映的相声圈之殇

“于家乐”这三个字,听上去像个喜剧人物的名字,实则是一记打在德云社与相声行业脸上的耳光。袁雷,一个原本默默无闻的相声演员,靠着拉横幅挑衅和直播炫耀,成功让自己从小透明变成舆论焦点,甚至威胁要“搞更大的动静”。要说这事儿全是他的自作主张,恐怕也没人信。毕竟,相声圈里的暗流涌动,从来不是一天两天了。

谁在背后点火?一个横幅挑起了多少旧账事情最初发生在德云社的纲丝节,舞台上的表演正欢,剧场门口却上演了一场闹剧。横幅写着“于家乐”,这让郭德纲的粉丝一看就炸了:这不就是针对郭德纲和于谦的“黑梗”吗?而挑起事端的袁雷,迅速成了风口浪尖上的人物。他不仅没有丝毫悔意,反而在社交媒体上大肆炫耀,口中流露出的得意劲儿,比他相声里的包袱还生硬。这让人不得不怀疑,这波操作到底是他自己的点子,还是背后有人推波助澜?

有意思的是,袁雷和杨议之间的关系,让这出戏的背景更耐人寻味。众所周知,杨议曾多次公开与郭德纲对立。两人一东一西,舌枪唇剑不知较量了多少回合。此次事件,他虽然嘴上撇清关系,但直播中那模棱两可的态度,说不出支持,却也不像在制止,让吃瓜群众看得津津有味。

“黑红也是红”?挑衅流量背后的急功近利话说回来,袁雷这么做到底图什么?名和利而已。如今的网络时代,只要能搏出位,哪怕是骂名也能换点击。袁雷的逻辑很简单:争议越大,流量越高,流量越高,赚钱越快。这套“黑红也是红”的思路,在短视频和直播领域早已屡试不爽。从“骂战带货”的主播到“泼妇戏码”的网红,手法无非是换汤不换药。

但问题是,相声圈什么时候也学会了这种低俗的流量套路?曾几何时,相声讲究的是艺术,不管是逗哏的抖包袱,还是捧哏的衬托,都得有点儿文化积累,才叫真本事。而现在,一张横幅,一场直播,搞得风生水起,比认真排练一段节目还有效。这让人不得不感慨,某些人离相声越来越远,却离闹剧越来越近。

流量时代的相声“内卷”,让艺术变成笑话这场“于家乐”事件,说到底是一场相声圈的内卷。大家都想红,但比拼的不是谁的段子更扎实,而是谁的手段更辣眼睛。对德云社来说,这当然是一次恶意的挑衅,但对整个相声行业来说,这何尝不是一种反讽?艺术创作被流量绑架,行业规则被恶性竞争破坏。观众笑过之后,只剩下满心荒凉。

相声圈的前辈们曾说,相声要接地气,但不能掉地上。而现在,一些人为了出名,早已把“地气”踩成了尘土,把包袱抖成了闹剧。更可悲的是,这样的套路对他们来说竟然有用。无论是袁雷的直播涨粉,还是杨议的直播热度,都证明了低俗有市场,观众有猎奇心理,这才让这种荒唐的表演有了土壤。

艺术的归宿,不该是流量的牺牲品“于家乐”事件还没完,袁雷扬言闭幕式还要搞更大动静,这种挑衅已经让人开始担忧:未来相声圈会不会变成流量至上的“江湖”,谁能更会炒作,谁就能站上舞台?

这不仅是德云社的烦恼,更是整个相声行业的尴尬。艺术的价值在于文化传承和美学表达,而不是沦为流量工具。要是真让挑衅者得逞,那些还在舞台上认真说相声的演员才是真正的输家。

那么最后小编想问:袁雷的炒作套路,看似吸睛,实则让人厌恶。你愿意为这样的低俗表演买单吗?对此你怎么看?快来分享你的看法!

4 阅读:1856
评论列表
  • 2024-12-01 16:38

    支持杨义砸缸。郭五一,郭老抖,郭扒灰营销号开始发力了。

    用户11xxx76 回复:
    老郭扔一根骨头🦴吧!他疯咬有病毒🦠伤人怎么办?
  • 2024-11-29 08:03

    本来就是要饭行当,扯淡仕么艺术。可笑至极

  • 2024-12-02 06:57

    流氓当然有流氓支持。沆瀣一气,蛇鼠一窝,臭味相投,到最后的结局,一定是被社会抛弃或者去踩缝纫机。

  • 和飞云社的相声界有毛关系,别人又没在台上说于谦家[得瑟]

  • 2024-12-04 12:05

    传统文化的继承要扬弃,不能为了迎合市场捡起糟粕。要发挥正能量,正确引导观众的思想价值观。

  • 2024-11-29 23:04

    说艺术,你说谁家乐,说包袱,你说黑了谁,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每天一颗棒棒糖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