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涌山遗址

温暖故事贩卖机 2024-11-11 09:54:50

余希平著

中国考古科学家曾经三次走进景德镇涌山旧石器时代遗址考古。

早在 1947 年、1962 年考古科学家们先后两次登上涌山遗址进行考古。考古发现剑齿象、熊猫化石,经科学检测为旧石器时代遗址,距今有五十万年历史。

2010 年江西省文化厅组织委派了六位省考古所的考古学家,以及外省、市专家共十人,我也参加了考古活动。

南京的王耿先生在涌山遗址考古,介绍说:“涌山这一洞穴是部落领袖执政洞穴遗址,石床、食槽、石座属部落领袖独享场地,洞穴外两旁的小洞穴属站岗、值班、保卫洞穴主人遗址。从场地看很有王者的气势,在远古时期约有三仟多人在涌山遗址和周边生存。”

考古团队离开涌山遗址后,留下了很多未解之谜。

为解开谜底,我曾多次登上涌山遗址进行研究。山上洞穴虽然有大小几十处,但朝北和小洞穴是不能住人的。涌山遗址容不下几仟人生活。吃啥?夜间睡觉谁来防止虎、狼、蛇众多猛兽的偷袭?诸多问题无法破解。

2024 年我再次走进涌山遗址,见到洞穴里最显眼的两个文字: “尨”、“福”。

“尨”人们通常会把它看成是龙凤的“龙”字,它不是,而是和“盲”、“茫”同音,字典里介绍是身上长满长毛的狗,这就对了。

早在几十万年的旧器时代,远古先民们只有洞穴遗址能安全过夜、在野外、山上猛兽会偷袭,人的安全就成了巨大的压力和问题。

远古时期先民们找到洞穴定居时代起,就把“狼仔”驯化成狗,而后就成了人类的朋友,帮助看家护园。因此,几十万年前的时段里代代相传“狗”是人类的朋友,于是就把“尨”字书写在最显眼的岩壁上。

洞穴数量少能居住的场地就少。

先来了解一下人类居住历史。

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遗址,早在距今七千年时创造发明了卯隼结构建房;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时期,也是距今七仟年时段,半坡遗址的先民们使用泥土筑墙、木质的材料做柱子、房梁、而后用茅茨盖房顶。

那么旧石器时代的先民们居住在什么地方?这就成了难解之谜。中国文字只有鸟巢,人住在树上不会被雷电击死吗?

我和涌山遗址有缘,我的姓氏也和考古有缘,我姓“余”,我的祖先从哪来?为什么取个“余”字做姓?

“余”上面是个“人”、中间“一”横、下面一个“木”字,组合起来就是树上的房子,“

”就是这样一个在树上的房子,它就是余字,我祖辈就是从树上生活过的平民。使用茅茨当瓦,不怕雨淋、不怕电闪雷击了。

甲骨文时期余字是“

”这个样子,树木上的房子。这种木结构房子,云南、四川、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直到今天还居住在这样的木质结构房屋里,它叫吊角楼。

涌山遗地是山区,山不高,小山小河有丰富的魚类、野生动物以及草木的果实,这里是我们祖先和野生动物的天堂。到了新石器时代末期、夏朝时期涌山遗址的先民为人类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人类社会创造发明了“瓷器”。

涌山遗址开创了人类社会第一件瓷器,“豆”碗,这件“豆”碗是为部落领袖制作的官窑瓷(现藏乐平博物馆),从此“瓷之源”在鄱阳湖流域的涌山遗址诞生,并代代相传,成就了人类文明进程中最著名称号: “世界瓷都景德镇”。

China 中国、China 瓷器,中国因制瓷而得名。

人物介绍

余希平,著名陶瓷艺术家,学者,文学家,诗人,考古学家

0 阅读:0

温暖故事贩卖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