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参考文献:《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乙型肝炎防治临床实践指南》(2022年更新)、《抗病毒治疗在慢性乙型肝炎管理中的作用》
当一个人被告知确诊乙肝,往往会陷入恐慌和困惑。张先生是一位38岁的公司职员,在常规体检中被发现携带乙肝病毒,医生告诉他需要定期检查病毒量。
他困惑不已:病毒量超过多少才需要用药?李阿姨在体检中也被查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她害怕吃药会伤肝,一直犹豫是否需要接受治疗。

这样的情况在生活中并不少见,乙肝到底怎么影响人们的生活?什么情况下需要吃药?乙肝全称乙型病毒性肝炎,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在我国,乙肝患者数量庞大,约有7000万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
许多人被确诊后不知所措,最常见的疑问就是"我需要吃药吗?"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答案却不是单纯看病毒量高低那么简单。
判断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医生通常会考虑三个关键依据:病毒复制水平、肝功能状态和肝脏损伤程度。这比单纯看一个病毒量数值要全面得多。

关于病毒复制水平,乙肝DNA定量是最直接的指标。一般而言,当乙肝病毒DNA≥2000 IU/mL时,意味着病毒复制活跃,感染性和传染性增强,肝脏受到的威胁也更大。不过这个数值不是绝对的,还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李大爷的例子很有代表性。他的乙肝病毒DNA只有1500 IU/mL,低于2000的标准线,但转氨酶明显升高,肝脏纤维化明显。
医生依然建议他开始抗病毒治疗,这正是因为判断不能仅看病毒量一个指标。肝功能状态是第二个关键依据。

转氨酶是评估肝脏炎症活动的重要指标,尤其是谷丙转氨酶(ALT)。正常情况下,ALT应该低于40 U/L。当ALT持续升高,特别是超过正常值上限2倍时,往往提示肝脏已经出现炎症损伤,此时即使病毒量不是很高,也可能需要抗病毒治疗。
小王的乙肝病毒DNA高达10^7 IU/mL,但ALT一直正常,无明显症状。医生暂时没有给他开始抗病毒治疗,而是建议定期复查。这也说明单看病毒量高低并不能决定是否用药。
肝脏损伤程度是第三个判断依据。肝脏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存在会显著增加抗病毒治疗的必要性。评估肝脏纤维化程度可以通过肝穿刺活检、肝脏弹性测定或血清学指标来完成。

若已经发生明显纤维化或肝硬化,即使病毒量不高,也应该考虑抗病毒治疗。除上述三个基本依据外,年龄、家族史、合并感染等因素也会影响治疗决策。有乙肝相关肝癌家族史的患者,或者40岁以上的男性患者,即使指标不是很差,医生也可能更倾向于建议抗病毒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乙肝患者不应盲目吃药或拒绝治疗。张女士确诊乙肝后,听信偏方,拒绝正规治疗,导致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最终发展为肝硬化。
而王先生则是病毒量略高就自行服药,结果因药物选择不当出现耐药性,治疗难度增加。乙肝抗病毒治疗的目标是抑制病毒复制,减轻肝脏炎症。

延缓甚至逆转肝纤维化进展,降低肝硬化和肝癌发生风险。现代抗病毒药物安全性较高,长期规范治疗可使大多数患者获益。
那么,乙肝患者日常应注意什么呢?规律生活很重要,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均衡饮食,不暴饮暴食;避免饮酒,即使是少量;定期复查,包括肝功能、乙肝病毒标志物、B超等;接种乙肝疫苗的家庭成员要检查抗体水平,必要时加强免疫。
对于确诊乙肝的患者来说,正确认识疾病,接受科学指导下的规范治疗,大多数人可以过上正常生活。

小李曾因乙肝陷入抑郁,后来在医生规范治疗和心理疏导下,病情稳定,重拾生活信心,现已成家立业,生活幸福。
每个乙肝患者的情况各不相同,治疗方案需个体化定制。你不需要仅因病毒量高低而恐慌或松懈,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根据自身综合情况决定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
持续规范管理,乙肝完全可以得到有效控制,患者可以拥有健康、积极的生活。你是乙肝患者吗?是否因治疗问题而困扰?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经历和疑问,一起探讨乙肝管理的更多知识。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章开头已标注文献来源。本文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寻求线下医师帮助。别忘了点赞转发给家人朋友,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