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封狼居胥,为何让后世那么崇拜?这个战绩放到现代有多牛?

古今论事 2025-04-05 10:16:23

因为后世那些人都做不到“封狼居胥”,自然只有崇拜的份。

封狼居胥到底有多厉害呢?我们用游戏来打个比方的话,放在魔兽争霸或者星际争霸这类游戏里,相当于你把对方的主基地给推了,然后还在原址修建自己的分基地。

又或者放到现代的话,相当于两个国家开战。其中一个国家将对方的首都给端了,还在那里升国旗奏国歌。

能做到这点的人,在历史上确实是凤毛麟角,但是为什么只有霍去病做到了?为什么不是和霍去病齐名的卫青“封狼居胥”呢?

事实上,“封狼居胥”的背后,隐藏着三个必要条件,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只有霍去病一人同时满足了这三个条件。因此这事情只有他能做成,后世那些人谁也做不到。

人性就是如此,越是做不到越是向往,以至于人人都对“封狼居胥”推崇至极。

那么,是哪三个条件呢?

条件一:让皇帝放心

很多人都觉得,想要做到“封狼居胥”,最重要的肯定是军事才能。在现代也许是如此,但是在古代却不是这样。

入朝为官,想要做成一件事情,最重要的是皇帝的信任。

看看王安石变法,为何能扛着那么大的压力进行?因为皇帝支持他,后来皇帝不支持他了,王安石也就倒霉了。

再或者岳飞,他的军事才能世所罕见,不见得比霍去病差,打得金军都闻风丧胆。他能崛起,是因为宋高宗赵构信任他。他后来身首异处,则是因为失去了这份信任。

事实上,这世上能让皇帝放心的武将少之又少,多少天赋异禀的武将都是因为不放心而处处受到制约,无法大展宏图一展抱负。

但是霍去病不一样,汉武帝对他那叫一百个放心。

首先,霍去病和汉武帝的关系很亲近,感情很好。

霍去病是卫子夫和卫青的外甥,卫子夫乃是当时汉武帝的皇后,是汉武帝最喜爱的女人。而卫青不仅是汉武帝的小舅子,更是他最看好的心腹大将。

卫青曾经在汉武帝身边待了10年,汉武帝对其言传身教,二人的感情非常深厚,不是普通君臣关系可比的。

作为此二人的外甥,汉武帝和霍去病的关系自然亲近了不少。

更重要的是,霍去病是在宫里长大的,对于汉武帝来说,算是半个儿子了。这些经历使得汉武帝对于霍去病十分信任。

其次,霍去病必须依靠汉武帝。

做皇帝的,尤其是汉武帝这种成功的皇帝,不可能完全凭感情做事的,那是很危险的。

汉武帝对霍去病之所以放心,是因为霍去病想要在朝堂上混下去,必须依靠汉武帝。

皇帝用人,讲究一个制衡。无论是卫青还是霍去病,都是朝堂新贵。他们是靠着汉武帝的宠信才得以为官的,否则他们根本没有机会位列朝班。

毕竟当时的朝堂是由开国功臣们的后代把持着,而且这群人还互相联姻,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

卫青、霍去病的崛起,实际上是汉武帝为了制衡这群人的结果。

如果没有汉武帝的支持,这群人分分钟可以让霍去病消失得干干净净。从利益上讲,霍去病只能对汉武帝忠心耿耿。

也正是因为这两点原因,汉武帝才会对霍去病、卫青二人信任有加,放心将汉朝的精锐大军交给他们。而这,也是封狼居胥的物质基础。

条件二:世所罕见的打仗天赋

有些人,天生就是为战场而生的,比如卫青和霍去病。他们都是天赋异禀之人,而且霍去病的天赋甚至比卫青高那么一点点。

这可不是乱说的,看看霍去病的战绩就知道了。

霍去病第一次上战场,是在定襄北之战中。当时卫青已经成名,而霍去病也已经成年。汉武帝为了让霍去病熟悉战场,便让他跟着卫青一起出征。

卫青明白汉武帝的用意,于是分给霍去病800骑兵,让他待在后方当做生力军。卫青原本是想等战斗快结束的时候,再让霍去病去捡点人头的。这样既能历练他,又能确保他的安全。

可是当他打算派霍去病出击的时候,却发现霍去病和他手下的800人马失踪了。

虽然匈奴人不是汉军的对手,但是依然不可小窥,这800人如果遇到数倍的匈奴大军,很可能全军覆没的。若真如此,卫青可就无法向汉武帝交代了。

就在卫青下令四处寻找霍去病的时候,突然有人禀报:霍去病不仅带着手下回来了,还立下大功。

原来,霍去病看前面打得热闹,于是眼馋,便带着手下骑兵悄悄出击了。他知道卫青肯定会阻止他的,所以干脆连招呼也不打就走了。

他绕道匈奴人的后方,将匈奴人的老窝给端了。俘获匈奴贵族28人,其中甚至包括匈奴单于的叔父。同时灭敌2028人。而霍去病这边只有几十人挂彩。

霍去病一战成名,被封为冠军侯,取勇冠三军之意。同时,他也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战术“霍式闪电战”。

后来汉朝发动河西之战,霍去病直接成为领军主帅。他数次率领汉军出击,每次都大败匈奴,斩获无数。汉武帝不断给他升官加爵。

到了公元前119年,汉朝发动漠北之战,打算和匈奴一决雌雄。

为此,汉朝这边倾尽举国之力。一共出动了10万精锐,分别由卫青和霍去病各率领5万人。同时还出动二三十万人负责后勤。光拿出来的粮草辎重都是一个天文数字。

卫青和霍去病分头出击,卫青的主力遇到了匈奴单于。而霍去病则在此使用“霍式闪电战”,翻山越岭,绕道匈奴人的后方。在这里,他遇到了助手此处的匈奴左贤王。

匈奴人没想到汉军会突然出现,因此毫无防备,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但是匈奴方面在人数上明显占优,所以这一仗打得很艰辛。最终汉军灭敌70443人,俘获匈奴贵族83人,匈奴左贤王见势不妙,提前逃脱。

霍去病顺势一路打了下去,一直打到狼居胥山。他在此处封禅祭天,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封狼居胥”。

此战过后,匈奴元气大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无力威胁汉朝了。而霍去病则被封为骠骑将军,地位与大将军卫青一样。此时的他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一时间显赫无比。

而他从零开始走到这一步,只花了四年时间。

什么叫天赋异禀?这就叫。一般人一辈子都做不到的事情,他只用了四年就做到了。而且她这四年打得都是大仗,还全都打赢了,这是绝大多数人都学不来的。

没有这样的天赋,想要封狼居胥,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条件三:无人可及的好运气

正所谓“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可惜很多人都忽略了这一点。

这里用与霍去病同时代的另一位名将举例,那就是李广。一些人觉得李广名不副实,但是看看史书中是怎么描述李广的。据《史记》记载,李广不断被调任各地太守,匈奴人一听说前方城池是李广驻守的,就选择绕道。

这足以说明李广本领高强,打仗是个好手。

但是这位的运气实在是差,他打防守战怎么打怎么赢,但是每次主动出击就出状况。不是被匈奴人埋伏,就是迷路,再不然就是和他打配合的将领迷路,导致延误战机。

就说漠北之战那次,卫青派他去拦截匈奴单于的退路。他一旦成功,那就是抓住匈奴单于的头功。结果呢?他竟然迷路了,硬是让匈奴单于跑掉了。

这才有了“李广难封”的说法,而这背后则是李广的运气实在是太差了。

再来看看霍去病,他的运气有多好呢?

首先,他从来没迷路过。

霍去病最擅长的“霍氏闪电战”,其核心战法就是在茫茫大漠中绕后。

虽然他手下有不少匈奴向导,但是大漠之中可没有那么多参照物,向导也只能掌握各大致方向。而且他每次奔袭的距离太远,这会进一步扩大误差,就算是向导也无法保证一定不迷路。

可是霍去病一次也没有迷路,总是顺利到达目的地。在那个没有GPS的年代,没点运气真做不到这点。

其次,他每次绕后都能找到猎物。

匈奴人是游牧民族,主打一个居无定所。他们是不会长期待在一个地方的。霍去病就算每次都不迷路,也不能保证每次都能恰好遇到匈奴人的部落。

要知道,他每次都是轻装上阵,只带了几天的口粮。剩下的口粮都指着“因粮于敌”的,如果没遇到匈奴部落,那大军就断粮,后果可想而知。

这种事情来个一两次,大汉战神可能就要提前饿死了。

所以,他能每次遇到猎物,也是运气好。

正像我前面说的,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如果这些事情都这么容易做,那么不少人都能封狼居胥了。而卫青与霍去病之间最大的差距正是在运气这一块,这也就是为什么卫青没能“封狼居胥”,他的运气还是差了些。

正是因为上面三点,霍去病才能做到“封狼居胥”。而那些后世之人,每一个人可以凑齐这三个条件,“封狼居胥”自然与他们无缘。他们自然只能崇拜霍去病和他的功绩了。

1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