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3年,楚汉争霸正处于关键时刻。
有意思的是,此时的刘邦不忙着整军备战,与项羽一决雌雄。反倒是急匆匆地宠幸了宫里一名女子。
更让人们意想不到的是,此举导致匈奴在几十年后远遁漠北,这才有了汉朝400年江山。
大概是大半辈子都在打光棍的原因,当上汉王后的刘邦,身边从来不缺女人。这不,他在和项羽的大战如火如荼的时候,还不忘忙里偷闲,在王宫里莺莺燕燕。
这天,他和管夫人还有赵子儿在楼阁嬉闹。玩累了的刘邦坐在池塘边看风景。忽然听到耳边传来一阵唉声叹气的声音。原来是那边管夫人和赵子儿,也不知道两人说了些啥,一脸惋惜。
刘邦笑道:“你们两个这是怎么了?难道和本王在一起还不开心吗?你们想要什么?本王一定满足你们。”
二人一阵犹豫,还是管夫人开口道:“大王,我们姐妹二人能够得到大王的厚爱,已经很满足了。我们之所以叹气,是想起了一个小姐妹。我们当年在后宫义结金兰,曾发誓如果谁得宠了,也别忘了姐妹。”
此时,赵子儿也插话道:“是的,大王,我们刚才闲聊,想起了当初的誓言。臣妾斗胆,恳请大王也给我们那姐妹一个机会,宠幸她一次吧。”
刘邦一听,来了兴致,急忙问道:“你们说的那个好姐妹姓甚名谁?现在在何处?”
只见两位佳人一副笑嘻嘻的表情望着自己,刘邦老脸一红,急忙辩解道:“不是本王猴急,是被你们的姊妹情深所感动,想要赶紧帮你们实现誓言。也好成就一段佳话。”
赵子儿笑道:“是是是,大王是为了我们姐妹好。我们的那个姐妹,名叫薄姬,以前是魏王豹的王妃。魏王豹死后,她先是到宫中织布,后来被大王看中,带入后宫。只可惜大王事情繁杂,竟然一次都没有去看过她。”
经过赵子儿一提醒,刘邦想起来好像是有这么个人。他这下更不好意思了,自己把人家带回宫,却一次也没宠幸。即使刘邦厚脸皮惯了,也觉得自己太不地道了。
于是,就在当天,刘邦来到了薄姬的住处。
由于刘邦事先没有告知自己要去,而薄姬由于迟迟无人问津,所以也疏于打理。以至于刘邦见到她的时候,她蓬头垢面的。
刘邦见状,瞬间打消了宠幸薄姬的想法,转身就准备走。还好薄姬反应快,一把拉住刘邦的衣角,说道:“大王,昨晚我刚做梦梦到有一条龙盘踞在我的肚子上,今天大王就来了,看来一切都是天意。”
刘邦闻言,不走了。别看他整天不务正业,其实他一直在为与项羽的战事发愁呢。项羽之强,天下无敌。他也只能采取龟缩战术,坚守城池,闭门不出。他整天无所事事,这才找佳人解闷的。
现在听到薄姬的一番话,这是吉兆呀。甭管是真是假,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于是刘邦不管薄姬有多难看了,当晚就宠幸了她。
也不知道是薄姬有意为之,还是他长得确实一般,此次之后,刘邦就再也没有去见过他。有意思的是,就这一次,薄姬就给刘邦生了个大胖小子,取名刘恒。
此时,谁也没想到,此事会彻底改变汉朝的历史走向。奠定了汉朝400年基业。
昔日的意外,却造就了匈奴的噩梦刘邦去世后,汉惠帝刘盈继位,但是朝中大权都掌握着吕后手中。
吕后此人心狠手辣,她对权势十分看重。由于会威胁到皇位,刘邦的几个儿子都成了他的眼中钉。
代王刘如意和其母戚夫人,由于当年曾经和刘盈争夺过太子之位,因此成为吕后的首要目标。虽然周勃和汉惠帝都想方设法护住刘如意,吕后依然找机会一杯毒酒将其送走。
至于戚夫人,干脆被吕后做成了人彘,让人们围观。
淮南王刘长、梁王刘恢都先后被吕后找借口赐死。燕王刘建因为去死得早,吕后不能拿他怎么样,但是他的儿子被吕后给赐死。
至于齐王刘肥,原本也差点被吕后一杯毒酒送走,幸亏得到汉惠帝庇护,才躲过一劫。但是他明白,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为了保住小命,他主动将城阳郡献出,给鲁元公主做汤沐邑。
这鲁元公主是吕后最弹盖的女儿,吕后因此心情大悦,这才放过刘肥一马。加上刘肥为人低调,让吕后感觉不到一丝一毫威胁,这才保住性命。
而在这整个过程中,代王刘恒及其生母薄姬却一直置身事外,并未受到任何牵连。
一方面,薄姬母子不受刘邦待见,就连封地都是一众皇子中最差的。加上薄姬为人低调,对于吕后事事顺从,而刘恒则娶了吕氏一族的女子为妻,夫妻感情恩爱,育有四子。吕后对他们没啥戒心。
另一方面,代国与匈奴接壤,是汉朝抵御匈奴的桥头堡,具有不俗的战略价值。可惜因为代国贫瘠且危险,除了刘恒,没人愿意娶做这个代王。吕后留着刘恒,就是让他替自己抵御匈奴。说白了,刘恒有利用价值。
因为吕后倒行逆施,得罪了太多大臣和宗室。在他去世后,她的族人被灭,她所立的小皇帝也被群臣废掉。群臣以商量,觉得代王刘恒懦弱,好拿捏,就拥立他为皇帝,也就是汉文帝。
这大概是所有人当初都没想到的。
更让人们想不到的是,汉文帝一直在扮猪吃老虎。他并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他只用了几年时间便掌握了朝堂。
此后,他大力发展农业,轻徭役免税赋,百姓得以安居乐业,汉朝的国力蒸蒸日上。汉文帝去世后,汉景帝继位,继续延续汉文帝的策略。使得汉朝在短短几十年里变得极度富庶。
据说官府的粮仓里,每次新粮装进去,就要腾出一部分陈粮。很多陈粮因为吃不完,最后直接放坏了。
等到汉武帝继位的时候,汉朝的富庶已经到达了当时的顶点,而匈奴的好日子也到头了。
虽然自从刘邦采取和亲以来,汉匈之间的关系缓和了很多,匈奴单于逢年过节都会遣使来汉朝朝贺。当然,他们没有哪次是空手而归的。
这其实没什么,能用一点草原上稀缺的东西换来和平,其实挺划算的。可问题是,匈奴人就没有消停过,匈奴单于和大部分贵族虽然被安抚住了,但是依然有不少小部落隔三岔五出兵骚扰汉朝。
李广的名气是怎么来的?就是一次次抵御匈奴人打出来的。李广虽然在关键时刻老是掉链子,但是他守城确实有一套。以至于匈奴人听说城池守将是李广,直接选择绕道。
汉武帝早就对匈奴人的做法很不爽了,已经当亲政后,就启用卫青、霍去病等一干将领整军备战,大举出兵匈奴。
从龙城之战打破了匈奴人无敌的神话后,汉军便屡战屡胜,每次都有丰厚的斩获。
直到漠北之战,汉武帝出动10万精锐,由卫青、霍去病率领,配以数十万的民夫和后勤军队来运送粮草辎重。匈奴那边虽然也尝试挣扎、抵抗,但是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一切都是徒劳的。
最终,匈奴主力被灭,匈奴单于和左贤王率领数百人远遁大漠深处。自此,困扰汉朝几十年的匈奴问题迎刃而解,匈奴再也无法威胁到汉朝。这才有了后来的百年太平。
而这一切,都是刘邦当初的无心之举造成的。没有刘邦的一夜风流,就没有汉文帝,也就没有“文景之治”,更没有汉武帝将匈奴打残、打废。
如果冥冥之中真有“天意”存在,那么这一切应该都是天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