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冬现象与小麦拔节提前现状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暖冬现象愈发频繁地走进我们的视野。
在过去的这个冬天,不少地区的气温明显高于往年同期,给人一种 “冬天不太冷” 的直观感受。拿我国北方部分小麦主产区来说,本该是冰天雪地、寒风凛冽的时节,可实际温度却常常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甚至感觉不到冬季的寒冷,让人产生季节错乱之感。
而这种异常的暖冬气候,直接导致了小麦拔节提前的现象在多地频繁上演。从华北平原到黄淮海地区,不少农户和农业工作者都惊讶地发现,自家麦田里的小麦生长进程大大提前,本该在春季特定时段才出现的拔节现象,竟然提前了数周甚至更多。在山东的一些地区,往年小麦拔节通常在 3 月下旬到 4 月上旬,而今年 2 月就有不少麦田出现了拔节迹象。这些提前拔节的小麦,就像一个个心急的孩子,打乱了正常的生长节奏,也让农户们忧心忡忡。
小麦拔节提前的多重影响
小麦拔节提前绝非小事,它就像推倒了多米诺骨牌,在生长发育、产量与质量、病虫害与抗逆性等多个层面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给小麦生长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生长发育层面
正常情况下,小麦在生长前期会着重进行根系的深扎和扩展,为后续的生长筑牢根基。茎秆也会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循序渐进地增粗、伸长,叶片则有序生长,展开进行光合作用 。可一旦拔节提前,这一切都被打乱了节奏。
由于生长进程被压缩,小麦根系往往来不及充分发育。根系扎根浅、分支少,就像建房子时地基打得不牢固,难以从土壤中稳定地汲取充足的水分和养分。这样一来,小麦在后续生长中就会 “营养不良”,难以应对各种环境变化。茎秆因为生长过快,细胞壁变薄,机械组织发育不完善,导致茎秆脆弱,难以支撑后期麦穗的重量,极易发生倒伏现象。叶片也会出现生长异常,叶面积小、颜色浅,光合作用效率大打折扣,无法为植株提供足够的能量。
产量与质量层面
从产量角度来看,小麦拔节提前,使得幼穗分化进程提前,遭遇低温冻害的风险大幅增加。在拔节期,小麦的幼穗对低温极为敏感,一旦遇到冷空气来袭,幼穗就可能遭受冻害,导致小花败育,穗粒数减少。而到了灌浆期,提前拔节的小麦可能会因为前期生长发育不良,无法充分积累光合产物,使得千粒重下降,最终导致小麦减产。
在品质方面,小麦提前拔节生长,会使淀粉合成过程受到干扰,淀粉颗粒的大小和形状不均匀,影响小麦的出粉率和面粉品质。同时,蛋白质等营养成分的积累也可能受到影响,导致小麦的营养价值降低。
病虫害与抗逆性层面
暖冬和小麦拔节提前为病虫害的滋生和传播创造了 “温床”。温暖的气候使得害虫的越冬基数增加,原本在寒冷冬季会被大量冻死的害虫,如今存活数量增多,像蚜虫、红蜘蛛等害虫,在春天就会更早地对小麦发起攻击。小麦纹枯病、白粉病等病菌,也因为适宜的温湿度条件,在田间迅速蔓延。
提前拔节的小麦,由于生长发育异常,自身的抗逆性显著降低。它难以抵御病虫害的侵袭,也难以承受干旱、洪涝、高温等自然灾害的考验。在遇到恶劣天气时,小麦更容易受到伤害,进一步加剧了减产的风险。
应对小麦拔节提前的补救措施
面对小麦拔节提前这一棘手问题,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必须积极采取一系列科学有效的补救措施,从加强冻害预防、科学施肥、农业技术、化学调控、田间管理等多个维度入手,帮助小麦重回正常生长轨道,最大程度降低损失。
一、加强冻害预防
适时灌溉:在寒潮来临前进行灌溉,利用水的热容量提高地温,减轻冻害对小麦的影响
覆盖保温:对于已拔节的小麦,可采用稻草、薄膜等覆盖物进行保温,保护幼穗和茎秆。
二、科学施肥
合理追肥:拔节期是小麦需肥的关键期,可结合灌溉追施尿素或复合肥15-20公斤,促进植株健壮生长,但需避免过量施肥导致旺长。
叶片喷施:喷施磷酸二氢钾+氨基酸多肽叶面肥750-1000倍,增强小麦抗逆性,缓解养分不足问题。
三、农业技术措施
镇压:镇压是一项简单却有效的物理调控手段。选择在晴天的上午,当土壤墒情适宜时进行镇压作业。可以使用石磙或镇压器,沿着麦田的垄向匀速前进,让镇压工具与麦苗充分接触。镇压的力度要适中,太轻达不到效果,太重则可能损伤麦苗。通过镇压,能够压实土壤,抑制小麦地上部分的过快生长,促进根系下扎,增强小麦的抗倒伏能力 。就像给小麦 “踩刹车”,让它生长的脚步慢下来,积蓄更多力量。
深中耕:在小麦行间进行深中耕,深度一般控制在 5 - 7 厘米左右。中耕时要注意避免损伤麦苗的主根,尽量做到均匀、细致。深中耕能够切断部分表层根系,减少根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从而抑制小麦地上部分的生长速度。同时,中耕还能疏松土壤,增加土壤透气性,促进新根的萌发,为小麦后期生长提供更好的土壤环境 ,就像给小麦 “松松土”,调整它的生长节奏。
四、化学调控措施
控制旺长:对于已出现拔节迹象的麦田,在拔节初期可以喷施矮壮素或多效唑,缩短基部节间,增强抗倒伏能力。因各地气温墒情差异较大,具体使用方法咨询需当地经销商。喷施时,需注意用量,避免重喷。要密切关注小麦的生长情况,若发现有异常,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病虫害防治:针对蚜虫、红蜘蛛、小麦吸浆虫等虫害可选用吡虫啉/噻虫嗪、阿维菌素等低毒农药,同时需预防小麦纹枯病、颈基腐病、锈病等,推荐使用吡唑醚菌酯、噻呋酰胺、戊唑醇等药剂配合氨基酸多肽叶面肥750-1000倍进行页面喷施。
五、加强田间管理
清沟排渍:春季雨水较多时,需及时清理田间沟渠,防止积水导致根系缺氧和病害发生。
适时收获:根据小麦成熟度和天气情况,适时收获,避免因倒伏或麦穗发芽造成损失。
总结与展望
暖冬导致的小麦拔节提前,给小麦种植带来了诸多挑战,从生长发育受阻、产量与质量下滑,到病虫害肆虐、抗逆性降低,每一个问题都关乎着农户的收成和粮食安全。但我们并非束手无策,通过一系列科学有效的补救措施,如镇压、深中耕等农业技术,合理使用化学调控手段,以及精准的施肥与灌溉管理,我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小麦拔节提前带来的负面影响,帮助小麦重回健康生长轨道。
对于广大农户来说,一定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小麦生长状况,树立科学种植的理念。在面对暖冬等异常气候时,不要慌张,及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同时,农业部门和科研机构也应加强对小麦种植受气候影响的研究,进一步探索更有效的应对策略和技术措施。例如,深入研究小麦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生长规律,培育出更具抗逆性、适应气候变化的小麦新品种;研发更加精准、高效的农业气象监测预警系统,为农户提供更及时、准确的气象信息和种植建议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小麦的茁壮成长保驾护航,确保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