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陶轩藏瓷鉴赏(一)

杞棠鉴藏 2023-08-28 09:37:40

清雍正 红釉卧足碗

年代清雍正

尺寸直径13.2cm

“大清雍正年制”款 本品敞口,弧腹及底内收,卧足。通体施红釉,釉面鲜红匀净,莹润怡人。底部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款字典雅端庄,为标准官窑款识。 发色妍美的红釉器烧成难度极高,自明代永宣以后,铜红釉烧造技术渐趋失传,至清代康熙年间,景德镇御窑厂才开始复烧红釉器,至雍正时,工艺已臻成熟,这为本品的诞生奠定了必要的工艺基础。此外,雍正皇帝对红釉瓷器烧造质量的追求极其严格。据《清宫造办处活计档》记载,雍正七年(1729年)八月十七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本月十四日郎中海望持出碎霁红磁盘边五块。奉旨:此釉水甚厚,新烧的甚薄,不知是何缘故,尔将此破瓷发给年希尧去,着伊照此破瓷釉水烧造,钦此。”其对红釉瓷器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与通常所见雍正单色釉大器不同,本品器形小巧可爱,线条简洁大方,通体红釉发色纯正,为清代铜红釉瓷器之典范,收藏之佳品。玫茵堂旧藏有一例红釉卧足碗,尺寸、器型与本品相当,2017年于香港见释,以826,000港币成交,可资比较。

清光绪 胭脂红釉小盘一对

年代清光绪

尺寸直径8.8cm、直径8.6cm

“大清光绪年制”款

清康熙 豇豆红釉暗刻团螭纹太白尊

年代清康熙

尺寸直径12.5cm

“大清康熙年制”款 本品小口微撇,短颈溜肩,鼓腹呈半球形,胎体重量适度,手感上佳。外壁满施豇豆红釉,呈色均匀,釉面光洁莹润。腹部釉下刻团螭龙暗纹三组,图案紧凑自然。外底施白釉,以青花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款字书写遒劲有力,为康熙御窑豇豆红器之典型款识。 豇豆红釉是康熙晚期创烧的特殊红釉品种,因烧制时偶见天然绿色苔点颇似豇豆,故而名之,为康熙一朝所独有。目前所见康熙豇豆红釉作品主要有八种,皆为文房案头清玩,俗称“八大码”,为康熙晚期著名文臣刘源所设计,督陶官臧应选精心督造,其造型皆清灵秀美,釉色娇艳宜人,在古今中外享有极高声誉。太白尊即为“八大码”之一,因形似唐代诗人李太白饮酒之酒坛而得名。《匋雅》中有云“太白尊惟康窑有之,各色具备,惟红独多。”近年来台北故宫学者结合宋元瓷器、日本竹器及木雕作品图案提出,太白尊或是置于案头,作插花之用,巧添文思。

清康熙 天蓝釉马蹄尊

年代清康熙

尺寸直径10.8cm

“大清康熙年制”款 带座 本品敛口,口下渐丰,弧腹,内挖式圈足。通体施天蓝釉,釉色纯净空灵,颇具无纹仿汝釉韵味。底部青花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颇具臧窑书款风格。 康熙时期,瓷质文房器皿的烧制颇受重视,这与康熙皇帝推行“文治”的历史背景有着一定的联系。此外,其本身亦酷爱书法,曾言“朕自幼习书,毫素在侧,寒暑靡间”,因此相伴左右的书房用品必不可少。诚如此件作品,从款识推断为臧窑出品,其马蹄之形配以天蓝之釉色的设计亦为这一时期新创,其中必有当时著名造型设计师刘源和督陶官臧应选供御之殷情。 传世所见熙朝马蹄尊见有二式,本品为一式,器身瘦长,多见青釉或白釉配以暗刻云纹装饰。另一式为广唇口,短颈,及底渐大,器身较本品略短,多见釉里红五彩装饰。 本品造型简洁精巧,釉色厚润莹亮,色调淡雅宜人,娇嫩之美不可言喻,又承臧窑制出,且见于重要古陶瓷鉴藏著录《清代瓷器鉴赏》一书中,可谓来源清晰,传承有序,颇具收藏价值。

图片来源于网络、嘉德拍卖行等;文章内容参考自网络、书籍;若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1 阅读:183
评论列表
  • 2023-09-14 08:23

    连窑裂都仿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