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日,美国国务院宣布批准向菲律宾出售20架F-16战斗机及相关设备,总价值高达55.8亿美元,平均每架战机单价约2.8亿美元。这一价格远超市场预期,引发外界质疑:与其说是军售,这更像是对菲律宾的“敲诈勒索”。在美菲关系深化与南海局势紧张的背景下,美国此举究竟是支持盟友,还是趁机谋取暴利?
F-16作为一款成熟的第四代战斗机,其基本型号(F-16C/D Block 50/52)的单价通常在3000万至5000万美元之间,即便升级到最新的Block 70/72版本,单价也多在8000万至1亿美元之间。然而,此次对菲律宾的报价却高达2.8亿美元,令人咋舌。分析人士指出,这一价格不仅包括战机本身,还可能捆绑了昂贵的配套设备、武器系统、培训服务和长期维护合同。
例如,美国经常在军售中附加高利润的“全套服务”,如AIM-120先进中程空空导弹、精确制导炸弹、雷达升级包以及后勤支持等,这些附加项往往将成本推高数倍。此外,美国可能以“定制化”为由,为菲律宾量身打造所谓“增强海域感知和对敌防空压制能力”的配置,进一步抬高价格。然而,这种“打包式”销售是否真正符合菲律宾的实际需求,亦或只是美国军工复合体借机榨取利润,仍存疑问。
此次军售正值菲律宾与中国在南海争端升温之际。马尼拉在现任总统马科斯领导下,采取强硬姿态对抗北京,而美国则借机强化与菲律宾的军事纽带。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近期访菲时宣称,双方需“并肩抵御来自中国的威胁”,为军售铺垫了政治背景。然而,这种“战略支持”似乎更多是美国地缘博弈的筹码,而非单纯的盟友援助。
菲律宾作为东南亚的关键棋子,其地理位置靠近南海和台湾海峡,对美国遏制中国具有重要意义。F-16的高昂报价,很可能包含了隐性的“地缘政治溢价”——美国利用菲律宾对军事现代化的迫切需求,以及其在对抗中国时的依赖心理,抬高要价。菲律宾军事首领布劳纳将军甚至表示,若台湾有变,菲律宾“不可避免”卷入冲突,这无疑加剧了马尼拉对先进武器的渴求,也让美国在谈判中占据绝对优势。
菲律宾经济实力有限,其2024年国防预算仅约50亿美元,而此次F-16军售总价已超过其全年军费。2.8亿美元的单价意味着,即使分期付款,这笔交易也将对菲律宾财政造成沉重压力。更讽刺的是,菲律宾空军目前主力仍是老旧的FA-50轻型战机,缺乏操作F-16这种复杂平台的基础设施和人员训练。这种能力与需求的脱节,使得高价采购的F-16更像是一种“象征性威慑”,而非实用性投资。
相比之下,美国此前向其他盟友出售F-16时价格远低于此。例如,2022年对印尼的F-16 Block 70/72交易中,单价约为1.25亿美元;对波兰的类似交易也未超过1.5亿美元。菲律宾为何需支付近乎双倍的费用?答案或许在于其较弱的议价能力和对美国的战略依赖。美国深知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别无选择,只能接受这一“天价账单”。
美国国务院声称,此次军售“不会改变地区军事平衡”,却难掩其借机牟利的意图。F-16交易不仅让美国军工巨头如洛克希德·马丁赚得盆满钵满,更通过高价绑定菲律宾的军事体系,进一步巩固其在东南亚的影响力。这种做法与美国近年对其他盟友的军售模式如出一辙:以安全为名,行敲诈之实。
对菲律宾而言,这笔交易与其说是增强国防,不如说是被美国“精准拿捏”。在南海局势的棋局中,马尼拉掏出真金白银换来的F-16,或许更多是为美国印太战略站台,而非真正守护自身利益。2.8亿美元的单价,背后是地缘政治的算计与经济压榨的冷酷现实——这哪里是军售,分明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勒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