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近日抛出重磅提议,宣布愿以150亿美元向美国购买10套爱国者防空系统,试图在俄乌冲突的硝烟中为乌克兰天空筑起一道坚盾。然而,这一提议却等于给特朗普上了眼药,答应也不是,不答应又说不过去。
据《基辅独立报》报道,泽连斯基明确表示,乌克兰准备斥资150亿美元采购10套爱国者防空系统,以应对俄罗斯无人机和导弹的持续威胁。这一金额占乌克兰2024年GDP的近8%,堪称天文数字。爱国者系统作为美国防空技术的王牌,能够拦截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及先进战机,尤其在乌克兰战场上因成功击落俄方“匕首”高超音速导弹而声名大噪。其雷达可同时跟踪100个目标,覆盖半径约150公里,10套系统理论上可保护基辅、敖德萨等关键城市。
然而,如此规模的采购面临多重挑战。单套爱国者系统造价约10亿美元,每枚PAC-3拦截器成本约400万美元,维护与培训成本同样高昂。乌克兰不仅需筹措巨额资金,还需解决雷神公司生产瓶颈及数百名专业人员的培训需求。更棘手的是,美国已明确拒绝直接出售,优先以援助形式提供支持,凸显了交易的复杂性。
泽连斯基的提议甫一公开,便遭到特朗普的尖锐批评。他在白宫会见萨尔瓦多总统时直言:“泽连斯基总是想买导弹,但他发动了一场不该打的战争,对抗一个比乌克兰大20倍的对手,还指望别人送武器。”此番言论不仅否定了乌克兰的采购计划,更将俄乌冲突的责任归咎于泽连斯基,引发舆论哗然。
泽连斯基的采购提议不仅是军事需求,更是对美国承诺的试探。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国已向乌克兰提供超830亿美元军事援助,但特朗普上台后,援助节奏放缓,国内反对声浪渐起。2024年皮尤民调显示,仅1/3美国人视俄入侵为主要威胁,共和党支持继续援乌的比例降至历史低点。泽连斯基提出以现金购买,意在展现自立姿态,争取西方支持,同时通过贷款或矿产收益等灵活融资方式减轻财政压力。
然而,特朗普的回绝暴露了美国战略的两难。一方面,出售爱国者可能刺激俄罗斯升级冲突,俄方视北约级系统为挑衅;另一方面,拒绝乌克兰请求恐削弱其抗俄能力,重创美欧同盟信誉。与此同时,欧洲盟友如德国承诺增援爱国者,但受限于自身库存与生产能力,难以填补美国空缺。
特朗普的“打脸”言论几乎坐实其亲俄立场断。他对乌克兰的批评还有出于国内政治考量,迎合选民对高额援外的不满的可能。相比之下,泽连斯基的150亿美元提议虽大胆,却也折射出乌克兰的无奈。面对俄军在顿涅茨克的推进和每日空袭,乌克兰急需增强防空火力,但囿于资源与国际局势,采购计划更像一场外交豪赌。正如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所言,乌克兰的抗争不仅是军事较量,更是政治意志的考验。
泽连斯基的爱国者采购计划与特朗普的公开回怼,将俄乌冲突的复杂性推向前台。乌克兰为生存孤注一掷,甚至 给爱挣钱的特朗普上了眼药。当下,美国需要在全球战略与国内压力间摇摆,而俄罗斯则伺机扩大优势。这场天空争夺战远未落幕,泽连斯基的豪言能否化为现实,特朗普的“亲俄”争议又将如何演变?答案或许藏在下一轮地缘博弈的硝烟中。
俄乌冲突责任本来就是泽连斯基的,他破坏明斯克协议,早在21年3月就部署了7个机械化旅到乌东接触线,而明斯克协议规定乌东高度自治,接触线附近不准出现重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