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税大战互伤,印度“渔翁得利”,莫迪政府又要赢了?

瞩望云霄 2025-04-24 16:59:35

正当全球为美国挑起的关税战忧心忡忡,印度却显得异常兴奋,宣称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近日,印商务和工业部部长皮尤什·戈亚尔在孟买“印度全球论坛”上表示,关税战将利好印度。 他认为,美方针对中国的关税战会让投资人对中美两国产生疑虑,从而转向印度。 戈亚尔毫不掩饰对西方的示好,称美国、欧盟和英国的投资者会因“战略利益”选择印度,甚至将中国经济崛起归咎于“牺牲公平贸易”,试图为美国甩锅。

在中美关税战的背景下,印度是否真的成为“渔翁得利”的角色,需要从机遇与挑战两方面综合分析。尽管印度试图通过战略调整和政策推动抓住这一时机,但其实际效果受到多重因素制约,难以完全实现预期目标。

印度的“渔翁得利”论依据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供应链转移的预期。印度政府认为,中美关税战可能加速全球供应链从中国转移,而印度凭借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和政策激励(如“印度制造”计划),有望成为替代选项。印度商务部长皮尤什·戈亚尔甚至称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并计划通过提高钢铁产能和降低关税吸引外资47。例如,美国对印度征收的关税(26%)显著低于中国(125%),这被视为印度的竞争优势。印度部分行业如制药、农产品(如海鲜和大米)因未被美国加税或税率较低,可能扩大对美出口。

二、地缘政治博弈的助力。

印度在美俄之间“左右逢源”的外交策略曾为其赢得一定空间。美国为拉拢印度对抗中国,在贸易谈判中给予印度一定让步,例如“Mission 500”倡议提出到2030年将印美双边贸易额提升至5000亿美元2。此外,印度试图通过指责中国“不公平贸易行为”转移美国压力,并借机加强与美合作。

三、短期经济缓冲。

在中美冲突加剧时,中国曾承诺扩大对印度产品的进口(如菜籽粕),缓解了印度因美国关税压力导致的出口困境37。印度媒体也一度呼吁与中国合作应对美国霸权,显示出灵活的外交策略。

然而,就算机会真的来了,印度面临的现实挑战也非常大。一方面,印度供应链依赖中国:印度制造业严重依赖中国提供的中间产品,例如电子产品中70%的活性药物成分、手机核心零部件(如芯片和屏幕)均需从中国进口。若供应链中断,印度生产成本将大幅上升。

第二,工业竞争力不足:印度钢铁产量虽高,但良品率低,特种钢材依赖进口;汽车制造的本土化率不足,高端汽车钣金件进口依赖度达63%47。苹果在印度的工厂本土零部件采购比例不足15%,生产效率也低于中国。

第三、基础设施与政策瓶颈。

物流效率低下:印度铁路货运平均时速仅25公里,港口集装箱处理时间比中国多8小时,运输损耗率高达6.7%,导致企业成本增加4。政策反复与外资困境:印度频繁调整关税政策(如笔记本电脑进口许可制、手机零部件关税提高至22%),导致外资企业(如三星、小米)面临罚款和经营风险,被称为“外资坟场。

印度还面临社会与经济问题:种姓制度、土地改革滞后、基础教育辍学率高等问题制约工业化进程。女性劳动参与率仅25%,远低于中国等制造业强国。

更严重的是,莫迪政府还面临着贸易谈判压力:印度若对美妥协可能激化国内民族主义情绪,而强硬反制则面临出口萎缩风险。美国对印度农业关税(39%)的不满可能进一步施压,威胁1亿农民生计。

此外,印度的“投机主义”策略可能引发反噬:若过度依赖美国,可能丧失经济主权;若转向与中国合作,又需平衡边境矛盾和历史恩怨。因此,印度能否成为“渔翁得利”的赢家,最终取决于其能否通过结构性改革夯实制造业根基,而非仅靠外部环境的变化。

0 阅读:17

瞩望云霄

简介:高制作标准,为用户呈现视觉盛宴!请持续关注!